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展望2018二八还是一九--首席证券内参2017.12.2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9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股市展望:大概率延续二八极端分化,但主涨主跌大不同!》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对于2018年大概率延续二八分化多数机构也是有共识的。但下一个问题是,2018年的“二八分化”会是怎样的特征?是会延续2017年的这种白马蓝筹涨,中小创凄惨的局面?还是反过来——已经具备估值优势的中小创重新获得表现机会,而已经涨了不少,且供给侧改革的催化推动作用已在弱化的蓝筹则不如今年?我们注意到,至少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分歧是比较严重的。
申万宏源和安信证券的观点均认为,2018年要战略性重视创业板指,创业板指将引领2018年A股,成为核心热点。而包括中信和部分私募机构的观点则认为,明年仍会是蓝筹和价值投资占据主导,但不同于今年的是,今年涨幅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在明年会比一线蓝筹更具机会。
博览研究员的看法是,以上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值得投资者重视!——这种说法绝非“和稀泥”!而是在我看来,经过2017年极端二八分化后,2018年股市要寻找新的希望,就必然求变,不会简单重演2017。况且过去一年的股市结构变化,已经导致2018年的行情基础发生改变了。
一年很漫长、政策的稳定也仅仅就三个月,很多长远的超预期事件,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料到的,股市的实际走向市场远比我们基于当前信息条件下所推导的逻辑更复杂。
博览研究员认为,一种大概率发生的情况是,明年除了蓝筹题材齐涨的几率非常之低,“蓝筹、成长题材都表现不佳”;“蓝筹强,中小创弱”和“中小创强、蓝筹弱”等三种市场表现特征,都会是股市阶段性特点,而一定要固化在某一种思维上,大概率是要栽跟头的。
这从今年来大涨的周期、白马等,在明年都面临新的逻辑环境(既有的推涨逻辑都完结和弱化,而新的推动逻辑尚待考验),比如,《茅台“龙回头”、天然气“短调”:2018年逻辑主线或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而今年表现不佳的中小创却出现一些乐观政策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对推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传统升级和新兴产业给予了更高侧重),同时,估值相对优势也突然出来。
此外,新的发审委对IPO“重量又重质”(而大部分新股都属于中小创,这是有助于改善中小创业绩回落预期的);大规模放开海外市场后,外资投行风格对A股影响权重进一步放大等,都会影响到2018年的市场风格。都可见一斑!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2018年股市展望:大概率延续二八极端分化,但主涨主跌大不同!                 
【研究员】:柏双
结论: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对于2018年大概率延续二八分化多数机构也是有共识的。但下一个问题是,2018年的“二八分化”会是怎样的特征?是会延续2017年的这种白马蓝筹涨,中小创凄惨的局面?还是反过来——已经具备估值优势的中小创重新获得表现机会,而已经涨了不少,且供给侧改革的催化推动作用已在弱化的蓝筹则不如今年?我们注意到,至少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分歧是比较严重的。

                                 
【博览财经研报】极端的“行情二八现象”(或者说“港股化”,或者说叫结构性行情),是2017年股市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显现。大部分股票已“被佛系”(近1600股年内跌超20%,而更尴尬的是,跌了之后还没人买……)
2018年行情又会怎样表现?股民最喜闻乐见的局面当然是蓝筹、创小能齐涨(简单来说就是大牛市),但显然,这种可能性在明年发生的几率非常之小——君不见,即便是极尽讨客户欢心之能事的最乐观机构对2018年展望也只敢说“慢牛”?!(而且这个慢牛的内涵还重在慢,不在牛!时间点也基本上都指向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发生)?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十九大、12.8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一致重申金融强监管延续、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还加上了宏观审慎框架(现在可见的就是要收缩地方债务),还有外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倒逼之下——也就是明年股市流动性供给局面比今年会更紧张。而对股市扩大直接融资、强化服务实体能力要求提高到政治层面——意味着对股市抽血规模大概率在今年的新高基础上再创新高。
