《银行连续大涨的动力是什么?似乎不是护盘,而是大资金要买大金融!》:当前市场出现了不少让人迷惑的迹象。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大金融的连涨应该怎么定性?是当前资金风格确实在偏向大金融,还是郭嘉队护盘所致?如果是前者,则不论板块分化是否会更严重,至少指数还有上升空间;如果是后者,则行情就是表里不一,看似繁华罢了。而从一些迹象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似乎前者的几率更高一些。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大金融的涨也许会比博览研究员此前预期的更乐观些——当然,现在我们也只是看到一些迹象,还需观察! 《涨了几天就有人喊“牛市”?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牛市”这个词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此前研报中的数据已说明,如果非要把2016年和2017年称为“牛市”,美股和港股就是“宇宙市”,而股票融资额的两组不甚突出的数据则显示与“牛市”这个“大时代”太不符合了。所以,还是不要把“牛市”这个词玩得收不了场为好。无论投资人赚钱的心情有多么的急切,都必须认识到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出现更大转折之前,当权威人士没有改变对经济增速“L型”的权威判断前,且将A股“牛市”当成一个好的愿景。而在此之前,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
焦点透视
银行连续大涨的动力是什么?似乎不是护盘,而是大资金要买大金融!
【研究员】:柏双
当前市场出现了不少让人迷惑的迹象。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大金融的连涨应该怎么定性?是当前资金风格确实在偏向大金融,还是郭嘉队护盘所致?如果是前者,则不论板块分化是否会更严重,至少指数还有上升空间;如果是后者,则行情就是表里不一,看似繁华罢了。而从一些迹象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似乎前者的几率更高一些。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大金融的涨也许会比博览研究员此前预期的更乐观些——当然,现在我们也只是看到一些迹象,还需观察
【博览财经研报】当前市场出现了不少让人迷惑的迹象。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大金融的连涨应该怎么定性?是当前资金风格确实在偏向大金融,还是郭嘉队护盘所致? 如果是前者,则不论板块分化是否会更严重,至少指数还有上升空间; 如果是后者,则行情就是表里不一,看似繁华罢了。 而从一些迹象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似乎前者的几率更高一些。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大金融的涨也许会比博览研究员此前预期的更乐观些——当然,现在我们也只是看到一些迹象,还需观察。 相比之前沪指11连阳更加惊人的是,上证50指数已连涨15天,券商虽然如我们的预期没能延续强势,但银行板块连续第二天发威,带动沪指叠创新高,煤炭钢铁板块也依然表现不俗。其中,25412亿的工商银行和22451亿的建设银行当日分别上涨6.1%和7.03%,继续创历史新高。有统计认为,两大行当日为上证指数的上涨贡献了22点,而当天上证指数上涨30点,两大MVP占比可怕的73%。 尤其是工商银行,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只有爷爷奶奶那种股民才会买的票,贼安全,怎么会有这种涨幅?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以往一般来说,在当前这种存量博弈的市场,投资者都会担忧一种情况:持续拉升大金融,哪有那么多的资金量呢? 但是,最近的一些关于资金面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释当前不同于以往的市场疑惑:一是央行17日特别发文提醒,1月25日开始的定向降准日子快到了。二是最近某几个基金发行规模均超百亿,这些基金经理都是过去凭借重仓白酒家电得到很好回报的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连续两年获得优秀表现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资金的认可。有一种猜测是,现在他们家在找流动性最好的,估值最低的购买,先是地产,再是银行,再是建筑,分析师也争先恐后的找到上涨的逻辑。 机构主要观点认为,银行估值仍处于历史区间底部,公募持仓处于上升通道,有望走向标配。中金公司分析认为,中资银行已经进入由资产质量/盈利反转所推动的重估第二阶段,即水涨船高。中资银行的监管/负债压力被高估,盈利弹性/估值上限被低估。向前看,银行板块 H股空间好于A股,同时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大幅调整的中小银行。 不过,也有很多机构对银行和地产的上涨持续性是比较怀疑的。 另外,博览研究员认为,需要重视的是,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高于市场预期的6.8%。也是过去7年来首次提速),这一个同步甚至超越全球整体经济复苏节奏的数据(美国过去数年的牛市,跟经济复苏有极大的关系),对A股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利好。 非官方媒体对此的评价是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存在较强韧性,并且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背后是新的结构、新的逻辑、新的动能。 