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9.11.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6 0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股为啥这么“面”:降准、降息,利好重拳都砸在棉花上?》:无论是此前的降准,还是这次的降息,着力点都显然不是股市,而是在满足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如今,决策层是在透过改革体制机制(尤其是营商环境)来吸引市场主体投资,而非借助所谓的“宽松周期”来刺激短期增长,如果市场的反弹寄托在这种“不真实”的预期基础上,笔者仍然不敢乐观期待年内行情,还是如“保险大资金”那样,布局明年为宜——博览财经注意到,某大型保险公司股票部负责人强调:每到第四季度,都是保险公司为来年布局关键时候。我们目前的判断是,明年会有一波大牛市,所以眼下正是布局的时候。至于市场短期波动,作为长期资金而言,无需太过理会,只要是低估值、行业景气度还不差的个股,拿在手里放到明年,绝对收益肯定不会差。”与此同时,由于11月底A股将迎来MSCI历史最大规模的扩容,北上资金5日净买入52亿元,这已是北上资金连续第9个交易日净买入。
《马伟明“跻身中央委员”释放的“科技红利”》:此次“四中全会”上,来自科技系统的马伟明院士跻身中央委员。考虑到不久前的集体学习,聚焦具备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区块链”,以及近年来中国在科研上的持续高投入(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中国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并还在快速增长等积极信号;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科技红利的释放!中期看,随着政策扶持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展现出其新兴的市场生命力与盈利能力,资本市场一旦打通与这些“新兴盈利来源”的制度通道,新的投资机会将层出不穷,以科创板、创业板等为代表的A股高科技板块将更加凸显其潜在的投资价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A股为啥这么“面”:降准、降息,利好重拳都砸在棉花上?                 
【研究员】:田文
结论:无论是此前的降准,还是这次的降息,着力点都显然不是股市,而是在满足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决策层是在透过改革体制机制(尤其是营商环境)来吸引市场主体投资,而非借助所谓的“宽松周期”来刺激短期增长,如果市场的反弹寄托在这种“不真实”的预期基础上,笔者仍然不敢乐观期待年内行情,还是如“保险大资金”那样,布局明年为宜——博览财经注意到,某大型保险公司股票部负责人强调:每到第四季度,都是保险公司为来年布局关键时候。我们目前的判断是,明年会有一波大牛市,所以眼下正是布局的时候。至于市场短期波动,作为长期资金而言,无需太过理会,只要是低估值、行业景气度还不差的个股,拿在手里放到明年,绝对收益肯定不会差。”与此同时,由于11月底A股将迎来MSCI历史最大规模的扩容,北上资金5日净买入52亿元,这已是北上资金连续第9个交易日净买入。

