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曾被无数光环笼罩的清华天才富豪面临巨大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7 08: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被无数光环笼罩的清华天才富豪面临巨大危机

085333ruu19cglvgx0zu4l.png


【博览财经特稿】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的清华天才富豪,如今却面临着巨大危机。资产被查封,100亿灰飞烟灭,昔日备受资本追捧的明星独角兽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不胜唏嘘!这个案例也引发很多投资人和业内人士的思考。

但今天看来,他的错失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继去年欠薪、停产等危机以来,柔宇近日迎来了更惨的关键词:查封。据《新浪科技》报道,9月6日,在众多供应商的申请下,柔宇科技名下价值3714万元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和冻结。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被强制执行还款累计超1亿元。昔日明星独角兽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不胜唏嘘!

遥想当年,柔宇以一张薄如蝉翼的柔性电子显示屏一鸣惊人,获得众多资本全力追捧。据《投资界》报道,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 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 亿元的债权融资,估值一度高达522亿元。

085233rccmr67pvz7vamzg.jpg


天才少年

不过学霸总归还是学霸,在嬉笑玩闹中也能悟出很多人生哲理,刘自鸿在打台球的过程中就收获颇多。他认为很多人只考虑眼前的易得性,喜欢先去打进袋口球,从而失去了连续进球的机会。而刘自鸿则喜欢往后布局,争取一杆清场。

高中毕业那年,刘自鸿就第一次面临这样重大的决策。因为接连斩获全国数理化奥赛物理一等奖和化学一等奖,刘自鸿获得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保送资格。不过刘自鸿并不满意,他更想学习的专业是物理。

这种自信没有变成自负。2000年,17岁的刘自鸿以江西抚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自鸿的传奇在清华读书期间继续上演。

最终,他在大四时发明了一套“人体生物智能传感及应用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检测人体毛孔扩张程度,当人体升温、毛孔扩张时,停止加热;当人体降温、毛孔收缩时,就开始加热。

一鸣惊人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困惑发到水木清华的BBS论坛,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他信服的答案。答案是一封长达5000字的匿名信。写信的人先在英国读书,后来转战美国,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刘自鸿:“如果你想继续做研究,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建议你选择剑桥,这是一所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名校,涌现出许多知名的科学家;但如果你未来想做科技创新方面的创业,那我建议你毫不犹豫地选择斯坦福大学……”

在确定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时,刘自鸿再次展现了自己的不走寻常路。看完斯坦福大学所有教授的研究方向后,刘自鸿兴趣索然,他想开发一个更有意义的课题。

当刘自鸿把这个想法告诉自己的导师时,后者很是惊讶,但更是无奈。惊讶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学生会自己去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学生;无奈的是,他也无法给予刘自鸿什么指导。

在刘自鸿的人生规划中,创业改变世界是他的宿命。因此博士毕业后,在IBM纽约研发中心历练3年的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柔宇创立之初也获得了风险资本的青睐。据深创投相关投资人透露,初见刘自鸿时,这个创业者没有做好的样品,也没有搭好的团队,只有他本人以及他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

其实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比以上投资方都有更早的投资机会。2012年初,刘自鸿回到斯坦福演讲时偶遇徐小平,并向后者阐述自己的创业项目。徐小平虽然很感兴趣,但一听3000万美金的估值,觉得太贵,最后就没有投资。

拿到融资后,经过两年的韬光养晦,2014年8月,柔宇通过视频正式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新型柔性电子显示屏的显示模组。

不过显然,刘自鸿想要“掰弯世界”的创业初心让他抵制住了诱惑,“袋口球哲学”也再次起了作用。

随着蝉翼屏的推出,柔宇开始迎来各路资本的争相追逐。截至2020年5月,柔宇一共完成9轮共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资本、基石资本、中信资本、源政投资、前海母基金、尚乘集团、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等。最高峰时,柔宇估值一度达到522亿元,是当时成长最快的科技独角兽企业之一。

柔宇对自己的手机十分自信。次年2月,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通讯大会上,三星与华为都把折叠屏手机放在一个玻璃罩里,像保护一件艺术品,而柔宇却能让受邀前来的媒体记者任意把玩。

085233eoizi5egl5ohzg3o.jpg


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在2018年。那年5月,刘自鸿作为科创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座谈会”。面对主要领导,刘自鸿慷慨激昂地讲诉柔宇的发展和愿景,他仿佛看到柔性屏的世界正在包围着他。

在柔宇估值一路高涨的同时,质疑也同样围绕着柔宇。在大家看来,与超高融资额对应的应该是不菲的成绩。然而无论是折叠屏手机的销量,还是合作的下游厂商客户数,柔宇的进展都是差强人意。

过去几年,包括三星、京东方在内的传统显示屏厂商主导的柔性屏技术路线是LTPS 路线,使用的背板材料是低温多晶硅。但柔宇却与众不同,走的是自主研发、独一无二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路线(ULT-NSSP),使用的是非晶硅材料。

为了验证自己的技术路线具备前瞻性和竞争力,柔宇必须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大规模量产。不过由于显示屏是个重资产和长周期的行业,柔宇起初其实并不想自建工厂,而是想验证好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路线后,将解决方案打包给有资源和生产经验的传统面板厂商。

但在一些面板行业人士看来,是否自建产线并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主流做法就是自己包揽设计和生产,基本上不存在代工的可行性。于是2015年底,柔宇开始在深圳龙岗区坪地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5.5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按照规划,一期产线每年能生产280万片屏幕。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增至约880万片。