官方对此的评价是,从需求结构看,中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也是2017年的一个大变革。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另外,外贸方面,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全年进出口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而进口增长18.7%,出口增长10.8%,再一次说明国内消费的提升。 而统计局回应部分地方GDP注水:不影响全国数据的真实可靠——因从90年代起,我国就实行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数据,主要工业是根据联网直报,农业是抽样调查,服务业是电子政务的数据,同时地方也按国家制度方法来核算——这更让2017年GDP增速6.9%(7年来首次回升)的数据,显得难能可贵。 对于股市而言,这从整体上夯实了股市当前的估值水平,奠定了沪指大盘和创业板在3400、1700之上的相对安全性。这从上市公司的全年业绩报平均水平明显好于往年,以及央企净利润创1.4万亿的历史新高,也可见一斑。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当前到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挖掘年报中的低估值绩优股龙头,或许会成为市场的热点之一。因为预计今年不仅地产,其他部分国企蓝筹也可能出现相对往年更高的业绩报,其中的部分行业龙头,或许会有机会。
博览视点
涨了几天就有人喊“牛市”?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
【研究员】:杨波
结论:“牛市”这个词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此前研报中的数据已说明,如果非要把2016年和2017年称为“牛市”,美股和港股就是“宇宙市”,而股票融资额的两组不甚突出的数据则显示与“牛市”这个“大时代”太不符合了。所以,还是不要把“牛市”这个词玩得收不了场为好。无论投资人赚钱的心情有多么的急切,都必须认识到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出现更大转折之前,当权威人士没有改变对经济增速“L型”的权威判断前,且将A股“牛市”当成一个好的愿景。而在此之前,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
【博览财经研报】2018年开年以来,A股总体上涨,博览研究员也从政策环境出发,提出对A股阶段性走势不必“太悲观”,但涨幅预期不要太乐观。 然而,所谓“一根K线改三观”,何况市场涨了超过半个月,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看到或听到关于“牛市”的说法。 博览研究员认为,“牛市”这个词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此前研报中的数据已说明,如果非要把2016年和2017年称为“牛市”,美股和港股就是“宇宙市”,而股票融资额的两组不甚突出的数据则显示与“牛市”这个“大时代”太不符合了。所以,还是不要把“牛市”这个词玩得收不了场为好。无论投资人赚钱的心情有多么的急切,都必须认识到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出现更大转折之前,当权威人士没有改变对经济增速“L型”的权威判断前,且将A股“牛市”当成一个好的愿景。而在此之前,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 不要把“牛市”这个词玩得收不了场 如图2所示,去年以来,市场中一直有人大喊“牛市”。然而,在11日《大扩容掺水+大蓝筹发力,总市值仅微增6%:若不改革,A股上升空间不大!》一文中,我们从市值的角度已经说明,如果将2017年说成“牛市”,那么2016年早就是“牛市”(2016年A股总市值的增长率远超2017年),而2017年的美股和港股市场恐怕就要用“宇宙市”来称呼了。 进一步来说,既然2017年、2016年都可以称为“牛市”,那么,为何IPO的平均融资率在2017年创下10年来的新低?——新华社数据:2017年,436家IPO公司累计IPO融资230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仅融资5.27亿元,这也是最近10年以来(2013年因新股暂停,不计算在内)单家公司平均融资额的新低。 此外,既然2017年、2016年都可以称为“牛市”,为什么央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股票融资额萎缩近4000亿? 反观可以称为“宇宙市”的美股和港股,上述两方面的数额都呈现上升之势。难道差别在于一个是地球上的“牛市”,一个是宇宙中的“牛市”? A股既没有了现牛市的政策环境,也没有金融资源环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2018年起的3年,防范重大风险要“一以贯之”,其中金融风险是“出头鸟”。 近半年多月来,一行三会强监管的动作不断,特别是银监会,大会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证监会的风采,而保监会在最近一个星期也不含糊,并且拉上了财政部一起出招。 除此之外,最值得投资人警醒的,是13日和17日银监会两次表态中的两句话: “突出‘监管姓监’,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而不是做大做强银行业” “银行业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努力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为此,需要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 可见,防范金融风险这一要求在执行层面的一个具体状态性目标,就是不“做大做强”金融业。