                                 
【博览财经研报】11月5日,在央妈“突然降息”的“大利好”支撑下,上证指数成功挑战3000点整数关。但令人遗憾的是,市场下午走软了,最终沪指再次失守3000点,以2991.56点报收,大盘在三连阳之后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难免令人想起上次“全面降准”之后,A股的那副“熊样”……
全面降准释放数千亿资金,未能实现投资人预期当中的“A股大逆转”,这次“MLF中标利率微降5个基点(操作量对冲到期量)”,就能够“接过大逆转”的“枪”吗?
本内参乐见年内市场任何一次“反弹”,无论是此前的全面降准,抑或是后来的“集体学习”抛出的“区块链炒作潮”,以及此次“可能再次让投资人过度幻想”的“MLF降息”,那怕只能带来几天的热闹,也是好的。
毕竟2019年除了一季度的“一鼓作气”,基本就没给市场“再而衰”的机会,而是干净利落的“三而竭”了,整体行情缺乏赚钱机会,因此,无论此次所谓的“降息”。能否给A股带来持续性的上涨,投资人至少在短线上,能捞多少是多少……
从理性的分析角度看,笔者仍然谨慎看待年内A股市场的表现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笔者未能感觉到有足够逆转当前市场预期的“决定性变化”,市场温度仍然不足以融化投资人内心深处的“坚冰”。
如同近期被官媒宣传的“保险大资金”一样,我们可能更看好“明年的机会”(其实就如同2018年下跌时不断加仓,到2019年一季度时再一次收割一样)。
博览财经注意到,自今年8月老特在贸易谈判上再次翻脸之后,决策层已经明显调整了经济政策的侧重点:虽然仍然在“应对”老特的反复无常,但更多精力放在了国内的“改革转型、扩大开放、加速创新”之上。
为此,甚至连“被外媒和部分国内自媒体渲染为‘迫在眉睫的、57年以来最大降幅’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都没能让决策层抛出什么“重大刺激”,而是严守了“不搞大水漫灌、不借房地产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政策承诺。
反倒是在鼓励创新、扩大开放上,动作不断
博览财经认为,决策层的认知与政策意图是很明显的——稳定经济增长,短期看,还是得靠稳定投资增速来对冲下行风险,但这次“稳投资”,主力不能再是“国家队”(虽然肯定不会缺席,但更多是在打后卫的“防守”角色,兜底的成分更大),而是“创造条件”让市场主体来投资,为了能够让市场主体“放心”的来投资,决策层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参与”等“治本”之策上。
可以肯定的是,治本之策最终会见效,但肯定是“慢效药”,很难“立竿见影”。
而此次“顺应市场供求关系,而下调MLF的中标利率”,其实就是这种“改善营商环境”当中的一环(央行近年来反复强调“市场实际利率并不高”,关键是要打通市场传导链,让“市场主体”能够真正的获得“低成本资金”。这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上说,无论是此前的降准,还是这次的降息,着力点都显然不是股市,而是在满足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决策层是在透过改革体制机制(尤其是营商环境)来吸引市场主体投资,而非借助所谓的“宽松周期”来刺激短期增长
如果市场的反弹寄托在这种“不真实”的预期基础上,笔者仍然不敢乐观期待年内行情,还是如“保险大资金”那样,布局明年为宜——
博览财经注意到,某大型保险公司股票部负责人强调:每到第四季度,都是保险公司为来年布局关键时候。我们目前的判断是,明年会有一波大牛市,所以眼下正是布局的时候。至于市场短期波动,作为长期资金而言,无需太过理会,只要是低估值、行业景气度还不差的个股,拿在手里放到明年,绝对收益肯定不会差。”
与此同时,由于11月底A股将迎来MSCI历史最大规模的扩容,北上资金5日净买入52亿元,这已是北上资金连续第9个交易日净买入。


                                 
                                           背景参考
                 



下调MLF利率:央行“慎之又慎”下的“勇敢行动”                 
【研究员】:田文
结论:中国央行时隔三年再度调降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在当前通胀压力下令部分市场人士颇感意外。鉴于目前的CPI上涨压力,中国央行下调MLF利率的行动比较“勇敢”,但这也体现出中国正加大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预计本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下降5个基点。本次MLF利率下调,有很强的方向性。一方面,降息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货币政策需要发力逆周期调控,通过下调MLF利率水平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进一步下调,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5个基点的下调幅度有限,也反映出央行对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度依然慎之又慎。