此消彼长之下,一种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2018年股市在流动性局面更加趋紧的格局下,会有比2017年更加严峻的“二八分化”或者就是“一九格局”,甚至监管层在扩容节奏和控制流动性输入的“紧平衡”上,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比今年更加凄惨的让多数股民感到真熊的局面。
此外,正如我们在昨日内参的展望中所指出的,2018年A股必然的更进一步机构化,也将客观上让散户投资者更加弱势,赚钱更难。两者不同的选股倾向,也会加剧二八分化。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对于2018年大概率延续二八分化多数机构也是有共识的。但下一个问题是,2018年的“二八分化”会是怎样的特征?是会延续2017年的这种白马蓝筹涨,中小创凄惨的局面?还是反过来——已经具备估值优势的中小创重新获得表现机会,而已经涨了不少,且供给侧改革的催化推动作用已在弱化的蓝筹则不如今年?我们注意到,至少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分歧是比较严重的。
申万宏源和安信证券的观点均认为,2018年要战略性重视创业板指,创业板指将引领2018年A股,成为核心热点。
申万的逻辑是:风格转换判断的基础是相对业绩趋势,2012年~2015年二季度,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业绩增速不断向上,构成三年创业板牛市的基础。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是沪深300业绩相对占优,则强化了价值股结构性牛市。
展望2018年,尽管中小创外生业绩的正贡献将逐渐消失,总体业绩增速回归内生增速,同时商誉减值的压力仍可能边际提升,中小创业绩增速下滑仍是大概率;但与非金融石油石化相比,创业板(剔除温氏乐视)业绩增速的下滑幅度将可能更小,相对业绩趋势将重新占优,成长股终归来。
申万认为成长归来的时间窗口,可能将在2018二三季度。这是因为在沪深300相对业绩趋势连续6个季度占优之后,创业板相对业绩重新占优将是一个逐渐确认的过程,需要连续两个季度的信号验证。
安信陈果的逻辑则比较简单,一是从历史上的风格转换来看,风水轮流转是规律:2013年是经济下行看转型看新兴,趋势在下盘股,大盘股没机会;2014年是改革牛,大盘股很有机会;2015年看似牛市,可熊市也开始了;2016年看似熊市,但慢牛也开始了;2017年经济下行看固化看龙头,趋势在大盘股,轮到小盘股没机会了。
二是,2018年全球产业趋势迈向“科技G2”(中国与美国),中国传统经济领域供给侧效果显著,而新兴科技领域将加速追赶美国,未来核心投资机会在于新兴成长产业,创业板指是核心抓手。
而包括中信和部分私募机构的观点则认为,明年仍会是蓝筹和价值投资占据主导,但不同于今年的是,今年涨幅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在明年会比一线蓝筹更具机会。
其逻辑是,明年A股的机构化和价值投资倾向会更加明显,而流动性更紧下,大资金依然只会在具有业绩支撑的、具有相对安全性的蓝筹白马股上以防御为主。但是考虑到今年一线蓝筹已经涨了不少,那么2018年在二线蓝筹上寻找业绩同样表现不错,但涨幅较小,则是更加安全的做法。
博览研究员的看法是,以上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值得投资者重视!——这种说法绝非“和稀泥”!而是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经过2017年极端二八分化后,2018年股市要寻找新的希望,就必然求变。
一年很漫长、政策的稳定也仅仅就三个月,很多长远的超预期事件,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料到的,股市的实际走向市场远比我们基于当前信息条件下所推导的逻辑更复杂。博览研究员认为,一种大概率发生的情况是,明年除了蓝筹题材齐涨的几率非常之低,“蓝筹、成长题材都表现不佳”;“蓝筹强,中小创弱”和“中小创强、蓝筹弱”等三种市场表现特征,都会是股市阶段性特点,而一定要固化在某一种思维上,是一定要栽跟头的。
实际上,分析今年的热点在明年的表现,市场都会有如下困惑:
比如,第一,明年白酒、家电等白马是否还能逞强?——一方面,这是今年最受认可的板块,而且明年大概率会延续业绩比较好的局面,市场的认可度惯性会存在。但另一方面,毕竟,消费升级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升级的,喝高端酒,用贵电器就是消费升级吗?何况,股市是喜新厌旧的,同一个逻辑不会一直成功的炒下去,而且2017年的涨幅已经令这些白马股的估值安全边际相对降低了。那么,投资者到底会侧重哪种预期?
