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去“消费”吧!未来三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创年内新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0 08: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消费”吧!许多行业“十一”生意已超过去年同期!》:A股总算反弹一回,但机构资金显然并不打算在节前“加班”,从成交量和北上资金的情况看,提前“放假”已经成为事实,加上外围市场并不给力,博览财经还是强调“提前放假、消费过节”,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内大循环”!
而正是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消费需求的释放,博览财经注意到,一系列疫情受损行业正处于持续修复中,对那些仓位已经较低,且更加注重“中期收益”的投资而言,这些“长假热门行业”,也就成了“节前布局、节后抄底”的热点——
◆旅游: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中秋+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有望获得显著修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显示:3月12日省内游恢复后,行业信心开始集聚。历经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关于旅游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持续上升,游客量波动回升。7月14日跨省游解禁为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恰逢暑期、亲子、避暑、商旅出游旺季,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旅游市场加速回暖。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旅行社复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业表示对旅行社业务的未来保有信心。酒店和景区的复工比例均超出90%。
◆航空:同样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9月15日民航局宣布放宽国内航线航班准入政策:一是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二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同时,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航空客运市场加快恢复,8月共完成4535.1万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并超过今年1月份,是今年以来月度国内旅客运输规模的最高值。随着黄金周临近,疫情好转,航空迎来复苏。
◆影视:继《八佰》和《信条》点燃人们观影热情后。《姜子牙》、《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大片陆续定档国庆档期。观众挤压已久的观影需求有望在国庆假期得到释放。
◆汽车:乘用车当周日均销量零售同比增长达到39%,经销商库存系数显著下降。
◆机械:工程机械持续景气,起重机、挖掘机、叉车7月销量同比分别达到69%、55%和40%。
去“消费”吧!未来三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创年内新高”!》: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迹象表明,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依旧看多——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未来三个月,20.1%的居民打算购房,创下年内新高。
而在前两个季度,这一比例分别为19.2%和19.7%。
央行在周二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相信房价在未来上涨的中国家庭数量从7月份的22.8%上升至25.1%。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1.2%的中国家庭认为房价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与之前的调查区别不大。
在央行的另一项调查中,数据显示35%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而这也将有利于房价上涨。




                                           热点聚焦
                 



去“消费”吧!许多行业“十一”生意已超过去年同期!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A股总算反弹一回,但机构资金显然并不打算在节前“加班”,从成交量和北上资金的情况看,提前“放假”已经成为事实,加上外围市场并不给力,博览财经还是强调“提前放假、消费过节”,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内大循环”! 而正是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消费需求的释放,博览财经注意到,一系列疫情受损行业正处于持续修复中,对那些仓位已经较低,且更加注重“中期收益”的投资而言,这些“长假热门行业”,也就成了“节前布局、节后抄底”的热点—— ◆旅游: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中秋+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有望获得显著修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显示:3月12日省内游恢复后,行业信心开始集聚。历经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关于旅游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持续上升,游客量波动回升。7月14日跨省游解禁为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恰逢暑期、亲子、避暑、商旅出游旺季,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旅游市场加速回暖。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旅行社复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业表示对旅行社业务的未来保有信心。酒店和景区的复工比例均超出90%。 ◆航空:同样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9月15日民航局宣布放宽国内航线航班准入政策:一是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二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同时,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航空客运市场加快恢复,8月共完成4535.1万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并超过今年1月份,是今年以来月度国内旅客运输规模的最高值。随着黄金周临近,疫情好转,航空迎来复苏。