                                 
【博览财经分析】人行11月5日开展4000亿元人民币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3.25%,较上次操作下降5个基点。彭博数据显示,这是2016年2月以来中国央行首次下调MLF操作利率,5日当天有4035亿元MLF到期。
此前,笔者曾经和业内朋友调侃,大家都预期要降息的时候,央妈肯定会憋着劲不松口,一旦市场“不指望”了,说不定央妈就“松口”了……
这次,央妈还真是在大家伙都没剩下多少“降息预期”的时候,就麻利的给下调了MLF的中标利率(当然,按照利率市场化的标准,这是“市场供需决定了MLF的利率价格”)。
博览财经注意到,此前,央行行长易纲9月底公开强调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我们并不急于做出像其他国家央行那样的比较大的降息或量化宽松”等,使得市场的降息预期一再降温。
因此,此次央行时隔三年再度调降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在当前通胀压力下令部分市场人士颇感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个基点的下调幅度有限,反映出央行对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度依然慎之又慎。但也恰是鉴于目前的CPI上涨压力,中国央行下调MLF利率的行动比较“勇敢”,这也体现出中国正加大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预计本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下降5个基点。
本次MLF利率下调,有很强的方向性。一方面,降息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货币政策需要发力逆周期调控,通过下调MLF利率水平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进一步下调,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5个基点的下调幅度有限,也反映出央行对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度依然慎之又慎
随着LPR改革,LPR将逐步替代贷款基准利率,在银行贷款定价中起到“锚”的作用,所以今后再谈降息,通常就是指调降MLF等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而非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
1年期MLF自2018年4月以来一直维持在3.3%的水平。从外部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宽松货币政策,打开了降低MLF利率的空间;
今年以来,美联储已降息三次,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从今年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基点,已扩大至目前的150个基点。
从内部看,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央行应该及时尽快降息,进而有效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供给冲击下的CPI不能准确反映目前的全面价格水平,从核心CPI和PPI的走势和目前低位来看,降息已经非常必要。结构性原因造成的CPI 上行不改变总需求不足的事实,不能绑架货币政策。考虑到现在经济的总体特征是易冷难热,降息宜早不宜迟。
此次“MLF降息”,说明央行认为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而且不会因为“猪通胀”而关闭边际宽松的窗口。
博览财经注意到,9月份以来通胀维持高位、金融数据小幅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缓和、降息预期落空等利空集中兑现,债券利率出现了明显的向上调整过程,直接推升了企业直接融资成本的上行。本次MLF降息是响应国务院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
必须强调的是,当前的货币政策思路仍然是预调微调,相机抉择,“稳经济”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线。未来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打开,本次MLF降息后将推出量价配合的方式,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准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继续调降
当前央行对于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的诉求仍然存在。此番“降息”,对市场是个意外的惊喜,但此举是否意味着货币宽松的“大门”会越来越顺畅?在当前通胀攀升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仍需进一步观察,勿做不实际猜想
此前LPR下调是依靠压缩利差,而这无疑将压缩银行的利润,10月LPR利率没下调,说明银行不愿意压缩利润,因此如果要降低资金成本,就需要压低MLF利率水平
5日MLF操作对11月LPR报价结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随着此次MLF小幅降息5个基点,预计11月LPR报价结果会相应的有所下调。有分析就预计,本次小幅下调MLF操作利率降低LPR报价基准、压低银行资金成本,11月LPR报价或将下行5bp~10bp。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每月20日LPR报价结果出炉前,央行开展MLF操作或成常态。10月16日,在未有存量MLF到期的情况下,央行就意外新作MLF。因此,市场普遍预计,以后MLF在LPR每月报价前操作以明确LPR报价的利率基准将成为常态,为引导LPR下行创造先行条件。
展望后期,11月份LPR会降低,唯一看点就是12月份的LPR是否还会下降,如果12月份银行不主动降低LPR,那么届时央行可能会继续降低MLF利率水平。


                                 
                                           焦点透视
                 



马伟明“跻身中央委员”释放的“科技红利”                 
【研究员】:田文
结论:此次“四中全会”上,来自科技系统的马伟明院士跻身中央委员。考虑到不久前的集体学习聚焦具备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区块链”,以及近年来中国在科研上的持续高投入(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中国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并还在快速增长等积极信号;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科技红利的释放!中期看,随着政策扶持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展现出其新兴的市场生命力与盈利能力,资本市场一旦打通与这些“新兴盈利来源”的制度通道,新的投资机会将层出不穷,以科创板、创业板等为代表的A股高科技板块将更加凸显其潜在的投资价值!