第二,周期会否继续走牛?——我们看到,一方面,在连续两年超预期完成去产能任务后,19大后,高层对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已经不再提三去一降一补,而是强调三大攻坚战(防风险、环保、精准扶贫、房地产长效机制),意外出现的气荒,下半年的纸张涨价,也让其取代了前七月煤钢有色的涨价地位。四季度,尽管煤钢还在涨价,但仅仅就是因为涨幅放缓了,就未能再延续5-7月份的那种如虹的涨势。
但另一方面,环保限产替代了去产能成为供给端的主导因素——对于钢铁、煤炭这类黑色系,随着去产能任务的完成,供需格局进一步稳定,环保限产或许2018年也只能带来中短期性套利性机会。但对于玻璃、水泥、有色等品种,由于其去产能才刚刚开始或还在推进,加上环保限产影响,目前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其次,2018年政策更强调需求端的压制——地产周期结束、高位运行的基建难有增量、M2增速保持个位数已成常态下,依靠投资、放水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作用将进一步边际递减,相应地周期品需求端压制将会进一步凸显。
最后,相较于“减少无效供给”的周期品,我们更看好“增加有效供应”带来的投资机会,譬如天然气——2017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了“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而现在当“减少无效供给”已取得一定成效,到达一定阶段后,以高端制造业、新型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有效供给” 的重要性则进一步凸显,而这也意味着2018年整个传统周期品的投资机会,要比2017年小,无论是持续的时间还是所分布的行业。但是,依然有新的特点。
第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企改革的更加聚焦:从往年提到的“七个”国改行业,本次缩减到“三个”(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尽管后面都有一个“等字”,但站在股市角度,这就是资金更加聚焦、目标更明了、切实落实可能性更高了,从资金预期上,或许酝酿着明年一大投资机会。那么在此情况下,市场会有哪些新的特征,还需具体分析,现在难以断言。
此外,我们看到,在2017年10月上任的新发审委的严格标准,成为证监会既要融资数量,又要发审质量的写照。这对于2018年A股的投资风格也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强调业绩要好、治理要佳的逻辑,并不等于一定是有利于蓝筹而不利于中小创。一个合理的逻辑是,过去一年,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属于中小创的,而新发审委的更高审核要求,是有助于改变市场过去两年对中小创过于注重炒题材,而业绩增长不佳的印象的。
最后,2108年是金融真正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落实的一年,A股市场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大规模放开外资机构在中国证券市场、银行和保险的股权限制,都会影响2018年A股的配置倾向。未来几年,外资机构的资金和投资理念,对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权重会越来越大。但海外投行是否就一定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否一定等于投向业绩蓝筹?恐怕至少从华尔街多年来的风格看,并非如此!
总之,博览研究员认为,明年2018的二八分化继续是大概率,但哪些是主涨,哪些主跌?恐怕与今年会有较多不同!


                                 
                                           焦点透视
                 



茅台“龙回头”、天然气“短调”:2018年逻辑主线或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对实体经济的的影响,从“去产能”进入到“补短板”的阶段,原先“惟‘供给侧压缩供给’是从”的炒作逻辑,也正在切换到“得需求者得天下”的阶段!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也已经从此前两年,完全侧重“供给侧的‘去产能’”,开始向“补短板”,满足“需求侧”迈进。防范重大风险、精准扶贫、环保攻坚,三大任务,2个都与需求侧相关——扶贫,提升基层民众的“基本”需求,环保,提升整体国民,尤其是“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先富起来的高端人群”的“精神与健康”需求!!因此,2018年形成市场热点的主导因素很可能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环保的加码则成了“助燃剂、催化剂”,这决定了“茅台这样的稀缺品”持续受到资金的追捧;而天然气恰恰是既有环保概念的刺激,能够“炒”起来,又具有“需求侧的支撑”,因此能够“炒”下去(短期受制于“民生因素”的考虑,政策加大了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一段时间内,天然气价格很可能会处于“回调整固”阶段,但博览研究员仍然认为,其长期趋势仍然有上涨空间!)。因此,既然从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到市场逻辑的演绎,都有向需求侧“迈进”的动作,那么未来周期品的炒作逻辑,自然也要与之相适应。2018年,只有有了“环保”刺激的相关投资品种,才可以进入“观察名单”,但最多是“流量小花”,同时还要“获得需求侧”的印证与支撑的,才能够成为“长线白马”!