                                 
【博览财经分析】A股总算反弹一回,但机构资金显然并不打算在节前“加班”,从成交量和北上资金的情况看,提前“放假”已经成为事实,加上外围市场并不给力,博览财经还是强调“提前放假、消费过节”,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内大循环”!
而正是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消费需求的释放,博览财经注意到,一系列疫情受损行业正处于持续修复中,对那些仓位已经较低,且更加注重“中期收益”的投资而言,这些“长假热门行业”,也就成了“节前布局、节后抄底”的热点——
◆旅游: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中秋+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有望获得显著修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显示:3月12日省内游恢复后,行业信心开始集聚。历经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关于旅游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持续上升,游客量波动回升。7月14日跨省游解禁为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恰逢暑期、亲子、避暑、商旅出游旺季,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旅游市场加速回暖。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旅行社复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业表示对旅行社业务的未来保有信心。酒店和景区的复工比例均超出90%。
◆航空:同样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9月15日民航局宣布放宽国内航线航班准入政策:一是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二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同时,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航空客运市场加快恢复,8月共完成4535.1万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并超过今年1月份,是今年以来月度国内旅客运输规模的最高值。随着黄金周临近,疫情好转,航空迎来复苏。
◆影视:继《八佰》和《信条》点燃人们观影热情后。《姜子牙》、《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大片陆续定档国庆档期。观众挤压已久的观影需求有望在国庆假期得到释放。
◆汽车:乘用车当周日均销量零售同比增长达到39%,经销商库存系数显著下降。
◆机械:工程机械持续景气,起重机、挖掘机、叉车7月销量同比分别达到69%、55%和40%。
市场虽反弹,机构不感冒
29日,虽然一些资金终于在医药、科技,尤其是军工,成功抱团,A股大盘也总算迎来反弹,但放假资金没有回来——
当天成交额基本和28日持平,5450亿元,仍然是4个月前的水平,仍然是牛市高点的三分之一
北向资金盘中一度净买入超20亿元,尾盘转为净卖出(虽然只有0.94亿元),最近三天净卖出额都在逐日减少,希望今天能够“爬上岸”;
具体来看,沪股通净卖出27.8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6.9亿元,资金分歧非常明显,四大股指当中,走得最牛的还是科创50,然后是创业板指,上证指数最弱。
这也说明了当天的反弹大部分还是散户投资者们干的,机构可能没怎么参与其中
美元走低,美股收跌、黄金新高
与此同时,隔夜美股三大股指集体小幅收跌,WTI 11月原油期货收跌3.27%,报39.29美元/桶(上期所原油期货夜盘收跌2.45%,报258.40元/桶)。
美元指数继续走低,黄金两连阳创一周新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价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0.9美元,收于每盎司1903.2美元,涨幅为1.11%。
现货白银持续走高,涨幅扩大至3%,报24.35美元/盎司。
美国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于当地时间周一晚间公布了2.2万亿美元的新版财政刺激方案,当地时间周二早间,她与美国财长姆努钦就此进行讨论,周三将继续磋商。分析称,两人的对话将决定11月大选前能否出台新刺激案。特朗普经济顾问称,新议案的真正成本可能有2.6万亿美元,约1/3相关项目都是共和党人认为与疫情没有密切联系的,令达成协议存在不确定性
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预计,美国在2020年GDP萎缩3%,年底失业率7.5%,至少要到2022至2023年才会实现诸多目标。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也称,如果特朗普政府缺乏后续财政支持,将意味着美国经济前景更加疲软。
“十一”生意已经同比超过去年!
既然要给股市“放短假”,就尽快安排好自己的“长假”吧,毕竟这算是2020年“唯一完整意义上的长假”了!
而国内消费者的“潜力”已经“蓄势待发”——
美团最新报告预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住宿消费有望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旅游景区消费则可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九成左右
携程预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或将达到6亿,人们消费更注重品质和体验,创造出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双节同庆带动了出行需求,部分高铁热门线路已经一票难求。
来自同程旅行的火车票搜索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火车票(含9月30日出发车票)开始售票后,热门线路火车票搜索量大幅增长,部分线路9月30日出发的火车票开售后迅速售罄,人们熟悉的“一票难求”现象再次出现。
以重要枢纽线路北京西-郑州东为例,10月1日,发车频次达到了几乎每15分钟一班,然而仍然全部售罄。
民航方面,数据显示,返程高峰时段的最高票价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部分热门航线的票价和票量都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中国民航国内航班的客流量预计将出现三个明显的小高峰:9月29日、10月4日和10月9日,节前和节后均存在明显的错峰出行需求。据预测,9月28日至10月11日,首都机场计划起降航班1.43万架次,日均1021架次;运送旅客218.9万人次,日均15.64万人次。
部分热点地区酒店预订量已超去年同期3成
部分知名景区门票和知名酒店国庆期间热度不低,价格猛涨。
某旅行平台数据分析人员透露, “目前来看,十一生意已经同比超过去年。”
据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酒店预订的平均支付价格比去年贵了近2成,尤其是一直排名国内出游目的地前列的浙江,国庆期间酒店预订量已超去年同期3成
浙江湖州的酒店为例,预订量超4成以上。杭州、宁波、舟山、台州等老牌旅游目的地的预订量也都超过了去年。尤其是受欢迎的爆款亲子度假酒店,比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酒店、杭州开元森泊度假酒店、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酒店等,还有今年新开的湘湖逍遥庄园等,成了带娃亲子游火爆打卡点。
旅游平台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国庆期间酒店房价,以10月2日入住、10月3日退房为例,入住一晚豪华乐园景观双床房的价格在7753元,高的甚至超过了8000元;而“官方直营”5479元的价格,已经被打上了“订完”的标签。
而另一家乐园附近的玩具总动员酒店,在同一天的客房价格也飙至3156-3503元,显示“官方直营”的3171元价格同样已被订完。
以古北水镇望京楼酒店为例,据某平台显示,十一期间各种房型在3500元到17330元不等,价格普遍上涨2000-3000元/间/日。其中225平方米的仙女楼套房10月2日晚的价格更是高达17330元,即便是这样,当晚仙女房房型也已售罄


再如三亚的网红酒店——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十一期间各种房型价格在4917-58888元不等,大部分房型价格与平常价格持平,部分房型上涨1000元左右,且多种房型均已告罄。10月1日仅剩3种房型开放预订。

据北京商报报道,京郊几家人气较高的度假型酒店发现,截至目前,“十一”期间部分度假酒店已处于基本满房的状态,不仅客流量激增,价格也随之上涨不少。除度假酒店外,京郊民宿也出现涨价现象,高端民宿价格上涨近两成
据央视新闻援引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预计三亚、西安、重庆、厦门、成都、南京、杭州、苏州、天津、长沙将是国庆期间酒店预订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
疫情防控形势整体相对稳定的三四线城市,国庆期间的酒店预订量预计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订量较大的城市主要有:珠海、烟台、北海、丽江、赣州、秦皇岛、黄山等。
根据美团门票难订指数显示,故宫博物院、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位列景区难订榜前三名。

大片齐上阵,电影行业加速复苏!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截止9月29日23:20:00,《姜子牙》预售总票房破亿。
相对于旅游出行,也有不少人士选择“家里蹲”过双节,看电影、购物和餐饮是这些人群的主要消费。
部分地方也出台刺激观影的政策:深圳预计面向深圳市民发放50万张电影消费券,总面值将近千万元。无锡市近期在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中专设“满30减10”消费券推动观影消费。
中金公司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影院复工近两个月,9月至今票房恢复率已达94.8%。
目前来看,电影有望成为国庆消费的一大热点。其中,《姜子牙》和《夺冠》人气居前。
10月1日北京西单电影院下午黄金场次的《夺冠》,上座率已经接近上限75%。
19年国庆档上映6部影片,从10.1-10.7实现票房42亿元,占到全年总票房的7.1%,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促进观影需求集中释放,电影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观影高峰。
今年国庆档电影题材涉及封神、喜剧、动作、青春,差异化题材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姜子牙》是继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后光线传媒第二部封神题材电影,筹备至今已有四年,集结了国内顶尖动画人员,截至9月27日,该影片想看人数达到137万人,居于榜首;
《我和我的家乡》想看人数(40万人)和预售票房排名第二,该片是继2019年国庆《我和我的祖国》后又一部年度重大献礼片;
动作大片《急先锋》由成龙、杨洋主演,看点在于惊险和刺激的故事情节;
青春励志电影《一点就到家》为梦想发声,为青春代言,有望收获年轻观众的支持。
投资建议——
目前影视院线复工进度良好,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全国影院复工率已恢复至88.10%,全国复工影院达到9,997家
中国电影放映协会9月15日调整放映指南,自9月25日起,每场上座率限制由原来的50%放宽至75%,观影限制政策的放宽有利于观众观影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加之多部大片集中上映,预计国庆黄金周将大幅加速影视院线行业复苏。建议关注标的:XX传媒(出品《姜子牙》)、XX影视(出品《花木兰》《一点就到家》)。