另外,柔宇的资金利用效率也稍逊一筹。深天马和维信诺的5.5代柔性屏产线的投资都在45亿元左右,而柔宇一期工程则花了60亿元。更糟糕的是,2017年10月,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OLED产线宣布量产,比柔宇5.5代产线的投产还早了半年之多。

战略摇摆

一直以来,柔宇有两条商业化途径。一条是To B,做柔性屏供应商。这也是大多数面板厂商的共同选择,下游客户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等。其中,最有价值的便是能大规模采购标准化产品的手机厂商。另一条是To C,直接做柔性屏电子产品,如自己做折叠屏手机。这条路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

这无疑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屏幕的黑边较宽;二是屏幕的颗粒感更强。显然,客户的消费体验会大受影响。

令人感叹的是,柔宇没有继续改善产品缺陷以专注服务手机客户,而是从2017年开始选择了另外一条商业化路径——研发自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

柔宇要想杀出重围,需要具备多个因素:柔宇的柔性屏技术独一无二;柔性屏是下一代手机竞争的关键要素;柔性屏手机市场在快速爆发;大量的资金支持;柔宇需要具备除研发之外的产品、品牌、渠道等综合能力。

于是在资本的压力下,亟需新故事的柔宇开始研发手机。2018年10月,柔宇抢在三星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一时意气风发。

除了交货时间晚,柔宇手机的产品体验也是差强人意。有粉丝曾向柔宇反馈手机滑动时的画面拖影问题,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华为不是也有这问题”,“这可以解决,但没有必要”。

据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透露,柔宇之所以选择外折,是因为内折需要一块非柔性外屏,刘自鸿觉得采购其他公司的屏幕“没面子”。而其他品牌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几乎都选了更加实用的内折。

所以事实上,即使柔宇手机比竞争对手要便宜几千元,它的销量依然是惨不忍睹。据柔宇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派手机平均单价为5985元,其累计销量不超过1.5万部。到了下半年,据《清流实验室》报道,柔宇开始处理卖不出去的手机存货,一批流入华强北的柔派1手机,定价从8999元降为了3000余元。

危机爆发

2019年1月,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柔宇时任副总裁樊俊不服,随即在朋友圈发长文指出“第一台折叠屏来自柔宇”,指责小米撒谎、价值观有问题,而刘自鸿不久也加入喊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据柔宇向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5.17亿元,主要来自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解决方案,但累计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

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时,柔宇的融资途径也逐渐受阻。自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不过自2020年5月获得最后一笔F轮融资后,柔宇再也没有宣布过新的融资消息。

融资受阻、造血不足、持续亏损,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柔宇的资金链濒临断裂,危机开始逐步爆发。据柔宇总经办相关人士透露,2021年4月初,柔宇账上只剩不到1亿元人民币现金,已经开始拖欠管理层的部分工资。而在此之前,柔宇已拖欠部分供应商的结款半年到一年。

只是员工们的耐心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最后各种怨声载道开始此起彼伏,“柔宇不行了”的消息也在公共舆论场甚嚣尘上。

无力回天

2021年5月,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加入柔宇科技担任COO,负责战略、核心业务整合和运营管理。据《晚点 LatePost》报道,赵泓试图推动柔宇砍掉to C业务,转型为纯粹的屏幕供应商。在巨头环伺的面板行业里,这条路虽然很难,但也好于在两条路中摇摆不定。

直到今年5月,在资金链危机爆发一年以后,柔宇才正式启动裁员,同时给ATP部门的员工加薪,后者主要负责柔性屏幕研发及生产,对应to B的业务。

第二是和华强北的合作。这是一笔去年底宣布的价值6亿元的大额订单,具体是为华强北供应维修屏模组。但因为柔宇缺乏资金,产线无法正常运转,这项合作的进展也不顺利。

柔宇的缓慢转型,或许跟刘自鸿的抱负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刘自鸿都希望把世界“掰弯”,让柔性屏落地各行各业。因此他给柔宇的定位大多时候是齐头并进的综合方案解决商,而不是一家纯粹的屏幕厂商。

085234kc1bldcga1v911fl.jpg


柔宇的独立董事刘姝威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从1到N,柔宇有技术,但不善于开拓市场,所以它需要招募有经验的高管,一起推动商业化。理想的人选是要懂技术,同时有丰富的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年龄也不能太大,要和柔宇团队有共同语言。”

2022年5月6日,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柔宇终于向在职和离职的员工补发了5个半月的基本工资。虽然尚有欠缺,但起码让人看到了行动。

不过柔宇的窟窿显然不止于此。除了员工工资,它还有许多供应商的款项尚未结清。这不,柔宇的危机在2022年9月6日进一步加深。据《新浪科技》报道,在众多供应商的申请下,柔宇科技名下价值3714万元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冻结。

写在最后

但现实是,科学家或者说技术人员,离真正的企业家其实还有不小距离。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权威,技术积累也比较雄厚,但严谨的科学思维也会带来性格的相对固化,容易单线思考、迷信技术,从而失去对商业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显然在柔宇的成长过程中,刘自鸿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伙人,再加上自身在战略和商业化抉择中不断出现错误,才导致今天这种局面。有位企业家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但有时固而不执也是一种正确的做事态度。

085234abehf95ukz9w5s1s.jpg


085234esrpbn483k3l9rjz.jpg


原定于9月22日“上会”,9月21日燕窝品牌“燕之屋”却主动撤回了IPO申报,燕窝第一股的梦想就此破灭。

普通旁观者看来,燕之屋上市应该没啥问题。2020年10月“辛巴燕窝事件”导致消费者对燕窝的警惕性提高,但燕之屋业绩上并未受影响,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营收逐年提高,分别为9.51亿元、12.99亿元和14.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0.13万元、1.2亿元和1.67亿元。

谁是压死燕之屋上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若能成功,燕之屋将成为国内“燕窝第一股”,但得通过证监会这一关。今年4月22日,针对其招股说明书,证监会洋洋洒洒写了两万多字意见,一共提了57个问题。

广告中刘嘉玲曾表示自己保养的秘诀是“吃燕窝只选燕之屋碗燕”,还说自己“每天吃一碗燕之屋的碗燕”;一些软广中还写道,清朝皇帝因使用燕窝而长寿,慈禧太后靠燕窝滋补,年过六旬容颜依旧……

085235s99c7mmcz9h9tx33.jpg


合着原股东先把钱先分了,然后上市“借钱”搞经营,你让二级市场上股民怎么想?