                                 
【博览财经研报】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探讨一下2018年的市场逻辑的一些“嬗变”,以供大家在新一年当中做些“思辨”。
博览研究员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对实体经济的的影响,从“去产能”进入到“补短板”的阶段,原先“惟‘供给侧压缩供给’是从”的炒作逻辑,也正在切换到“得需求者得天下”的阶段!
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也已经从此前两年,完全侧重“供给侧的‘去产能’”,开始向“补短板”,满足“需求侧”迈进。防范重大风险、精准扶贫、环保攻坚,三大任务,2个都与需求侧相关——扶贫,提升基层民众的“基本”需求,环保,提升整体国民,尤其是“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先富起来的高端人群”的“精神与健康”需求!!
◆因此,2018年形成市场热点的主导因素很可能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环保的加码则成了“助燃剂、催化剂”,这决定了“茅台这样的稀缺品”持续受到资金的追捧;而天然气恰恰是既有环保概念的刺激,能够“炒”起来,又具有“需求侧的支撑”,因此能够“炒”下去(短期受制于“民生因素”的考虑,政策加大了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一段时间内,天然气价格很可能会处于“回调整固”阶段,但博览研究员仍然认为,其长期趋势仍然有上涨空间!)。
因此,既然从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到市场逻辑的演绎,都有向需求侧“迈进”的动作,那么未来周期品的炒作逻辑,自然也要与之相适应。2018年,只有有了“环保”刺激的相关投资品种,才可以进入“观察名单”,但最多是“流量小花”,同时还要“获得需求侧”的印证与支撑的,才能够成为“长线白马”!
茅台“龙回头”、天然气“遇阻”,给2018带来什么启示?
发改委连续出手,联合几大油气生产商“压制飙升的天然气价格”,与此同时,随着海外供给逐渐到港,极度紧张的“气荒预期”,有可能得到遏制!鉴于当前,天然气供应与民生关系密切,尤其是涉及北方过冬这种“基层民众的生存质量”这一大政治问题,所以,天然气价格从此前的4000元/吨左右,飙升到最高12000元/吨左右之后,其飙涨的阶段有可能暂时结束,进入“回调整固”阶段!
与此同时,作为大白马的领头羊,持续调整之后的茅台,借着“2018年估计涨价18%”的“东风”,似乎要乘势拉开新一波上涨的架势……
A股市场上“先后脚”的这两大“网红”,如今开始出现“接力棒”的态势,对2018年开年之后的A股行情,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虽然博览研究员对2018年A股行情的命运多有“保留”,仍然担心大扩容、“强监管+去杠杆”,一个增加融资压力,一个压缩增量资金入市的规模(甚至直接减少存量资金),整体趋势难言乐观,但即使再极端的行情,也有“幸运儿”,“一九分化”走向“极端化”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仍然会有“绝对少数的优质公司”获得“相对多数(这部分资金相对‘九’而言是少数,但对日渐缩编的‘一’而言,则是相对多数)”资金的配置,这一点上,“充分调整”之后的茅台,具有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恰如其时”的宣布2018年“适度涨价”之后!茅台这位“稀缺品”开启了如同天然气那样的“涨价因素”对资产价格的推动!
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茅台与天然气概念,都有一大“共性”——都有“真实需求”的依托!
天然气面临着从“煤改气”的替代能源需求,到实体经济复苏的“增量需求”这种“双重叠加”,但国内生产长期不足,进口渠道仍有待搭建,数年之内,“数千亿立方米”的供需缺口,就是天然气概念长期趋势上行的“通行证”!!
而茅台则一直处在“传统工艺与原材料的季节、地域约束”而产量有限,但“国民消费升级”扩大需求的“供不应求”格局当中!
从未来的趋势看,任何故事、题材的炒作,最终都要得到“需求的印证”才能够持续,而随着供给侧改革对实体经济的的影响,从“去产能”进入到“补短板”的阶段,原先“惟‘供给侧压缩供给’是从”的炒作逻辑,也正在切换到“得需求者得天下”的阶段!