●据报道,海南正在全岛合理规划零关税的日用品经营店,形成日用消费品免税、离境退税、离岛免税三类免税购物共存格局。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荣延松29日指出,海南目前正在海口、三亚、儋州、万宁、陵水等市县规划建设高端免税购物项目,在全岛合理规划零关税的日用品经营店,形成日用消费品免税、离境退税、离岛免税三类免税购物共存格局,打造经营主体多元、消费层级丰富、消费种类覆盖范围广、价格优惠的国内一流购物环境。

●全世界都在押注中国电动车市场
由于经济复苏势头良好,这也让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升温。此前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6万辆和10.9万辆,同比增长17.7%和25.8%,刷新了8月历史记录。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在15%到25%之间;2030年保有量超8000万台,销量占30%到40%。
预计203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占比在90%以上。
近期,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押注中国电动车市场。
本月28日,德国大众曾宣布将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江淮大众三家合资企业,在2020至2024年期间向中国电动车市场投资150亿欧元,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生产15款纯电动汽车或混动式汽车。
作为疫情后第一家选择重资中国市场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大众的此番举动可谓作出了表率。在北京车展上,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兴趣。
宝马中国区负责人Jochen Goller表示,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小众市场变成主流市场。
日本日产CEO Makoto Uchida也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令人瞩目,因此日产将在2025年前在中国推出9款新的电动和混动车型,其中备受瞩目的Ariya电动SUV也将在中国上市。

●消费升级,豪华车销售8月同比增长32%,渗透率稳步提升。
在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豪华车需求实现了较快的恢复,增速在7-8月有所加快。
根据ThinkerCar数据,豪华品牌8月合计零售销量32.3万辆,同比增长32%,增长较为强劲;
2020年1-8月,豪华品牌零售销量203.1万辆,同比增长2%,显著跑赢乘用车市场整体(1-8月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8%)。
豪华品牌渗透率持续提升。由于今年以来豪华车需求增速高于乘用车市场整体平均水平,豪华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根据ThinkerCar数据,2019年豪华车销量311.1万辆,渗透率为14%,2020年1-8月平均渗透率为18%,渗透率相比2019年有所提升。
当前,主要豪华品牌8月份国内零售销量均取得较高增长,德国三大豪华品牌宝马、奔驰和奥迪依然占据豪华车销售榜单前三的位置。
宝马8月销量7.7万辆,同比+42%;奔驰销量7.6万辆,同比+23%;奥迪销量6.9万辆,同比+25%。
位于第二梯队的部分豪华品牌也实现较快的增长,雷克萨斯销量2.2万辆,同比+28%;凯迪拉克销量2.2万辆,同比+63%;沃尔沃销量1.6万辆,同比+26%。


                                 
                                           焦点透视
                 



去“消费”吧!没错,就是茅台,“一夜八次”的那种……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2002年,茅台集团的掌舵人季克良曾经抛出“茅台护肝论”,这项“重大发现”当时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等多位国内权威肝脏专家的认可。而且茅台不仅护肝,还可以当伟哥用。著名茅粉但斌就说过:喝了茅台可以一晚八次,自己老婆可以作证…… 前有富人们嗷嗷待喝、黄牛摩拳擦掌,后有省里财政着急,茅台涨价其实只是一个吃相问题。 从全国一盘棋的意义上来说,贵州的茅台,云南的烟草、白药,西藏的虫草,内蒙古的伊利,海南的免税店等等,其实都是一种财政转移支付,买它们的产品、股票,相当于为当地政府做了财政补贴……

                                 
【博览财经观察】多年前,相对其他的白酒,因为茅台喝了之后“不容易‘上头’”,于是就被赋予了各种“神效”——
2002年,茅台集团的掌舵人季克良曾经抛出“茅台护肝论”,说贵阳医学院和北京、上海的7家科研机构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茅台酒能够保肝,这项重大发现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等多位国内权威肝脏专家的认可。
茅台不仅护肝,还可以当伟哥用。著名茅粉但斌就说过:喝了茅台可以一晚八次,自己老婆可以作证
这些奇谈怪论,在近年逐步消失了。因为,所有正规生产的白酒都不会“上头”了。
……
茅台,还得涨
2016年,中纪委跟中央电视台合拍了一部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在这8集的片子里,贯穿始终的除了悔过的落马官员,还有频频上镜的茅台。
其中最精彩的情节在第三集: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建津把茅台倒在矿泉水瓶里喝;
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在家一滴酒都不喝,在饭局“就喜欢吃年份茅台”;
中石化原总经理王天普在机关饭堂吃一顿饭喝掉8瓶茅台。
真是写段子都不敢这样写。


片子还请到了当时茅台集团的董事长袁仁国。袁仁国说,八项规定是好事,茅台的公务消费已经大幅缩减,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央视的旁白也说,市民想买茅台也不用再排长队了。
但就在不到三年后,茅台的价格就不断突破新高,买茅台又开始要排长队,出厂价1499的飞天一瓶难求。
袁仁国自己也因为“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大搞权权、权钱、权色、钱色交易”而被贵州纪委双开
笼罩在茅台头上的风暴还在继续。
今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指出,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腐的。
9月22日,中纪委在网站突然发布《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直指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价格持续走高,舆论担忧会超越正常人情往来和宴请需求,助推公款吃喝、违规收送节礼等不正之风回潮。
在纪委连年敲打之下,为什么茅台的售价还会越来越高?到底谁在买茅台、喝茅台?
中国富人指数
这些年市场上总是流传一个观点:80后不再有那么强的“酒桌文化”,白酒不像以往那么受欢迎,喝茅台的人会越来越少。
这句话不全对。真相是,没钱的80后确实不喝茅台,但有钱的80后还是喝茅台
在中纪委纪录片播出的2016年,中国白酒的产量和销量都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这一年,全国白酒产量接近1400万吨,销量1300万吨。但自此之后,白酒产销量开始快速下滑,2017-2019年连续三年负增长,今年受疫情影响,估计还得下滑。
但也是在白酒行业进入缩量阶段的这段时间里,茅台的一批价从800块左右,一路飙升到近2500元;股票市值从2000亿上涨到2万亿