具体来说: 1、从政治站位的高度,银监会主动提出不以做强做大为工作目标,试想,其它哪个金融监管机构会提出“做大做强”其监管的金融行业? 2、此外,中国主要的金融资源掌握在银行业,当银监会提做“不是做大做强银行业”的时候,试想,中国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由此,A股既没有了现牛市的政策环境,也没有金融资源环境。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落实情况,从根本上决定着A股的走势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既是一个政治要求,也是经济规律使然。 虽然金融市场会在实体经济出现发展出现重大转折之前发生重大变化(走牛或走熊),但从根本上来说,金融市场的根是实体经济。这一点,国内外经济、金融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历史阶段都有验证。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对于“质”的看重度,已超过对于“量”的追求。 这体现为,虽然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GDP增速达到6.9%,为近7年来首次提速。但从19大报告到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层都不再提GDP增速,而是重点强调“结构转型”。同时,财政部在2017年12月22日,对外通报,江苏、贵州两省近期查实多起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除责令限期整改,还依法依规对70多名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给予行政开除、行政撤职、降级等不同程度处分。内蒙古在2018年1月3日“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区县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 中央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评价体系出现这样的重大的变化,是对新时代、新常态的明确把握,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积极意义。 正因如此,权威人士很早就提出,经济增速“L型”的权威判断。 这其中,包含着对“经济转型是一个较长时间过程”这样一个判断。 如2017年12月28日《2018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质变年”吗?A股格局是否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文所指出的,近几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累计增长幅度不低。但同期GDP增速呈“L型”,因此,我们或许只能这样认为:相关产业出现高增长,不排除基数低的可能。经济整体要发生重大的质变,相关产业可能需要更大的增长幅度。 换言之,中国经济还没有走过实现转型升级关键转折的时刻。这或许正是权威人士至今没有改变其“L型”观点的原因吧。 结论 综上,从A股自身上相关数据,到金融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再到实体经济转型的实际,当前只宜将A股“牛市”当成一个好的愿景,跟随反弹赚钱就好,心不要太大。
决策参考
沪指再创新高,接下来谁有望成为机构调仓的“种子选手”?
【研究员】:江桥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无论是从机构调仓的隐性逻辑路径评估还是说当前国企改革的题材启动窗口契机的显性逻辑来看,国企改革当前都适合作为我们在交易策略上优选的一个品种。我们近期提到的三大后备军“地产(被突发调控)、金融股(涨幅较大)、中字头(后起之秀)”目前除了地产股受到负面消息干扰外,其余几个都已经出现较大涨幅。而接下来不排除这几个品种要横盘蓄力,所以在市场蓄力期间,我们认为尚且有资质加入到后期“第二梯队”的品种将大概率是国企改革概念股。对于近期已经参与建仓金融、中字头等概念的投资者,我们认为短期涨幅较大的可以锁定部分利润等待低吸机会,对于持股品种波动不大的可以持股待涨。
【博览财经研报】指数虽然较17日高点仍有小幅上涨,但基本逻辑和机会研判均未脱离博览研究员17日早间内参文章《官媒再次警告“蓝筹爆炒风险”:白马闪崩、券商爆拉释放出什么信号?》中对短线机会的预判。而且18日中字头大幅拉升的现象再次佐证了我们前期的观点,也即是说当前为了防范部分白马股因为机构扎堆而受到银监会处理信托产品的闪崩风险,部分机构转而调仓到估值较低、流动性较好、机构扎堆现象少的金融、地产、中字头等二线梯队中去。 那么接下来,还有没有其他“种子选手”能够有希望加入到这个“第二梯队”当中去呢? 博览研究员认为当前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关于国企改革。即使说这一“种子选手”未必能立马启动,但是我们认为策略上要开始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了。 我注意到,17日晚间,云铝股份、云南铜业、驰宏锌锗三家云南上市公司均宣布停牌。这一信号引起了市场对国企改革的预期升温。所以这个“小插曲”,我们不能假装没听见…… 我们近期谈到暂时接替白马股的“第二梯队”,其实大体上就这几个条件: 其一,位置低,安全边际较高; 其二,盘子大,能够承接大资金,流动性好; 第三个,业绩不算太差,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 而我们再来看看国企改革概念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首先,从概念指数走势上,当前可以说是较低的位置,前期超跌,整个2017年没有出现较大上涨,安全性很好。