有媒体发现,今年4月,印尼农业部长出席燕之屋第一大供应商PT ANUGERAH CITRA WALET INDONESIA出口放行仪式,新闻稿里,燕之屋说这是自己的工厂。另外这家公司跟领导的合影中,赠送的礼品是燕之屋的产品。

085235su0m0ddz7kd9ux6s.jpg


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以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为由,以8,000万收购了郑文滨薛凤英夫妇、李有泉这两大经销商手中的业务,带来商誉6,415.44万元。媒体的疑问是,这笔收购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且经过这次操作,燕之屋关联交易的比例仅从2019年的17.65%下降到2021年的11.18%。

085236mhfd2rsc2sade6f2.jpg


当一份招股说明书被找出,疑似“虚假宣传”、“过渡分红”、“关联交易”、“高溢价收购”、“财务合规性问题”、“董事长大量负债”等时,任何问题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数学老师到燕窝大佬,未上市已经套现1.23亿

黄健先是在厦门一家韩资企业打工,后发现燕窝在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大陆有潜力市场,经过多次东南亚考察。1997年,黄健联合妻子、姐姐成立“双丹马”燕窝品牌。

2002年连锁加盟模式在中国兴起,黄健判断这种方式将会“挣钱”,但遭到家人反对。

经过五六年摸索,2007年黄健把连锁加盟整明白了,加盟手册、运营手册、炖煮手册等材料逐渐完备。并且有意识地从女性养颜保健为突破口,黄健决定从燕窝第一大消费市场香港地区入手,并重金聘请著名影星刘嘉玲做代言人。

看时机已到,2011年黄健打印好了招股说明书,筹备赴港上市,但“毒血燕事件”爆发,黄健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当时因奶粉事件,全国格外重视食品安全,燕之屋作为燕窝行业重点企业自然受到媒体更多关注,央视3·15节目组等新闻媒体,都选择燕之屋作为调查对象,《焦点访谈》做了两期节目。

这期间,黄健迎来人生至暗时刻,原材料无法进口,燕之屋港股上市暂停,本来有意向合作的100多个加盟商立即停止了合作,已有的加盟商门店关停了200多家,退货、违约等带来2亿多元的流动资金压力。

挣扎了一两年,有人愿意出手相救。2014年黄健决定改造家族式企业,与基金投资者一同成立“厦门燕之屋燕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紧接着又成立“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前者,燕之屋重启发展。黄健并没吃亏,自2014年12月至2020年10月,双丹马累计向其他战投转让公司40.6%的股权,合计套现1.23亿。

燕之屋2019年第二次传出筹划在港股上市的消息,不过完成海外融资架构VIE后悄然终止,后转战A股上市,结果又没成功。

085236yuu8otnts2rm9t4k.jpg


燕窝为什么成为智商税重灾区?

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单”其实掩盖了不少问题。过去3年,燕之屋的碗燕产品贡献营收分别是2.83亿元、2.95亿元、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61.4%、52.26%、54.86%。鲜炖燕窝的营收占比分别是11.03%、22.42%、21.75%,两款产品占到总营收的70%以上。

截至2021年底,纳入CAIQ(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溯源的国内燕窝加工企业100家、燕窝进口商682家、燕窝经销商17,615家,CAIQ溯源体系平台会员数过万家。

营销已成为燕之屋最大的“法宝”。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08亿元、3.17亿元和3.91亿元,费用常年占总营收的25%以上,3年累计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是其间净利润的近3倍。而销售费用中70%左右用在广告宣传上,也就是说,3年燕之屋花了7亿做广告。

微博、小红书、抖音上有大量关于燕之屋的帖子,总结起来就是,女人一定要吃燕窝,早餐要吃燕窝,秋冬滋养要吃燕窝,怀孕也要吃燕窝……姚晨、熊黛林、包文婧、苏芒等众多明星也都在吃燕之屋的燕窝。

每吃一口燕窝,给明星送点钱不算什么,“大头”都被燕之屋收入囊中。他们再拿钱去打广告,然后消费者接着买。与豪气的广告费用相比,燕之屋在研发上的投入少得可怜。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对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19亿元、0.18亿元、0.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不足2%。最直抵灵魂的问题来了,燕窝是智商税吗?