在酒价、股价一路飞涨的过程背后,茅台的消费群体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八项规定出台前,政务、商务消费占了茅台近80%的销量;在八项规定后,个人消费完全接过了政务消费的销量,占了半壁江山,茅台确确实实成了大众消费品

但在一个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块钱的国度,两三千块钱一瓶酒注定是极少数人才能喝得起的。
这门高价酒的生意能不能做下去,取决于中国富人的数量和他们手上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多
作为中国做得最好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每年的财报都反映着中国社会财富分化的情况。
在招商银行的体系里,存款超过50万就能成为金葵花用户。
从2012年底八项规定出台、茅台转型个人消费后不断涨价开始,金葵花客户数量从106万翻倍到2018年的236万,资产量从2万亿增加到5.5万亿
更关键的是,这236万位客户在招行所有客户里的比例大约是2%,但他们的存款占了所有客户的80%,而在10年前,这个比例只有60%。简单说就是,有钱人变得越来越有钱。

这就是茅台价格不断上涨的第一大原因:它是由买得起它的人来定价的。
茅台、学区房、奢侈品,这些东西之所以越来越贵,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价格不是由吃瓜群众来决定的,而是由最有钱的土豪来决定的,只要有钱人变得越来越有钱,它们的价格就永远涨
从这个角度来说,茅台其实就是“中国富人指数”。驱动茅台股价、酒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就是富人变得更富有。
更有意思的是,在白酒产销量下滑期,除了茅台无限风光,行业里还发生了两件没那么起眼的事:
(1)中端酒代表水井坊的中端产品“天号陈”、“系列酒”销量全面沦陷;
(2)顺鑫的低价二锅头品牌牛栏山,年销量从2016的50亿元,花了3年就飙过了100亿。

不断涨价还一瓶难求的茅台,中端产品销量一蹶不振的水井坊,低价二锅头快速放量的牛栏山,就此构成了白酒行业和社会财富分化的最佳隐喻
只不过,问题又来了:富裕阶层对茅台的需求长盛不衰,那茅台又是怎么做到可以长年酿造出品质稳定的酒来的?

地方财政金库
20多年前,袁仁国跟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有过一次对话[1]:
张瑞敏问袁仁国:你们茅台酒多久出一瓶?
袁仁国说:5年。
张瑞敏得瑟了一下,说:我们海尔的产品5分钟就出一台。
在公众场合受到这刺激的袁仁国,没有像董明珠那样开口就赌十个亿,而是埋头带着茅台开始了工艺大改造。
二十年前,白酒喝起来虽然很香,但也很容易有“上头”的感觉。根本原因就是里边的杂醇、醛类含量远比红酒、啤酒多,多喝一点就会损伤神经系统。而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白酒相对不上头,主要就是因为陈放时间长,醛类挥发多了,就跟装修之后开窗挥发甲醛一个道理。
而这种不上头,在被研究清楚原因之前,还曾经让茅台获得了“养生”的美名。
2002年,茅台集团的掌舵人季克良曾经抛出“茅台护肝论”,说贵阳医学院和北京、上海的7家科研机构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茅台酒能够保肝,这项重大发现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等多位国内权威肝脏专家的认可。
只不过这个重大发现并没有正经论文佐证,只有在茅台官网和《世界华人消费杂志》上一篇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程明亮写的《茅台酒与肝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组织学研究》上可以看到。
茅台不仅护肝,还可以当伟哥用。著名茅粉但斌就说过:喝了茅台可以一晚八次,自己老婆可以作证
这些奇谈怪论,在近年逐步消失了。因为,所有正规生产的白酒都不会上头了。
化学工程师们发现,白酒的香味是由醇、脂、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造成的,而“上头”是由杂醇、醛类造成的。在发现这个秘密之后,想要什么香味就往里边添加多少化学物质就行,甚至还可以催化微生物转化速度,把放了三五年的基酒造出三五十年的风味。
这个发现和随之而来的全新勾兑技术,意义极其重大。一方面,白酒不上头,消费者可以放心喝更多了;另一方面,白酒终于从酿造变成了工业生产,不仅可以大规模制造,而且还可以调出各种香味和口感。
自此之后,可以工业化生产的茅台,不只能让人一晚八次,还变成了贵州省财政最稳定的现金牛,而且财政越紧张,茅台就越重要
2019年的圣诞节,茅台集团发了一个公告,把手上4%的股权无偿转让给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4%的股权,当时大约值600亿元。
这个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贵州省财政厅下属的贵州金控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为财政系统下的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等。例如欠债400亿却修了“天下第一水司楼”的独山县,贵州金控就曾经给它提供过担保。



独山县的债务问题,只是贵州政府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2018年,贵州的政府性债务余额8834亿,财政和城投的负债合计大约1.5万亿,而公共财政收入不到1800亿,且增速不断放缓。此消彼长,如果按负债率算,贵州已经是全国第一。
茅台的收入利润和股票市值对贵州财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种现金牛企业支撑一省财政的例子,其实也不鲜见。2016年的时候,云南省债务紧急,云南国资委就把手上部分云南白药的股份卖给了新华都、江苏鱼跃;今年5月,又把25.14%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从全国一盘棋的意义上来说,贵州的茅台,云南的烟草、白药,西藏的虫草,内蒙古的伊利,海南的免税店等等,其实都是一种财政转移支付,买它们的产品、股票,相当于为当地政府做了财政补贴。
前有富人们嗷嗷待喝、黄牛摩拳擦掌,后有省里财政着急,茅台涨价其实只是一个吃相问题
茅台还会涨价
李保芳在2018年就任茅台一把手之后,逢年过节都爱说狠话。
2019年中秋节前,茅台召开市场工作会,李保芳立下了四大军规:
(1)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增加7400吨投放量;
(2)53°飞天就卖1499,谁都不能动;
(3)减少批发;
(4)增加在电商新渠道的投放。
很明显,价格还是管不住。到了年底的经销商联谊会上,李保芳的发言从一个故事开始。
他说,茅台在贵阳龙洞堡机场有个专柜,每年投放70吨,定价就是1499。每次他去视察,都被通风报信,前台摆的真卖1499。但在他上飞机后,变成了2499。讲到这里,他开始拍桌子:以后经销商80%的必须放在前台卖给消费者,不能卖给黄牛。
说到最后,图穷匕见:卖不好就不要卖了,我自己卖!
李保芳说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这一年,茅台集团成立了一家销售公司,级别平行于上市的茅台酒业。与此同时,茅台不断在砍掉不规范的经销商,回收了6000吨茅台配额。