◆事实上,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也已经从此前两年,完全侧重“供给侧的‘去产能’”,开始向“补短板”,满足“需求侧”迈进。防范重大风险、精准扶贫、环保攻坚,三大任务,2个都与需求侧相关——扶贫,提升基层民众的“基本”需求,环保,提升整体国民,尤其是“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先富起来的高端人群”的“精神与健康”需求!!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2018年形成市场热点的主导因素很可能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环保的加码则成了“助燃剂、催化剂”,这决定了“茅台这样的稀缺品”持续受到资金的追捧;而天然气恰恰是既有环保概念的刺激,能够“炒”起来,又具有“需求侧的支撑”,因此能够“炒”下去(短期受制于“民生因素”的考虑,政策加大了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在从4000元每吨上涨到12000元左右每吨之后,一段时间内,天然气价格很可能会处于“回调整固”阶段,但博览研究员仍然认为,其长期趋势受到“真实的供给-需求缺口”的刺激,仍然有上涨趋势与空间!)。
因此,既然从决策层的宏观政策侧重点,到市场逻辑的演绎,都有向需求侧“迈进”的动作,那么未来周期品的炒作逻辑,自然也要与之相适应。2018年,只有有了“环保”刺激的相关投资品种,才可以进入“观察名单”,但最多是“流量小花”,同时还要“获得需求侧”的印证与支撑的,才能够成为“长线白马”!


                                 
                                           决策参考
                 



燃气股成周期新的中期领涨龙头,但当前短炒可能随时终结!                 
【研究员】:柏双
天然气股成为当前疲弱市场几乎唯一具有持续性的热点。博览研究员依旧坚持对天然气概念在2018年接棒煤钢成为周期新热点的判断。不过,就短线而言,当前这一热点很可能也将终结。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伴随着当前疯涨的天然气价格的是,进入12月中下旬,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天然气涨幅的管控。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一方面,为了缓解气荒,部委及相关央企,都在紧急增供应。而另一方面,又在积极稳定价格预期。 官媒人民日报27日发文《去煤化不能操之过急,煤黄金时代远未结束》,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种几乎是完全跟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唱反调的表态,既反映了当前天然气供给状况的紧张,也说明了监管层不惜代价控制天然气涨价的决心!

                                 
【博览财经研报】天然气股成为当前疲弱市场几乎唯一具有持续性的热点。博览研究员依旧坚持对天然气概念在2018年接棒煤钢成为周期新热点的判断。不过,就短线而言,当前这一热点很可能也将终结。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伴随着当前疯涨的天然气价格的是,进入12月中下旬,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天然气涨幅的管控。
一方面,为了缓解气荒,部委及相关央企,都在紧急增供应。
从中国海油获悉,为保障冬季用气稳定,今年天津LNG已向该区域累计输送LNG近185万吨,预计明年3月底前还将完成20艘LNG运输船的接卸工作。面对华北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贸易公司与区域内主要运输企业携手实行“南气北运”工作。面对LNG市场的价格波动,中国海油主动把LNG价格始终控制在4500至5100元/吨。
进入11月,华北地区天然气保供形势严峻,作为国内进口液化天然气最大供应商,11月以来,中海油已接卸液化天然气超过500万吨,有效缓解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中海油还披露,中海油今冬明春共安排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比增加33%。在天津、广东等地,中海油利用天然气管线互联互通,通过天然气置换、互保互供等措施,每日增供190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
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日前,国内首条管径最大、线路最长的西南油气田页岩气田集输干线投运。该管线的成功投运,将打通云南省昭通与四川省长宁两个区块的页岩气外输通道,为川渝两地今冬明春的保供工作注入新动力。
而另一方面,又在积极稳定价格预期。
官媒人民日报27日发文《去煤化不能操之过急,煤黄金时代远未结束》。文章称,无论天时还是地利,煤的生存空间都还远没到清零的一步,“去煤化”虽风起成势但同样不能操之过急。华北一场大规模的“煤改气”计划,就因为天然气的短缺而遇上瓶颈,这充分提醒人们,缺油少气的国情依然会是我们国家一个长期难以缓解的矛盾。“风水光核”等新能源各有各的不足,没有哪个可以立即取代煤的“能源一哥”地位。国土下埋藏丰富的资源禀赋,也足以让煤继续挺直腰杆。有识之士畅言,“中国在未来20年还离不开煤炭”。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种几乎是完全跟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唱反调的表态,既反映了当前天然气供给状况的紧张,也说明了监管层不惜代价控制天然气涨价的决心!