燕之屋曾经在广告软文中写到“清朝的皇帝因食用燕窝而长寿”,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清朝最后几位皇帝驾崩的年纪,放到现在可能还没有读完博士。

科学家也曾经对燕窝的成分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干燕窝中含有约50%的蛋白质、30%的碳水化合物、10%左右的水分以及一些矿物质。科学家认为,“从蛋白质角度而言,燕窝的蛋白质算不上优质”。另外,燕窝引以为傲的唾液酸,多吃几个鸡蛋也可以补充。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 年中国大健康消费发展白皮书》,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成交额占比约为三成,占据第一位置。另据国燕委发布的《2020年燕窝行业白皮书》,中国燕窝消费市场在2020年已达到约400亿左右规模。

吃燕窝的人还在持续增长,总有一天,资本市场会出现“燕窝第一股”,只是不知道承接这一名号的,会不会是燕之屋和它的老板黄健呢?(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 作者:黄沐逍)




085236x2q2r5jc3iyd6k1g.gif 社会热点
085236wsgxzg6wrwa44x0m.gif



零和博弈 教师轮岗难成“学区房的终结者”

【博览财经特稿】据第一财经报道,9月5日,上海黄浦区宣布,全区约100名教师将从本学期开始交流轮岗,入选教师原则上将流动至所在教育集团内的薄弱学校。流动教师将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带教,轮岗流动期限为三年。

但在笔者看来,这一举措能部分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不假,但对学区房的价格调整几乎不可能起到太多作用。

从近年来各地的教师轮岗情况看,这一制度仍在探索中,其中的利弊评价也见仁见智。上海的教师轮岗不是最早的,去年,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就宣布实施教师轮岗制度。以北京为例,2021年8月便宣布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密云区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今年4月,西城、朝阳、海淀、大兴、延庆、门头沟6个区也加入其中。

从初衷来看,教师轮岗制度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打破在教师使用方面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从强校到薄弱学校任教。

笔者采访多位教育行业管理者、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局官员,对教师轮岗的难处进行了深入了解。从积极的效果来看,名校教师资源与非名校交流,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向落后地区交流,确实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削峰填谷”,在一定程度上为非名校地区的学生带来一些改变。但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直面。

南昌一位一线初三教师告诉笔者,要成为名师,至少要在一线岗位上有10年以上的教龄,一般在35岁以上,而这样的年龄正是家庭责任最重的时候,很少有教师愿意轮岗到离家更远的学校,更别说下乡了。“一般愿意轮岗的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收入和职称评聘上压力更大。”

再者,教师轮岗到底是要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目的,还是为了“消灭名校”?这两个选择不同,将根本性地决定学区房的意义。

都说“铁打的名校,流水的名师”,教师轮岗真的能成为“学区房的终结者”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在一个公开论坛上曾指出,学区房问题导致了富人阶级更容易得到更好的教育,一个解决办法是同一区域内采取教师轮岗制,比如三年轮换一次,这样名校教育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底层逻辑其实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教师轮岗消灭不了名校,而只要有名校的存在,学区房就无法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了学区,区别则在于,这个学区是名校光环笼罩下的优质学区,还是普通学区。而优质学区,即名校的产生,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一般以教育资源的输出为主。比如现在很多名校搞教育集团,他们接管一些原本普通的学校,通过教育资源的输出,让普通学校变成名校,随后这个普通学校的学区房也开始暴涨。

第三种方式则比较特殊,即名校不是由优质教育资源产生,而是由于优质生源的类聚而产生,比如在北京码农的孩子把学校考成了名校,把码农聚居区考成了好学区已经是常态,北京的中关村一、二、三小都是因为生源集聚而成为名校;

从上面名校产生的三种方式可以发现,原来的名校,如果教师轮岗到区内或者教育集团内部的学校,更好的方向是将其他学校也变成名校。这说明,教师轮岗无法消灭名校,但是可以创建新的名校。

当然不是。如果轮岗能促进教育均衡化,那岂不是让域内所有的学校都成为名校?这背后才是轮岗以及治理学区房面临的最大症结。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

说到教师轮岗,几乎所有人都要说这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比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教育内卷化的症结就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重重阻碍,归根结底就是学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教师流动是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措施。

他们的思路都是做除法和减法,用平均教育资源来应对,是典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只是现实是,如果着眼于通过轮岗来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那么很可惜,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中西部省份,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数量有限的,将教师平均下去,很难对普通学校有本质的改变。

当然不一样,从打击学区房价格的角度上看,可能学区房都降温了,但给学生的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到底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不言而喻吧!

零和博弈

现在教育为什么内卷这么严重,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虽然实现了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却不是教育的平等化。举一个例子,我们此前一直在聊的普职分流问题,即使是中国最富裕的江浙地区,也有近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而上不了普通高中,也就无法进入普通大学,考研考博更是问题,基本等于限制了人的阶层流动。

从现实看,学区房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看似平等的义务教育由于高价学区房的存在变得不平等起来。

教师轮岗并非全无益处,如果总量无法做大的话,尽量的均衡会让社会有公平感,但这一做法无法消灭名校,也就改变不了学区房的现状,起的作用只类似于安慰剂。

2021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才首次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例为4.04%。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找到的一份2005年的数据,200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最高,平均达到5.7%,其次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0%,中东欧4.9%,东亚和太平洋4.7%,阿拉伯国家4.5%,南亚和西亚3.6%,中亚3.2%。而我们,20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为2.82%。(这里GDP与GNP统计稍有差异,不作区分。)

085237m38638n38jag80cd.jpg


城市格局正在开始固化

今后,怕是越来越玩不下去了。随着城市上升通道被封堵,“格局固化”将会愈演愈烈!前几天,上头已经发话,都市圈不能再“摊大饼”。咔嚓一声,第一扇大门被关上了。

而且还提出,要防止都市圈盲目扩张规模,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这么算下来,占地面积应该在2万平方公里左右,半径控制在80公里以内。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懂眼色,发布会次日,湖北火速开了个“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专门研究这件事。根据会议要求,武汉都市圈愣是从原本的“1+8”,砍到只剩下“武鄂黄黄”,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缩水近一半。2个地级市(孝感、咸宁)和3个县级市(仙桃、天门、潜江),遗憾“出局”。

最爱“画圈”的广东,更是先一步动手了。今年8月初,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只不过,这次不是“画新圈”,而是帮现有都市圈“瘦个身”。