在前不久茅台发布的2020半年报中显示,茅台今年上半年在直销渠道的收入51.53亿元,同比增长221.63%,直营占比达到11.72%,同比提升7.67%。但互联网已经教育了大家,砍掉中间商,往往并不会造成商品降价。
在这次中纪委发文警惕茅台涨价之前,兴业证券发了一份研报,标题非常直白,就叫做《为什么加大直营没能让茅台批价降温》。


在这份研报里,分析师针对今年茅台加强直销后反而价格上涨更剧烈的现象,给出了三个原因。
第一,今年流动性变得宽松,市场上的钱很多,但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找不到好资产可以投资。这时候,能喝、也能收藏、而且业绩稳定增长的茅台就是难得的好资产,因此批价、股价一起加速上涨
第二,直营多了,经销商供货量少了,但经销商的客户群更大也更稳定,反而加剧了供需矛盾。
第三,出厂价和终端零售价的高额价差滋生大量向个人客户收酒的黄牛,而这个黄牛市场比经销商难管得多。
也就是说,在茅台这个独立于上市公司和经销商体系以外的销售公司完成渠道覆盖之前,它拿的酒越多,留给成型经销体系的酒越少,就越会推高终端价格。而且,上市公司可以不涨价,但销售公司并没有不能涨价的压力。这个放在民企可能叫“掏空上市公司”,但在撑起贵州的茅台身上,就是“全省一盘棋”
至于茅台售价跟股价的关系,中泰证券在2018年初名为《寻价格涨跌之因、需求之形:论茅台的成长》的深度研报里已经揭示了——


茅台酒价跟股价的相关系数高达0.81,茅台的批价、终端价就是最好的股价先行指标。(来源:远川商业评论 作者:姚书恒)


                        

去“消费”吧!月饼票、大闸蟹券?权当实习“商品期货”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餐饮业本就暴利,不止月饼,干啥都暴利,只是月饼很离谱。不过,比月饼离谱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月饼券。 因为月饼券在“出生”到“新生”的流通循环下,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月饼”。 月饼券这个玩意儿,保质期短,很多人都不会真正拿它去换月饼,更多的是单位福利或者人情往来,为什么这么多商家会回收月饼券呢? 实际上,这是在完成月饼券大循环的最后一环。 月饼券的循环是这样的:假设,月饼厂商生产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打折的价格65元卖给了经销商A,消费者A,比如像我爸这样的,以80元的价格购入,并转手送礼给消费者B。消费者B呢,因为不吃月饼,又打折以40元的价格卖给了黄牛。回收月饼券的商家或者黄牛又以五十元的价格卖给了厂商。 月饼券又回到了厂商手里,完成了这次从“出生”到“新生”的大轮回。 如果你看不懂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省略中间只看头尾,你就会发现,月饼厂商收入65元,支出50元,白赚15元。 而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一点月饼的影子,只有月饼券。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是什么?