                                 
【博览财经研报】此次“四中全会”上,来自科技系统的马伟明院士跻身中央委员。
考虑到不久前的集体学习聚焦具备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区块链”,以及近年来中国在科研上的持续高投入(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中国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并还在快速增长等积极信号;
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科技红利的释放!
而“加快改革红利与科技红利的释放”,恰恰是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有利工具。
因此,博览财经强调,随着科技力量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将随之提升,资产价格也将对其作出“正面反馈”;
中期看,随着政策扶持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展现出其新兴的市场生命力与盈利能力,资本市场一旦打通与这些“新兴盈利来源”的制度通道,新的投资机会将层出不穷
……
相较于四中全会通告的具体内容,相信许多人也注意到“马伟明院士跻身中央委员”这个细节。
博览财经认为,这一“人·事”的变动,既凸显了中国在发展高科技、抢夺颠覆性技术“制高点”上的明确态度,也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成果——
据报道,被誉为“国宝级”专家的马伟明在涉及舰船的诸多领域取得超越美国同行的成果。
央视、《环球时报》专门介绍这位新晋中央委员及其在过去科研生涯中的诸多成果。
称现年59岁的马伟明在41岁时就已成为当时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则授予其专业技术少将。
得益于在科研领域的成就,马伟明曾两次获得中国科技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令外还有官方、军方以及社会授予的诸多奖项和荣誉。
根据公开信息,马伟明最受关注的研究成果包括——
其一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研制成功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技术水平领先别国10年以上。
这一成果性能不仅超越美欧海军所使用的“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中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领先的跨越。
其二,潜艇无轴泵喷推进器是下一代核潜艇所用的推进系统,中国“现在已经在应用”;在技术上,他团队掌握的技术已领先美国。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成果”,据信是在电磁弹射器领域取得突破,实现与美国同步发展,故被称为“中国电磁弹射器之父”。
据称,美国在这项技术的研制上总共花21年、耗费32亿美元。但是采用这一装置的美国超级航母“福特”级首舰“福特”号仍是麻烦不断。
……
而为了“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催生“硬科技”、创造“伟大的科技公司”,中国为此投入了“真金白银”——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财政收入趋紧的背景之下,中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目前仍保持着增势,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
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2.13%),相当于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的第12位,正接近OECD平均水平(2.37%)。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5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增长13.5%,创下2013年以来历史新高
在此基础上,中国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并还在快速增长。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是1991年的6.2倍。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此外,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
……
博览财经认为,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看,减少资金、资源投入,更多依靠改革红利、科技红利,来提升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了新时期实现“中高速发展”的不二法门,而近来决策层和监管层都在“加速”这一进程——
习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同时,总书记还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对此,证监会表示,改革将从科创板“试验田”稳步推向全市场。
11月4日,证监会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易会满指出,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抓紧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稍早前,易会满介绍说,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交易环节,放宽涨跌幅限制等机制。截至近期,上交所已经受理了168家企业科创板申请,已审核通过84家,证监会注册60家。不少科创板企业在细分领域是领军者,业绩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相信科创板会培育出伟大的科技公司
总结而言,博览财经认为,决策层更加坚定的希望透过“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双管齐下”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效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一大背景下,博览财经强调,科技创新的“红利价值”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凸显”,以科创板、创业板等为代表的A股高科技板块将更加凸显其潜在的投资价值!