怎么说呢,韶关、云浮、梅州、阳江、河源,广东足足搞了5个都市圈,却没有一个把他们圈进去。按说一个都市圈分一个也够了呀。官方后面帮忙“挽尊”:该指引只是强调重点,并非重新划定。但反而坐实了他们没有被强调,也非重点。说白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中部第一城,一线城市,都对都市圈动手了。这股“缩招”风潮席卷全国,想来只是时间问题。在不久的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城市被无情“抛下”。

这些年,我们真的太爱搞都市圈了。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我国共有6个成熟型都市圈,17个发展型都市圈,11个培育型都市圈。相信很多人,下方表格里的很多都市圈,听都没听过……

大多数的都市圈,都是省内闭起门来自己玩。真正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的都市圈规划,到目前为止也只有6个,分别是:南京、福州、长株潭、成都、西安、重庆。

再比如南宁、贵阳、银川和石家庄,虽贵为一省省会,却摆脱不了被更强势的广深、成渝、西安、北京虹吸,心里苦啊。

南昌上次提出都市圈概念,还是去年“大南昌都市圈居民购房同权”,变相放开限购。当时就被住建部给叫停了。

比起让中小城市搭便车,都市圈反而加速了发达地区虹吸落后地区的人口和资源,进一步放大城镇化马太效应。用武侠小说中的招式类比,大概就是“吸星大法”了吧。

不光都市圈在“缩水”,很多城市的地铁梦也碎了一地。前段时间,山东省潍坊市交通局在官网上回复称,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山东省会济南、经济第一城青岛,都已经有地铁了。潍坊作为“山东第三城”的有力竞争者,凭借GDP七千亿出头,940万人口,原本对地铁是抱有很高期望的。

地铁规划,就像一个明日复明日的渣男,让这片土地(以及地上的无数房子)长期独守空闺,寂寞了许多年。上个月,深圳地铁五期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临深业主、新房销售和二手中介们,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也没从字缝里找出惠州来。

085239fvlkeeseukaccmcs.jpg


地铁有多香,非著名“操盘大师”南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南京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区区通地铁的城市,比北上广深都要早,只用了12年就完成了。

地铁卖地盖房,一气呵成,南京成了全国房价最扁平的城市之一。不是长沙那种硬手段控出来的“均贫”,而是远郊新房3万/平的“均富”。南京给自家人修完地铁之后,还给隔壁镇江在管的句容通了地铁。作为安徽的“名义省会”,又规划了到马鞍山的地铁线路。遗憾的是,南京的小弟们以后有得等了。

没了都市圈和地铁站,意味着两条重要的“上升通道”走不通了,很多城市的楼市失去了“想象力”。本就不富足的购买力,流失得更快了。

对于城市而言,“阶层固化”是相当难受的一件事。天赋异禀型的还能吃吃资源,但它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两手空空又不想躺平的,只能脑子活一点,发力拼产业。

至于那些跌个不停的“不良资产”,也要加速处置,该置换置换,该持有现金的持有现金。除非,你一掀桌子走人,不玩了。(来源:楼市黄大大(HouseLeader) 作者:瓜片)




形势分析




推动长期上行因素仍在 仅靠货币政策抑制长期通胀效果不佳

【博览财经特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被添上“高通胀、高利率、高波动”的新注脚,超预期的通胀长期化也引致了美联储、欧洲央行等政策当局的一系列激进行为。

治理长期通胀难以一蹴而就,全球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有所作为,加强政策搭配的细节设计,增强市场沟通与预期引导,避免不必要的“动态不一致性”打击业已脆弱的市场信心。唯有内敛坚韧、行而不辍,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物价稳定才未来可期。

尽管美联储9月预测相比6月预测,没有大幅上调PCE同比增速中值,2022年、2023年均仅上调0.2个百分点,2024年上调0.1个百分点,且预期长期仍可回归2%的目标水平。然而,今明两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中值则被分别上调1个和0.8个百分点,而且未来几年仍显著高于2.5%的长期水平,可见美联储对于通胀的判断也比之前更加悲观。

短期来看,尽管成本推动型通胀往往是一次性的,当冲击成本端的短期因素消失时,例如疫情结束、地缘风险事件结束,相对应的成本端原材料价格应声回落,即可削弱推升通胀的动力。然而,短期问题长期化的风险不能忽视。当疫情阻碍供应链畅通时,供应链产业链回流成为了一个选项,表现为当前逆全球化潮流,不仅推高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缺少平价替代物品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企业的定价权,可以顺利地将生产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085239xi2mm57ql2hl2eaq.jpg


首先,持续的高通胀不单单是货币现象。Sargent(2013)提出持续的高通胀始终是一种财政现象,Bianchi & Melosi(2022)也发现长期趋势通胀的变动可以用财政冲击和政策组合的变化来解释。例如,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长期趋势通胀稳步上升,则与快速增长的政府支出(美国的长期福利计划、昂贵的越南战争等)密不可分。再比如,2021年美国1.9万亿元美元的救助计划贡献了一半的物价上涨。相比之下,成本推动型冲击仅仅解释了过去几次因油价格攀升而导致的通胀上行。不仅如此,成本推动型通胀往往是暂时的,与目前采取的货币-财政政策组合无关。然而,因财政失衡形成的长期支出冲击将在货币-财政政策组合中有所体现,影响长期财政负担,进而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长期通胀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导致趋势通胀持续波动。