                                 
【博览财经观察】中秋快到了,又到了大家网购月饼大闸蟹的时候。
的确,中国人在这些传统节日上还是有着不小的执念,不管送礼给客户、自己吃、还是走亲访友,买月饼都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决定。
国内的月饼也从传统的五仁、豆沙馅料,变成万物皆可月饼的韭菜“神器”。
传统情节大过天,一年一次嘛,月饼吃的爽,家人能团聚,剩下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好歹,不管啥馅料,也算吃到了团圆节的象征食物图个吉利。
我爸这几天风风火火的购入各种月饼、月饼券、大闸蟹以及大闸蟹券,朋友圈刷满了类似的相关链接。
砍价的也有,分享点赞的也有,宣传截图打折的也有。
有的自己吃,还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去吃;而更多的,是准备走亲访友时送人,以及同事客户的礼券。
拦不住的买买买。
我妈买P2P,我爸买月饼券,全家共襄盛举庆中秋。
月饼券有多暴利?
很多人都知道月饼的利润大到离谱,就是面+馅料的组合,比相同搭配的饺子、包子、肉夹馍等一系列类似面点,价格能翻两到三倍。
包装精美一点,宣传大牌一点,翻个十倍八倍也不稀奇。
和元宵、粽子同理,但是该买还得买,60后要买,00后也要买,00后买完了还要晒个朋友圈。
这不稀奇,餐饮业本就暴利,不止月饼,干啥都暴利,只是月饼很离谱。
不过,比月饼离谱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月饼券
如果说月饼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溢价点心,那月饼券就是一场空手套白狼坑韭菜的神器。
这么说其实也不准确,不能叫韭菜。
因为月饼券在“出生”到“新生”的流通循环下,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月饼”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回收月饼券?
吃货们只想着吃什么、怎么吃,但有人却忙着赚钱,寻思着怎么趁中秋节赚上一笔钱。
月饼券这个玩意儿,保质期短,很多人都不会真正拿它去换月饼,更多的是单位福利或者人情往来,为什么这么多商家会回收月饼券呢?
实际上,这是在完成月饼券大循环的最后一环。
月饼券的循环是这样的:
假设,月饼厂商生产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打折的价格65元卖给了经销商A,消费者A,比如像我爸这样的,以80元的价格购入,并转手送礼给消费者B。
消费者B呢,因为不吃月饼,又打折以40元的价格卖给了黄牛。
回收月饼券的商家或者黄牛又以五十元的价格卖给了厂商。
月饼券又回到了厂商手里,完成了这次从“出生”到“新生”的大轮回。
如果你看不懂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省略中间只看头尾,你就会发现,月饼厂商收入65元,支出50元,白赚15元
而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一点月饼的影子,只有月饼券。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是什么?
哎,恨只恨不能天天过中秋,不然我一定从此发迹。
不过想一想,我爸亏了么?貌似也没有。
80块月饼券换到的人情,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情社会中,用80块钱根本买不来。
日常送礼,大家都不担心花钱,担心的是没有好听的“名头”,中秋节这样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哪有不用的道理。
再仔细想想,除了我爸,还有谁亏了呢?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真的有消费者A或B,拿这个礼券去买了月饼……
那除了黄牛挣不到钱,对这个月饼券产业链不会出现任何影响,反而厂商获得的是:月饼券的利润+售卖月饼的利润。
很明显,月饼券就是一种类似期货的金融商品,经销商也好,黄牛也好,完完全全是金融链条上的一部分。
当然,坐庄的是厂商。
就算月饼券最终厂商没有回收,只要发行出去,厂商就是赚的,无非就是看这个产业链进行到哪一步而已。
和真正的期货商品不同的地方是,消费者A在这一环节充当的,不再是韭菜,而是加入了中国特色的人情往来
在纯粹的金融理念里,是韭菜没错,但掺和进了人情,就没有人是唉声叹气亏损的一方。
消费者B收了月饼礼券,再获得月饼利润的同时,欠的是一个人情。人情这玩意儿在中国,怎么着也算是亚马逊雨林的蝴蝶吧——
你轻轻扑腾了一下翅膀,说不定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等一下,不会有人拿月饼券真当期货炒吧,老黑我不背这个锅。
月饼的巨大利润
经历这么一遭,月饼厂空手套白狼的利润就已经非常可观,这还没算上他们实打实卖月饼的钱。
实体经济下滑不影响节日经济嘛
肯德基和星巴克、必胜客和喜茶通通都下海搞月饼了,可见月饼的利润有多叫人眼馋。
星巴克的月饼礼盒,原价348块钱6颗,598块钱10颗。
折合人民币,59.8一颗
尼玛,月饼论颗卖就离谱,量词运用越来越奇怪。
吃过星巴克月饼的都知道,星巴克月饼一口吃下去,嘴里都还有富余的空间喝口水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星巴克毕竟是个卖咖啡的,利润不好算,那么我们换一家。
元祖蛋糕大家应该都吃过,主营蛋糕点心月饼之类的,我们能看到他的毛利率60%—66%之间。
哎,吃货的世界,就是这么刺激。
其实一般的月饼纯利润没有那么高,毛利率基本在30%左右,很难有超过50%的。
如果算上品牌、高端礼品等buff加成的月饼,毛利率都可以超过60%,去年广州酒家月饼系列产品毛利率高达62.27%元祖股份月饼礼盒毛利率达到65.85%
还看不明白搞月饼有多赚钱?
这么说吧,元祖股份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75亿元。要知道,公司去年全年利润2.47亿元,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不过两千多万元
广州酒家与之类似,去年第三季度就实现净利润2.61亿元,去年全年净利润也不过3.84亿元。
第三季度有什么节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再去围观一下礼盒包装,单层纸盒的价格在10-20元不等,单层的木盒、铁盒,在20-30元不等,如果是双层就翻倍,价格在40-60之间,而提篮则要卖到65元以上。
这还只是单纯的包装价格,随便一种杂牌月饼,装进提篮里,就能卖三百到五百块。
从传统食品企业,到生产轻工业的厂商,都是挣钱的好时机。
中秋节,实乃我国传统节日,养活我国传统企业
大闸蟹券的套路
大闸蟹券的套路相比起月饼,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为大闸蟹的利润相对没这么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大闸蟹作起妖来,比月饼只多不少
先说两个举世皆知的,第一个就是缺斤短两,第二个就是全世界的螃蟹拿去阳澄湖洗澡。
缺斤短两除了是商家的常规操作以外,还是大闸蟹券盛行下的必然要求。
而大闸蟹券如果是消费者购买,就极有可能是网购。
而店家发货的时候,除了礼盒、螃蟹等固定成本,实际上要发两次货,一次是实体礼券,一次螃蟹
虽然店主和快递一般都有合作,十二三块钱的起步快递价打完折也就三四块钱,但是,螃蟹再小也是肉。
快递的硬成本不能省,就只能在螃蟹身上以次充好了。
一般,螃蟹券都不是自己花钱买的,都是别人送的,即便曝光也很少有人追究。就算追究了,也不会怎么样,明年卷土重来。
之前说,月饼券更像是期货,那我觉得,螃蟹券就更像基金,或者银行定期。
现在的螃蟹券,除了有和月饼券一样的类期货循环套路,还因为自己更高的保值效果拥有了“明年再来”的套路。
举个例子,厂商发行了一千份螃蟹券,实际上今年只允许两百份提货,剩下的八百份就让明年或者以后再来提货
这样成本剩下来了,资金也沉淀下来了。
这种次年提货的券到了第二年总会有人不来,根据商家的说法,如果商家自己不进行主动干预,每年都会有20%左右的人不会来提货。
或者,直接发行两年、三年期券,每年提多少螃蟹,到了第二第三年,提货的人数在下降,可是款项在第一年就付了。
挣钱的办法不止写在刑法里,还写在民法里
我写了这么多,并不能阻挡大家买月饼和大闸蟹的热情,甚至拦不住我自己,办公桌上此时此刻还有同事给我的草莓馅月饼。
我不禁陷入对云腿月饼和鸭蛋黄月饼深深的怀念,以及对五仁月饼的百感交集。
期货月饼券也好,定期大闸蟹券也罢,都不能阻挡我国人民对于传统节日的热情,这也是为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屡禁不绝甚至越来越好的原因吧。
无论怎样,还是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买到性价比高的月饼,开开心心过中秋。(来源于一本黑 作者一本黑老黑)


                                 
                                           新视野
                 



去“消费”吧!未来三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创年内新高”!                 
【研究员】:田文
结论: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迹象表明,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依旧看多——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未来三个月,20.1%的居民打算购房,创下年内新高。 而在前两个季度,这一比例分别为19.2%和19.7%。 央行在周二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相信房价在未来上涨的中国家庭数量从7月份的22.8%上升至25.1%。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1.2%的中国家庭认为房价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与之前的调查区别不大。 在央行的另一项调查中,数据显示35%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而这也将有利于房价上涨。