此前较长时间内被人忽略,甚至是路过看一眼都还要鄙夷地吐口唾沫。所以更别提有多少机构会去喜欢这些东西了。至于说银监会监管下的闪崩风险,压根就不太会在这些股票中出现。 其次,国企改革股,顾名思义国有资产。多是盘子较大的蓝筹股,这些股的流动性自然不用担忧,完全有实力承接大资金。 再次,去年12月数据显示,1至11月份,央企实现营收2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利润总额13253.3亿元,增长17.2%。1至10月份,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营收、利润总额分别为39.6万亿元和22828.4亿元,分别增长16.3%和23.7%。截至去年前11个月,我国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两项重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利润增速创近五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所以业绩上看也是不错了。 最后,博览研究员注意到18-19日十九届二中全会召开,且各地地方政府两会也相继召开。所以这个节点是各地容易传出国企改革相关事宜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而且从国企改革上升到一个概念炒作品种开始,遇到两会召开前期,市场无论是舆论关注度还是资金关注度抑或是政策出台的频次都空前提高。 而且从2017年两会前一个月国企改革指数的表现来看,也是取得快速上涨,成为当时一枝独秀的品种。 总结 所以结合上述多重因素考量,博览研究员认为无论是从机构调仓的隐性逻辑路径评估还是说当前国企改革的题材启动窗口契机的显性逻辑来看,国企改革当前都适合作为我们在交易策略上优选的一个品种。我们近期提到的三大后备军“地产(被突发调控)、金融股(涨幅较大)、中字头(后起之秀)”目前除了地产股受到负面消息干扰外,其余几个都已经出现较大涨幅。而接下来不排除这几个品种要横盘蓄力,所以在市场蓄力期间,我们认为尚且有资质加入到后期“第二梯队”的品种将大概率是国企改革概念股。 对于近期已经参与建仓金融、中字头等概念的投资者,我们认为短期涨幅较大的可以锁定部分利润等待低吸机会,对于持股品种波动不大的可以持股待涨。
上市“房企龙头”业绩将持续改善,估值进一步修复,但需防“政策风险”!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房地产政策调控导致该板块短期回调风险较大。但是,从中期基本面上看,未来三年上市房企业绩将持续改善,估值将持续修复!房地产全行业都存在由于结算节奏放缓,所导致的业绩释放被拉长的情况。那么在业绩释放被拉长的背景下,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业绩的高速增长,所以未来三年的业绩高增长将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件。从估值的角度来讲,还有10%的空间。从业绩的角度来讲,还有30%的空间,合在一起即为40%。此外,龙头房企也普遍都是持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企业,这些储备在2016年到2017年土地价格大涨之后面临价值重估,很多地产商拥有的“真实价值”显著上升。从长期来看,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现在监管层允许对此前有些矫枉过正的一刀切政策可以微调,但2018也会有一些现有政策尚未顾及或者存在漏洞,但符合楼调长效机制的新调控政策,也会出台。那么当这些长效机制出台替代现有的部分本就不合时宜需要调整的楼调政策后,到时候舆论又会转而认为楼调在收紧?而,这有可能成为长期抑制房地产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博览财经研报】房地产板块近期有所回调,究其原因,博览研究员认为,房地产政策调控导致该板块短期回调风险较大。 我们注意到,先是人民日报海外版15日刊文对兰州等地近期先后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代表某种程度“松绑”的观点,予以驳斥。 随后,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的,是一以贯之的。住建部表示,2018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毫不动摇地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强调将严格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进一步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但是,从中期基本面上看,未来三年上市房企业绩将持续改善,估值将持续修复!房地产全行业都存在由于结算节奏放缓,所导致的业绩释放被拉长的情况。那么在业绩释放被拉长的背景下,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业绩的高速增长,所以未来三年的业绩高增长将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件。 从估值的角度来讲,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有业内分析认为,房地产板块还有10%的空间。从业绩的角度来讲,还有30%的空间,合在一起即为40%。 此外,龙头房企也普遍都是持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企业,这些储备在2016年到2017年土地价格大涨之后面临价值重估,很多地产商拥有的“真实价值”显著上升。 从长期来看,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现在监管层允许对此前有些矫枉过正的一刀切政策可以微调,但2018也会有一些现有政策尚未顾及或者存在漏洞,但符合楼调长效机制的新调控政策,也会出台。