                                 
                                           新闻视点
                 



美国梦魇:不敢设想“由中国制定科技竞争规则”的世界……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日前,在和有意购买美国武器的潜在客户谈话时,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司助理司长克拉克•库珀特意渲染:“中国武器装备质量很差”、“中国在用价格战、疯狂砸钱和行贿打进军火市场”。几乎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如何管控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研讨会上,美国防部创新实验小组主任迈克尔•布朗则宣称,中国在超高音速和人脸识别等高科技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他还表示,这将对美国国防产生影响。布朗煞有介事的“呼吁”,“试想一下,由中国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将是怎样?美国政府应加大在军事领域的技术投入。”布朗曾在2018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呼吁联邦政府对军事技术研发加大预算。布朗表示,未来美中竞争的根本就是科技的竞争。中国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上述几个领域(超高音速、人脸识别、5G等)都包括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布朗当时表示,美国国防部技术研发部门资金的缺乏,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博览财经分析】日前,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司助理司长向潜在军购客户渲染“中国武器装备质量很差”;但同时,美国防部创新实验小组主任则在另外一场关于如何管控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研讨会上宣称,中国在超高音速和人脸识别等高科技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位国防部的官员直白的说,未来美中竞争的根本就是科技的竞争。“试想一下,由中国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将是怎样?”
……
美拒派高级代表参加进博会,中方:没啥大不了;
美防长称中国科技超过美国,中方:别妄自菲薄;
当然,美方一贯的行径就是,需要向国会要军费的时候,就妖魔化中国的国防、科研实力,夸大来自中国的挑战;
而到了需要向外界推销产品,或者强调“美式正确”的时候,就必须得贬低中国的成绩,尤其是对全球的贡献(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净增价值”,还是对“脱贫”的贡献)。
最近,美方就再次安装上述脚本完美的演绎了一次“人格分裂”——
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31日报道,在和有意购买美国武器的潜在客户谈话时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司助理司长克拉克·库珀特意渲染:“中国武器装备质量很差”、“中国在用价格战、疯狂砸钱和行贿打进军火市场”。
而恰在不久前的10月29日,一场关于如何管控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研讨会上美国防部创新实验小组主任迈克尔·布朗则宣称,中国在超高音速和人脸识别等高科技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他还表示,这将对美国国防产生影响。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则于当日翻出一篇题为“坏消息!中国歼-20隐形战机装备了远程导弹”的旧文,并在后面配上小标题称“会比美国F-35战机的导弹强吗?”,表示对中国武器装备的担忧。
10月13日,《国家利益》还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新步枪的文章,就美国装备与中国装备作比较。文章指出,中国装备有巨大优势。
此外,有美国军方背景的《军事时报》也在近日登出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在AI军备竞赛中输了吗?”,表达了对中国AI技术赶超美国的担忧。
其实,早在2019年8月,布朗在接受美国商业媒体《福斯勒》采访时便警告“美国正在落后中”,而中国则是最大的“竞争者”。
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布朗10月23日接受《华尔街日报》的访问,甚至在采访中列出一份清单,提供了所谓“中国超越美国”的更为详细的领域。他说,这还不是完全的名单。
布朗声称,清单中有一些领域与国防安全有关,美国政府应重视起来。
布朗煞有介事的“呼吁”,“试想一下,由中国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将是怎样?美国政府应加大在军事领域的技术投入。”
布朗曾在2018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呼吁联邦政府对军事技术研发加大预算。
布朗表示,未来美中竞争的根本就是科技的竞争。中国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上述几个领域(超高音速、人脸识别、5G等)都包括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
布朗当时表示,美国国防部技术研发部门资金的缺乏,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目前的局势,布朗认为,美国应该采取“两手抓”的战略来保持美国在科技上的优势——
第一,限制中国获得美国的技术,包括加强美国外资委员会的管理进程,改善出口管制等。
第二,美国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扩大科技教育。
……
现在看来,布朗去年发表那篇“学术论文”,详细的对中国技术研发投入方式进行仔细研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呼吁联邦政府对军事技术研发加大预算。
对于美方的上述论调,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回应称,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的确是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看待自身发展程度这个问题上,中方的头脑是清醒的。
吴谦强调,美方一些人不必妄自菲薄,但是也别想“捧杀”中国。
……
老美还有多大财力继续做大其国防经费不得而知,但积极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给中国的对外科技交流添麻烦的工作,则是在扎扎实实的“大干快上”的——
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对中方的学者、学生、企业界人士和科技人员等赴美采取了拒签、拖延签证申请、吊销赴美长期签证、盘查骚扰等举措,这次中国国家航天局遭遇的赴美签证问题表明美方已日益将签证问题“武器化”
今年7月,中方在会议召开前3个月向美方提交了参加国际宇航联大会的初步人员名单,中国国家航天局代表团于10月12日前往美国驻华使馆面签,但直到会议开始,中方代表团团长仍未获得美国签证,这导致中方代表团无法如期赴美参加今年国际宇航大会的开幕式、局长论坛等重要活动。
另外,现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以及国际宇航联合会选举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秘书长等一批人员也未获得美国签证。
太空探索是一项需要国际合作的大工程,美国有一部分人极度担忧美国与中国太空交往会损及美国国家利益。
201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至215页有一项看起来不起眼实际却是影响深远的条款——沃尔夫条款,将中断中美太空合作上升至法理层面
此条款堪称中美太空合作的强大壁垒,条款规定禁止美国与中国开展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并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美国全面禁止中美太空合作实际并未能达到遏制中国太空技术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与美国建立可持续空间环境的目标背道而驰。
当下的现实是,无论有没有美国,中国在太空探索中都在快速前进。
目前,除了中国的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全球唯一的正在进行的载人航天工程全部集中在一座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上运行,多个消息源显示,出于多种原因,未来太空将极有可能唯有中国空间站。
美国目前和不少国家都有太空合作项目,但是中美两国的太空合作却迟迟未能开展。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重返太空,但实际上美国航天局的预算并未得到明显增加。长远而言,若资金水平不变,那么美国所称的重返月球则只能是一句空话。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中美合作,则可降低任何一方的成本,无疑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行为。
欧洲航天局局长扬·韦尔纳在今年的国际宇航天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合作会面临诸多问题,“但没人会因为有风险就不出门”,他表达了将继续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提到欧洲航天局已把一批宇航员派到中国接受训练,他认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想法,“我不会因为别人和我想法不一样就停止合作,恰恰相反,这正是要合作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5 03:52 , Processed in 0.15043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