085239kth7zhfnjt5550cj.jpg


由于无纪律的财政扩张引致的通胀不仅具有高度持续性,而且还容易形成“利率-债务”螺旋,造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两难困境,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促进长期通胀中枢上行。具体来说,当央行大幅加息提高利率旨在抑制通胀时,将是以牺牲产出为代价,甚至会拖累经济进入衰退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叠加财政政策缺乏纪律且不负责任,那么私人部门会对未来的财政平衡产生怀疑,预期未来财政赤字将不断扩大,政府债务水平会继续攀升,这样就需要更高的通胀水平来降低政府的债务比率。如此以来,即使货币当局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并且可以及时加息,但只要私人部门对于财政当局缺乏信任,未来通胀预期就可能会进一步升高。因此,在“利率-债务”螺旋的影响下,长期趋势通胀或将偏离货币当局选择的长期通胀目标。

综合而言,长期通胀治理难以一蹴而就,坚定且值得信任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缺一不可,全球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有所作为,加强政策搭配的细节设计,增强市场沟通与预期引导,避免不必要的“动态不一致性”打击业已脆弱的市场信心。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程实、徐婕)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取得阶段成果 房地产“巨雷”还在精准拆弹中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期,作为金融行业的监管单位——中国银保监会,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某次会议上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

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3月份,银保监会主席曾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大家若以为金融风险仅仅是房地产风险,其实大错特错。有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巨额债务堪称重磅炸弹,随便一个暴雷都可能炸毁某个银行、并引发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

此外,还有总负债3000亿的北大方正、套取包商银行1560亿资金的明天系等等,这些动辄上千亿的债务,背后牵涉到多少个银行、信托、保险机构?若不妥善处置,任由其风险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行业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一个恒大集团、其负债总额就能达2万亿,此外众多的民营房企大部分都已债务违约、并导致项目停工甚至烂尾。区域风险主要是中西部城市的政府隐性债务违约…比如城投债。

085240ovgjf3dkcfce8as3.jpg


前些年的金融乱象局面已基本扭转

企业债务风险、行业债务风险和区域债务风险的背后,最终都会指向银行风险。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或许收不回,但银行吸储的企业和居民存款却必须得偿付。

随着以上三大风险的陆续暴露,有些银行已出现重大风险、表现为坏账率飙升,甚至濒临破产或已是技术性破产。包商银行超1500亿资金被大股东侵占、河南数家村镇银行被大股东利用为非法集资平台、恒丰银行和锦州银行等同样出现重大信用风险…而这些巨雷都已被或正被精准拆除。

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都是实力不错的城商行,尚且出现信用风险,那其他位数众多的农商银行、信用社及村镇银行呢?要知道我国目前有4000多家银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小银行。

085240xao6pqf6j7gq6nfz.jpg


另外就是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就是放贷出去收不回的债务。2017年至2022年7月末,我国累积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13.5万亿,超过了之前12年的总和。经过系列整顿,前些年的金融乱象局面已基本扭转。

金融乱象或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刚性兑付、影子银行和非法集资。

有些项目亏钱了怎么办?金额少时管理人还可以用自有资金垫付,可随着亏损项目越来越多、需要垫付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就开始发新产品募资兑付到期的资金、如此进入了一个庞氏骗局,用后来的钱去兑付之前的本息。

影子银行是金融乱象的另一表现。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资管通道、小贷公司、民间借贷……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借贷充斥市场,它们开展着银行一样的吸储放贷业务、却没有银行的严监管,如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即游离在监管之外。

除了正规合法金融的乱象外,以担保理财、P2P、债行、养老理财等为代表的非法金融同样乱象横生。担保理财就是线下的非法吸储放贷、P2P则是线上的非法吸储放贷、债行以处置不良债务的名义让被担保理财/P2P收割的受害者再次被收割、养老理财则是把黑手伸向了省吃俭用一辈子的老年人。

现在回看这些金融乱象,让人不免让人胆颤心惊、一身冷汗,若不提前干预、稍有不慎就会天崩地裂,直至一场金融危机风暴。正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成功避免了一场金融危机。

但也只能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因为房地产这个巨雷还在精准拆弹中。(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米筐老A)




社会透视




牵扯数以千亿产业利益 想让槟榔彻底销声匿迹并非易事

【博览财经特稿】备受争议的槟榔终于被禁了!近日,一张截图在网上流传。内容显示为食安办要求所有便利店销售的槟榔全部下架!

据了解,这是源于浙江义乌市场监管局的一份通知。有品牌经销商表示,9月14日公司说暂缓进货,但没想到是这么严重。

消息一出,旋即引发大批网友力挺。只是这一次,素有“软性毒品”之称的槟榔真的能消失吗?

“禁止槟榔”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为何现在开始动真格的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到9月10日,歌手傅松因爱嚼槟榔口腔癌过世的热搜或许是浙江市场监管局对槟榔“痛下杀手”的直接导火索。

这样的劝戒显然起到了效果,在视频的网友悼念评论区,不少网友在谴责槟榔之余,纷纷表示要戒掉槟榔。可能正是此事的热度,9月初,浙江省开始下发有关通知,禁止槟榔作为食品销售。

其实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早有定论。相关医学研究显示长期咀嚼槟榔时,会反复摩擦口腔粘膜和牙龈粘膜,造成物理性损伤,引起水肿、炎症和伤口迁延不愈合,导致粘膜的纤维性病变,口腔粘膜纤维性病变具有高度的恶变倾向,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成瘾圈套

一边是物理的持续伤害,一边是化学的反复刺激,槟榔的致癌过程很漫长也很隐蔽。这也让很多人无法感知,反而发出质疑。

数以千万级的消费者造就了巨大的市场规模。2021年《中国市场监管报》发文称,2011年至2018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且呈继续上涨趋势。