                                 
博览财经分析】央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未来三个月,20.1%的居民打算购房,创下年内新高。而相信房价上涨的家庭数量也从7月的22.8%上升至25.1%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迹象表明,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依旧看多——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未来三个月,20.1%的居民打算购房,创下年内新高。
而在前两个季度,这一比例分别为19.2%和19.7%。
央行在周二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相信房价在未来上涨的中国家庭数量从7月份的22.8%上升至25.1%。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1.2%的中国家庭认为房价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与之前的调查区别不大
在央行的另一项调查中,数据显示35%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而这也将有利于房价上涨。
起死回生:一个是秒搞定863亿战投!
让此前两天地产股“灰头土脸”的是TA,但让居民们对楼市“重燃信心”的估计也是TA——
9月29日,恒大地产与1300亿战投中的863亿战投签订补充协议,战投同意转为普通股权长期持有,且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剩余的437亿战投中,恒大已与155亿战投商谈完毕,目前正在办理手续,282亿战投正在商谈中
2016年10月,恒大提出与深深房重组,在短短一年内连续三次引入括苏宁、深圳正威、中信、中融、深业集团、深圳广田、山东高速在内的1300亿元战略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次全体战投都出面力挺恒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1018亿战投的协议签署及商谈,战投一致同意放弃要求回购及增加股份的权益转为普通股,充分说明通过这几年的合作,所有战略投资者都分享到了恒大的发展红利,对恒大的经营管理与健康发展高度认可,对恒大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才会坚定选择与恒大长期合作
而相对恒大的“充满信心”,整个房企群体则明显是处于“黄昏年”——
如果把一家家房企脱光衣服、深度揭开看,大概90%的房企都好不到哪去。
当然,2020年,确实是很多房企的黄昏年。
昔日“飞虎队”福晟,不得不卖身世茂;
绿地屡曝超高停工,债务压顶;
协信控制权卖给了新加披丰隆;
财信陷频繁质押举债困境;
……
短债压力,谁欠谁知道。
其实,中小房企,在日渐艰难的形势和大房企规模效应挤压之下,往往都是这样。“三道红线”悬在头上,大家都难。
不得不说,2020进入房企的黄昏年。
但这或许也正是居民购房的“黄金年”……
2020年将是未来上海房价最低的一年……
“柯谈地产观”发布的文章指出:人都有个陋习,就是由于做不到,而产生厌恶。但事实却是,你厌恶的人和事,其实都比你强。
逃避,是没有用的。试着理解、接受,并付诸行动,才能成为赢家。
楼市里,同样如此。能让你进步的道理,往往都是最扎心的!
1
9月23日,上海发布政策开始抢人。要求很高、范围很窄,除了清北复交同华之外,就是双一流的硕士和全国的博士才可以直接落户上海。这说明什么,说明想要留在上海,就得上顶级大学,想上顶级大学,就得买学区房。
普通小学、普通中学考上顶级大学的概率有多低,大家自己心里有数!
2
根据上海抢人政策,未来上海每年比现在至少额外新增3-5万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去年上海新房二手房共成交31万套,在这个基础上每年再新增5万套刚性需求。上海房价能保证不大涨就是仁至义尽了!
3
2020年将是未来上海房价最低的一年。你可以不信,只要你愿意承受这个代价!
4
现在鼓励生育效果不佳,但是各地抢人效果却十分显著。抢的人越多,楼市越有希望。自己生的孩子还得花钱培养,直接抢来的人进门就是接盘侠。
增量不足的情况下,大家都在抢存量,这个游戏能玩多久,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告诉你:越是人才扎堆的城市,才越值得你去扎堆!
5
9月21日,高层又增设了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区,目前全国已经有多达21个自贸区了。但是我只想说:所有自贸区的政策,对房价上涨都毫无帮助。没有自贸区,该涨还是涨,有了自贸区,该跌还是跌。
不要去买炒作自贸区概念的房子,即使房价涨了,也根本不是因为自贸区,而是它本身就有这个潜力。
6
在大城市里,是房子选择你,所以烂房子也能卖出去;而在小城市里,是你选择房子,所以好房子也卖不掉。
7
如果你是有志向的年轻人,或者打算将来要去一二线城市发展,那么,千万不要在三四线城市留下贷款记录。
有钱就全款买房,没钱就让父母兄弟姐妹贷款买房,实在不行就借钱买,当然不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旦有了贷款记录,未来你在大城市买房将更难,因为首付会很高。
千万别把自己宝贵的处女贷浪费在不值得的城市!
8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都要在一线城市活成狗,而只是客观的建议应该尽量把资产留在一线。没必要非把房产和工作生活捆绑在一个城市,置办一线的房产,同时在二三线工作生活同样可以获得这个国家的红利。
9
买房不要问父母意见,只需要向父母要钱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买房逻辑都有严重缺陷,不懂户型、不懂潜力,不懂地段、不爱贷款、只爱热闹,往往是一套房子住到死。两代人的代沟,在买房置业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10
世间最好的房子,就是站着够不着,跳起来刚上车的房子。这句话一定要永远刻在自己脑子里!
11
什么样的房子,未来会砸在手里?答案就是:动迁安置房、80-90年代的高层塔楼、郊区无学区老破小、远郊普通别墅。
这四类房产,投资一定要避免,自住的话,根据预算自己看着办。
12
高层电梯房,宁买顶楼不买底楼;多层楼梯房,宁买底楼不买顶楼。
13
决定房价高低的因素排名:学区>稀缺景观>产业>规划>房龄。
14
年底买房,年初卖房。这是永远不变,永远有效的真理。任何城市都适用。
15
我曾经说过,未来各城市的调控大概率不会再彻底放松,那么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房票和贷票。所以,未来买房换房,都要争取一步到位。
16
同一板块内,买不起最贵的小区,就买最新的小区。贵不一定涨的快,但是新一定涨的快。
17
如果是二胎家庭,必须购买重点学校的学区房,而且最好是9年一贯制或者小学初中双学区房。两个孩子用一个学区房,相当于房价5折。