那么当这些长效机制出台替代现有的部分本就不合时宜需要调整的楼调政策后,到时候舆论又会转而认为楼调在收紧?而,这有可能成为长期抑制房地产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从基本面上看,未来三年上市房企业绩将持续改善,估值将持续修复! ◆从估值的角度来讲,还有10%的空间。从业绩的角度来讲,还有30%的空间,合在一起即为40%。 1)从估值来看,我们认为12倍到14倍应该是估值的中枢,对应现在的股价基本都还有10%的上涨空间。 2)从业绩增长来看,以“保利地产”为例,保利营业收入在负增长的同时,利润增速很快,也就意味着公司结算的收入在过去三年的增速其实不明显,因为保利没有加快结算的节奏,但是过去三年销售增长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意味着从过去的三年销售收入结转到未来三年的结算收入,会带动业绩高增长。 那么全行业也会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017年销售面积大幅增长,但竣工面积是负增长,这样的剪刀差都会在未来三年进行修复,但只有竣工才会对应到结算和确认利润,所以全行业都存在由于结算节奏放缓,所导致的业绩释放被拉长的情况。那么在业绩释放被拉长的背景下,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业绩的高速增长,所以未来三年的业绩高增长将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件。 总结来说,还有10%的空间来自于估值的上升,最终达到12-14倍的均衡合理的估值区间。等到2018年年底去看2019年的业绩的时候,还能够有一个估值切换所带动的业绩30%增长的空间,因此站在现在,我们依然看40%的空间。 ◆甚至如果考虑到2017年业绩大涨的这些龙头房企,也普遍都是持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企业,这些储备在2016年到2017年土地价格大涨之后面临价值重估,很多地产商拥有的“真实价值”显著上升。比如,大房企就曾透露,他们2017年之前在一线城市项目平均楼面地价仅为2213元/平方米,三线城市更是只有996元/平方米。由此可见,2018年,仅仅因为土地价格上升对房企带来的“价值重估”就非常惊人!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从中线基本面上看,上市房企尤其是龙头企业未来3年还会继续有估值上修复的空间以及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 监管层短期澄清“地产调控放松”,短期地产板块政策风险增大! ◆为什么房地产板块以前不涨,现在能够涨?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此前房地产行业政策前景仍不明朗,至少没有明显的改观,因此在去年四季度之前房地产板块都没有出现趋势性的行情。转机出现四季度:一方面房地产板块业绩大幅上升,房地产去库存也已基本完成,部分重点城市开始进入到了“补库存”阶段。同时,在政策上,部分地方以各种“名义”有针对性地松动地产调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这种以“租赁和人才公寓”的形式。 ◆如今,政策调控导致短期回调风险较大。 我们注意到,先是人民日报海外版15日刊文对兰州等地近期先后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代表某种程度“松绑”的观点,予以驳斥。 党报的评论称,之前各地推出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略显粗糙,很多规定带有“一刀切”色彩,有些还是临时照抄其他城市的调控措施。随着楼市调控常态化,一些地方势必会结合本地情况对楼市调控措施进行细化与优化。 文章认为,部分地方楼市政策的调整,正属于对前期政策中刚性、粗糙部分的适时修正。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成为全社会强大共识的背景下,中国楼市从严调控的基调不会改变、长效机制建设的步伐不会放慢、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决心不会动摇。 随后,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的,是一以贯之的。住建部表示,2018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毫不动摇地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强调将严格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进一步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简单来说,中央层面会容忍部分地方将此前一刀切的、存在矫枉过正的、不符合因城施策理念的部分楼调政策进行一些自主的调整。但在主体思想上,政策还是坚持打击投机炒房,稳定市场的思路,这与2017年并没有变化。不能因此就简单认定楼调是在放松。 因为,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现在监管层允许对此前有些矫枉过正的一刀切政策可以微调,但2018也会有一些现有政策尚未顾及或者存在漏洞,但符合楼调长效机制的新调控政策,也会出台——那么当这些长效机制出台替代现有的部分本就不合时宜需要调整的楼调政策后,到时候是不是舆论又会转而认为楼调在收紧?!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官媒和住建部先后发声对当前的楼调放松预期,都是一个重要的利空打击,对于地产板块来说,等于(政策放松、龙头企业业绩暴增、机构增配地产股等)三大支撑其上涨的因素,其中一个被削弱。这对短线预期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