而槟榔之所以盛行,与口味王、和成天下、湘潭铺子等槟榔品牌在传播上的推波助澜也不无关系。虽然被称「软毒品」,但并在各大品牌的传播中始终是作为零食流通的,宣传卖点始终聚焦于“提神醒脑”。

无论是汪涵、何炅等主持人在大型文娱晚会中的口播还是中场广告的植入,都极大地带动了槟榔在年轻一代心中的知名度。2016年爱奇艺自制综艺《13亿分贝》中,汪涵“怂恿”撒贝宁“搞一个”槟榔,第一次尝试槟榔的撒贝宁表情逗趣,之后两人边嚼槟榔边做了半期节目直播。

即便是2019年槟榔广告禁令发布之后,槟榔品牌的营销也是屡禁不止。从《这就是灌篮》到《德云斗笑社》、《吐槽大会第五季》,再到《说唱听我的2》等热播综艺,偏爱年轻消费者的槟榔品牌们一次都没有缺席。

打着宣传街舞的旗帜,喊着强身健体的口号,禁令之下堂而皇之插播危害健康的槟榔广告,真是明知山有虎山,偏向虎山行。

穷途末路

首先是随着政策的收紧,槟榔正在失去法律上的合法性。其实早在1996年,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出台了《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槟榔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

而在国家层面,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意味着槟榔不再作为食品来管理,槟榔生产加工企业以后不能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

其次是槟榔在舆论层面也正在失势。自2003年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以来,槟榔就开始掉进了舆论的漩涡。

085242pw1qwhisti14t6cp.jpg


槟榔的未来,或许不容乐观。只是你很难想象,一个在法律上和舆论上都站不住脚的行业,至今仍有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085242kxxtxyz4pxeoxini.jpg


而拥有总储量270亿吨煤矿、掌握印度三成以上煤炭进口业务的印度“煤老板”阿达尼,则成为“被当下选中的人”,一举超过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成为亚洲新任首富,在全球也仅次于马斯克、贝佐斯。

十年前的2012年,中国煤老板在大规模的煤炭企业重组中谢幕,当时他们称自己是“中国最后一批煤老板”。他们上演了最多暴富的故事,人虽离场,但钱还在市场运作,经过资本市场的几轮翻涌,洗掉煤渣味,换了样貌。

因何而富?

中国煤老板最早感受到财富飞涨,与“暴富”扯上关系,确实是在20年前的21世纪出头。当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外贸对经济产生了强劲拉动。同时,国内的房地产热浪成为内需第一动力,几乎与“煤老板”声量相当的“温州炒房团”正是诞生于那一时期。“中国制造”与房地产,直接营造出一个内外俱旺、无比繁荣的经济景象。

那一年,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电荒,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用电大省,甚至包括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均不断出现拉闸限电的尴尬,多数电厂储煤支撑不了3天。

085242p7qsggn7ds8kj8t9.jpg


一些大型火电企业为此更是奇招迭出,有的厂甚至倾巢出动,派出去的人干脆长驻煤矿,或者长驻铁路部门,目的只有一个:抢煤!

一位山西煤矿主回忆,疯狂的时候,电厂和洗煤厂的人用蛇皮袋背着现金到矿厂排队交钱买煤,动作稍微慢一点,就排不上号。

085242cura9u99kqrs4qr9.jpg


一代“煤王”姚巨货近50岁时下海搞煤炭运输,就是因为家里一贫如洗,老母患癌、妻子患肺结核,家里还有6个孩子要养,才索性辞掉公职干起了煤炭生意。

“煤老板”的叫法也是大概2005年才有的。当时山西发力引进外地资本投资山西煤炭,促进煤炭企业产权和股权的多样化,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煤矿主,之前都是挂靠在村镇名下。

实际的操作者大多是本地人,在地方上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负责各方协调。他们和投资者之间是承包关系,给投资者固定的回报。再下面一级才是具体的生产组织者,承包某个矿井,组织民工生产。

大势面前,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山西煤炭大亨张新明,一位在窑洞出生的地道农民,涉入这个行业后身家一路攀升,开启了他从矿工到地方首富,再到潜逃者、罪犯的漫漫黑金路。

但有能源专家看了这张榜单后指出:能源榜严重低估了山西煤炭商的资产,山西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私人煤炭商至少有20多位!胡润坦然承认了可能的不准确,认为煤矿行业透明度不高,是从公开信息中调查得出的结论。

至于为什么搞这样一张榜单,除了迎合当时能源大热的趋势外,胡润提到,一些国际知名奢侈品企业尤其对中国煤矿厂商更为关心。

煤老板觉得这些财富都是自己“提着脑袋挣回来的”,矿上的事故、调查、煤炭行情都会让他们神经紧绷。如果在夜里接到矿上的电话,全身的汗毛都会立即竖起。一位煤老板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坐个宝马也不为过吧?”

085242pjxxo0qpiqjjixio.jpg


房地产的起飞带来对钢铁、水泥猛烈的需求。而钢铁水泥的生产,都离不开煤。于是,全国大大小小的煤矿都开足马力生产。这几年也成为重大矿难集中爆发的年份。很多煤老板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也强烈感觉到,煤矿,这是个赚钱的行业,也是个高危行业。

伴随煤炭行业高歌猛进的,是矿工们日渐衰弱的身体,和频发的矿难事故。尘肺病和残疾在他们中很常见。失去劳动力之际,矿工们的性命变得毫无价值,余生是一个拉长了的消音过程,后面的日子只剩下熬。

矿工大概是最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的人。当时一般百万吨死亡率在3人左右,好一点2点多。简单的数字背后代表的意思是,一百万吨煤的产出,就要牺牲两到三个煤矿工人。2004年,山西矿难死亡人数高达6027人,占全国矿难死亡总人数的80%。