两个孩子都读菜小,你家族翻身的希望会非常渺茫。
18
所有限制新房和开发商的调控,都是忽悠人的调控。只有对二手房交易开始调控,才是动真格的调控。
增加土地供应、打击捂盘惜售、规范茶水费和摇号作弊、控制宣传舆论、整治房产中介,这些都是假动作,根本起不到降房价的作用。只有开始限购限贷限售,增加二手房交易税费,才是真正调控的开始。
19
9月11日,贝壳研究院发布了北京业主换房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1-8月,北京业主置换后,面积从78平增加到96平,增加了18平米,总价从472万增长到588万,增加了116万。我知道北京二套房首付高达6-8成,但无论如何,这种置换水平都是极为失败的!
不论在哪座城市,任何一次置换都必须要将总价提高50%以上,低于50%都是浪费。比如你卖掉500万的房子,至少要买进750万以上的房子,卖掉1000万的房子,必须要买进1500万以上的房子,这是最低限度。
因为,现在很多城市都有限贷限售,置换一次的时间成本、税费成本、利率成本、融资成本都很贵。低总价的频繁交易是最愚蠢的表现。
20
房价涨跌的顺序是新房先涨,再带动二手房上涨,新房下跌,二手房就同步跟跌。所以,假如你发现你家周边的土拍地价越来越高,新房越开越贵。那么恭喜你,你家的二手房也要涨了。
以上逻辑全国范围内都适用,唯独北上深是特例,因为北上深已是严重的二手房存量市场,房价涨跌只和调控有关,和新房市场没有直接关系。
21
美联储在9月17日议息决议中宣布将维持联邦基准利率在零利率的水平不变至2023年。其它发达国家也已同步跟进。目前全球已经彻底进入了低利率时代。
我国降准降息是放缓了,但是距离加息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对于个人来说,现在是加杠杆时代,而绝非去杠杆时代。
22
30岁之前或单身人士,月供不能低于收入的70%,在你最没有压力的人生阶段,此时不负债,更待何时?
30-40岁婚后,月供不能低于家庭收入的60%,在保证基本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少存款,多贷款。
40岁或孩子开始读书之后,月供控制在家庭收入的40%以下。此时需要赡养老人,培养孩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生老病死,保证生活质量,尽量活的体面。人到中年,已经不适合拼尽全力。
23
如果你或者家人名下有一套没有贷款的全款房,那么千万不要浪费这个优质资源。你可以用它抵押融资,获得足够资金以后改善生活或者再投资。
切记要始终让自己处于合理负债之中,在月供没问题的基础上,坚决不能有全款房烂在手里贬值。
当别人都在努力降低首付,获得杠杆的时候,手握全款房的你,其实已经被抛弃
24
租房住有两个原则一定要坚持:30分钟通勤距离和租金占比月收入30%
25
房租的逻辑和房价的逻辑完全不同。房租和学区、房型、面积、楼层、南北通透、采光、朝向、容积率、停车位都没有关系,租金贵贱只与装修高度相关。以上所有条件全都不具备,但只要装修看着新,就可以租出好价格。
所以,提高租金只需要你凤变冰。采用安全但是廉价的材料和家具家电翻新一下,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租金。比如,同样是上海内环内的一室户老破小,老式装修租金也就4000元,而只要新装修的就可以直接租到7000元。你花3万元重新简装一下,10个月就能回本。这条适用于学区房挂户口的朋友和投资客。
26
所有小白都有个误区:攒钱十年功,买房十分钟。
用1%的精力和时间去购买90%的家庭资产。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附加值低的地方,比如天天研究股票,看K线图,玩抖音、在拼多多上买廉价商品,2个小时逛淘宝砍价省下10块钱。
小白买房,至少需要提前半年开始做功课,学习政策、学习融资、学习选房。否则,入一次坑,也许你10年工资都填不起来。
获取有价值的买房知识,有且只有两条途径:一是自己被坑过,二是看到别人被坑过。
27
首付必须凑,千万不能攒!靠攒钱是永远买不了房的。只要工作稳定,收入稳定,银行给贷款,就要凑首付买房。
很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有个误解,就是指望通过升职加薪达到人生巅峰。梦想通过工资来发家致富,这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买房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提高收入通常和你的努力毫不相干。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企图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买房梦!
28
我老婆的表妹,这个月刚刚被保送至上海交大硕博连读的硕士一年级。她来我家吃饭时,我告诉她如果将来想留上海,找老公就两个选择:外地有钱人或者有两套房以上的上海土著。千万不能找一个外地一穷二白的帅小伙。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现实,过来人对后浪最切肤的忠告。
29
很多大咖都在鼓吹房子无用论,看似鸡汤,其实是毒鸡汤。屁股决定脑袋。
对马云来说,房子就是一根葱,但对普通人来说,房子才是我们鲜活的人生。作为老百姓,除了买房可以绑定这个快速分化的社会不被抛弃,还有什么可以做到呢?
30
追求稳定是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没有单位就没有房子,没有编制就没有一切。而现在还坚守这一切的人,其实已经成了社会的底层。
所以,千万不要抱着守旧的思想,片面追求稳定的工作,因为月薪5000的稳定会浪费你美好的一生!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小城市生活滋润安逸,大城市有的商品小城市同样也有。的确是这样,但是在小城市里永远只能是一个终端的消费者,而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前端的生产者。
只有生产者才能创造财富,消费者永远都是屌丝。
只有大城市才有孕育生产者的可能性。比如滴滴、摩拜、美团、饿了么、电子竞技、娱乐、文化、影视等等,这些行业只能在一线和个别二线城市才能发展壮大起来。拿房产自媒体来说吧,能做到大V级别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号只可能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城市,其它城市一概不行。
城市大了,才有无限种可能性。你的任何一种特长和能力,都有可能转化成一种行业和产业。任何一种怪癖和爱好,都有可能被某些公司赏识和重用。
只有从消费者变成商品、内容、服务的生产者,你才能登上财富的列车。让别人花时间、花金钱来购买你的产品,你才能实现财富积累。而这个平台和眼界只有大城市才会有。
安心在小城市里做个消费者,一辈子都很难再翻身!




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9 17:43 , Processed in 0.16417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