                        

2018展望:油气领域的两个长线逻辑                 
【研究员】:杨波
结论:油气领域存在着两个长线逻辑: 1、未来数年,天然气领域存在着总计超万亿的增量需求。 2、产业改革的核心是国资国企改革。从电信、铁路以及石油天然气重点企业的国企改革情况看,2018年石油天然气领域进行重大混改的基础已具备,联通式、中石化销售公司式混改,都有可能出现。这正是2018年油气领域长线投资的另一个重要逻辑。有可能在2018年发生混改的,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央企体系内的上市公司外,还有地方天然气运营企业。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首席研究员李宏图先生指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对产业改革的描述与2016年会议最大的不同在于:相较于2016年的“七大行业”(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201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只“集中突出”强调了三大行业:“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
从决策层的政策规划的角度看,2018年重点关注的行业就是两个:“石油天然气”与电力!
李宏图先生指出,除石油板块2017年没有创新低外,“供气供热”、“电力”指数今年以来一直处在下降通道中,但近期似有走稳突破趋势。因此,如果对2018年股市炒作主线还迷茫,不妨关注这两大板块!
根据李宏图先生指出的研究方向,博览研究员认为,油气领域存在着两个长线逻辑:
1、未来数年,天然气领域存在着总计超万亿的增量需求。
2、产业改革的核心是国资国企改革。从电信、铁路以及石油天然气重点企业的国企改革情况看,2018年石油天然气领域进行重大混改的基础已具备,联通式、中石化销售公司式混改,都有可能出现。这正是2018年油气领域长线投资的另一个重要逻辑。有可能在2018年发生混改的,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央企体系内的上市公司外,还有地方天然气运营企业。
天然气领域含超万亿增量需求
自21日以来,本内参在多篇研报中,对天然气领域的长期供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主要结论是:
从现有的经济需要(新增的用气需求70%来自于工业和发电的需要)与产业技术门槛来看,“天然气主导‘新增能源供给’的时代”即不短,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也就意味着不论是实体的生产领域,还是在资本市场的炒作环境,市场和投资人都拥有相对较宽裕的时间和空间来做深度的挖掘和演绎。
●“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加快进行能源替代,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而天然气作为“‘现成’的清洁能源”,理所当然成为了“替代品”的首选,不像煤炭石油这些传统的黑色系那样,面临的是一个需求必定逐渐减少的过程。
●从需求侧看,天然气首先将要抢夺煤炭石油的存量市场完成“能源替代”,而后随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其需求在未来若干年将呈现增长态势。因此,这个故事估计还可以讲很久。
●从供给端看,中国自身就面临着天然气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中国天然气供给每年仍要大量依赖于进口。
数据上,未来,我国可能有价值1.5万亿元的天然气增量需求,其中,2018年约为1295亿元。
具体来说,根据机构的统计,从长期趋势看,我国有7.5亿吨煤炭使用量需要改为天然气需求量,按照天然气热值约为12.143吨标煤/万立方米计算,“改气”而产生的“新增”天然气需求量大约为6000亿立方米。
按照目前天然气的价格,民用管道天然气价为:2.28元/立方米,工业、商业管道天然气价为:3.23元/立方米,价格取中间值,那么未来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约创造1.5万亿元的增量需求!而仅“十三五”期间,就有约3000亿元的新增市场空间。
国企改革带来长线投资逻辑
正如李宏图先生所强调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对产业改革的描述,“集中突出”强调了三大行业: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
博览研究员认为,以决策层的视角,产业改革不仅仅是相关领域供求的问题,更核心的是国资、国企改革问题。2017年,央企公司制改制进入收尾阶段、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继破冰、央企重组整合也在进一步深化。少数重点央企现已完成的混改,对我们从产业改革层面角度理解“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有着重要借鉴意义。而今年以来,不少重点企业所做的体制改变,实际上就是为了在2018年或以后完成混改在创造条件。
如上表所示,今年,重点电信、石油天然气、铁路企业的国企改革动作不小,除中国联通外,其它的重点企业,都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对此,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说,央企首先要进行公司制改革,这是包括混改在内其他改革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从上表可知,这三个行业的混改已有两个模式,一是联通式,涉及集团公司层面的混改,二是中石化销售公司式,以公司某一部分业务为对象的混改。
这其实,也是2018年石油天然气领域出现重大混改案例的两种可能。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有可能在2018年发生混改的,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央企体系内的上市公司外,还有地方天然气运营企业。




151445441659062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1-1 07:39 , Processed in 0.15573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