为了明确产权归属,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

在当时的代省长王君看来,要解决矿难频发,就要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的重组,让国有矿企占主导地位。

从2009年开始,山西开始了历时2年的煤企大重组。重组过后,全省矿井总数由之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被淘汰。

房地产主要为商品房的投资,基础建设就是道路、桥梁、机场等的修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09年“四万亿”拉动之后,房地产、基础建设投资顿时暴增,直接催动中游钢铁、水泥需求,进而引发更上游的煤炭价格在2009年强力反弹,后来证明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到年底,受到欧洲债务影响,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煤炭价格跌落,国内煤炭价格相较国际煤价已失去优势。于是到2012年,越来越多的下游电厂、水泥企业、钢材企业开始选择进口煤炭。可以说,2012年的煤老板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煤炭红利期结束,寒冬到来,接受整合是唯一的出路。

煤老板手中的钱亟需寻找出路

有煤老板自称在《资本论》的指导下定下了三步走:第一尽快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第二进入大工业,第三进入投资领域。

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十八线守门员王多鱼意外得到了300亿遗产,前提是要每个月花光10亿。王多鱼突然发现花钱也不是那么容易。显然,煤老板们陷入了跟王多鱼一样有钱没处花的烦恼。

无论如何,煤老板手中的钱,亟需寻找出路。房地产是他们早期最看好的行业。据山西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退下来的煤老板将至少60%的现金投向了房地产。

085243repi0kp5i6k6kp50.jpg



2005年12月,做了20年煤老板的韩士恭创办晋源泰,最早在全国启动小额信贷公司试点。到2009年上半年,山西有小额信贷公司近80家,其中60%以上的资金都来自当地煤老板。

如今煤老板们的结局大致分三类

085243yh52whkwu0hhh2oh.jpg


煤老板跟电影行业的桥梁之一是知名导演、山西临汾人贾樟柯。2009年,贾樟柯北京办公室常常有山西老乡找上门来,焦虑地问他:“煤矿不让办了,手里都是现金,该怎么办”。而其中实力最差的一位煤老板,手上都有3个亿。

导演李少红倒是坦然接受了女煤老板丁书苗的5000万,拍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虽然拍得不怎么样。

但那时中国电影的投资回报比较低,大约只有5%-10%的影片能够赚钱。10个煤老板进来,赔出去9个,被坑的煤老板不愿意入场了。

085244cc9s888iwoq66p8a.jpg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在美国,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曾经也是山西煤老板中的一员。他靠倒卖煤炭积累了早期身家,进而将钱投入通信行业,最终成就了巅峰时期市值千亿的乐视。

互联网的风口煤老板们自然也不会错过。曾经有位姓黄的煤老板,将房子买在了清华大学附近的华清嘉园。华清嘉园是美团王兴、快手宿华和程一笑、字节张一鸣等互联网大佬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被誉为“互联网人的革命老区”。

直到王兴拿到5000万美元融资,黄老板才丧气地承认:就算自己再有钱,也玩不过资本。14个月后,他亲手关掉阿丫团,这期间烧了2500万。黄老板认命了,他不属于互联网时代。

一类为偿还早年恶果坐了牢,曾经山西十大煤老板中的四位——丁书苗、邢利斌、陈鸿志、张新明都被判了刑。

还有一类则开启了现代资产转型。投资每日优鲜涉及到的现代农业板块,只是煤老板们众多产业布局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如今转型的大头集中在新能源和新材料两部分。

眼看着大厦将倾,姚家长孙、新“掌门”姚锦龙接手公司后,事情却迎来转机。在祖父严苛的家教下成长起来的姚锦龙,拥有美国金融学学位,站在比祖父姚巨货和父亲姚俊良更高的起点。他认为,传统能源有两个方向可以走,一个是“吃干榨尽”,升级原有产业,让其变得更清洁;另一个是转型探索与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他选择了后者,决定要让美锦能源与时俱进“变废为宝”,不再走传统煤企的老路。

但在当时,没人看好这个市场,大家都在观望美锦能源的操作。2017年,在经过两年调研后,美锦能源直接用现金收购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厂商佛山飞驰汽车51%的股份,切入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领域。直到2019年,氢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产业引发广泛关注,美锦能源转型后真正的契机才开始出现。

同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靠煤炭起家的国企山西华阳股份则将目光投向了钠离子电池。

说起这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领域的明星公司中科海钠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其创始人陈立泉是中科院物理所院士,也是中国的“锂电池之父”,在他的指导下,弟子曾毓群成为锂电池教父,一手创办宁德时代。

此后不久,时间来到2020年,华阳股份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背下了转型碳基新材料的重任。华阳股份是山西省大型骨干企业,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上市企业,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异运输条件,近9年,年平均收入达272亿。无烟煤成为两者结合的纽带。华阳股份无烟煤年产能4170万吨,且品质高、碳含量高、杂质少,是钠离子电池碳负极的最理想材料。

时代造就了煤老板,也吞噬了绝大部分煤老板。煤老板现象的本质在于正常的财富积累过程被跳过,缺失了必要的自我教育、打破认知、突破格局的过程。

085244eyj8xlllmafzfanl.jpg


再者,资本都是逐利的。在煤炭行业巨大的利润面前,有人迷失,有人谨慎,有着各自精彩暴富故事的煤老板走向了不同结局。现如今,那些谨慎的煤老板,把有煤渣味的钱经过几代延续和传递,渐渐成为新兴产业背后的资本,继续在时代的浪潮里翻涌向前。那些野蛮、冒险、激情的日子,消散在时代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9 15:29 , Processed in 0.15731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