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柏双
《一个重要利空传闻被否认,但并无法改变节前避险预期》我在上周五(26日)的文章中明确给出了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以及节后5月上旬的判断观点:《两重大利空传闻重击A股,短中线都需进入避险模式!》,虽然在周末期间我谈到的其中一个利空传闻被证监会否认,但我认为并不会改变市场预期。即,虽然证监会在上周六(27日)否认了“IPO审核放松、速度加快、再融资也加快”的传闻,但这并无助于打消市场的负面担忧情绪。个人以为,上周的下跌趋势大概率在本周的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延续。 对于5月,不妙的是,自4.19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后市行情的分歧和信心度确实大减。而再过2个交易日,马上要进入传统的“5绝”了。未来怎么看? 个人一点初步的判断是,中期行情信心仍不必丢,这是方向判断。但在节奏上,未来行情开展的难度确实在变大。 最重要的一个变因是:央行货币政策“既没有放松,也没有变紧”的表态,更像是政治绝对正确,但又绝对撇清自己责任的意思在内,这并不能缓解市场上围绕宽松度见顶的争论,节后这仍会是市场分歧的一个焦点。而无论是各大机构对此的争锋相对、还是北上资金的撤退、成交量持续萎缩,都会影响市场对政策是否见顶的多空预期对比。 除了政策见顶的担忧,5月份还有潜在的两大隐患:一个是基金仓位已经较高,担忧机构资金获利不菲后借市场讨论政策收紧之声和一些其他利空,借势落袋为安。另一个是,A股行情持续回暖的同时,产业资本减持也随之升温。个人的建议是,5月份行情目前虽然尚不必急着确认中期已经终结。但必须要强化防御思维,5月份策略和择股会显得更加重要。 后市一个重要的观察变因是:《连续“出逃”之后,北向资金何时“回流”?》A股的成败不取决于北向资金。但北向资金流向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先导信号。近期北向资金的净流出更多是对A股前期估值修复过快的一种局部调整,其局部换仓的特征较为明显。在4月份净流出超过200亿元之后,5月中旬A股将迎来MSCI对A股的扩容。根据北向资金加仓减仓时点的历史表现来分析,在扩容正式实施之前,北向资金通常都会有加仓动作。因此,5月份北向资金有望重新开始流入A股市场。 另外,虽然大势预期不妙,虽然不认同其上涨持续性,但从抓短炒思路看,可《布局节后短线催化机会:“数字中国”顶级峰会倒计时!》。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5月6日至5月8日在福州召开,相比首届峰会,第二届峰会规模更高,影响力更大,预计将为信息化厂商带来约4500亿元增量业务。近年来,数字中国已成为决策层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博览视点
一个重要利空传闻被否认,但并无法改变节前避险预期
【研究员】:大双
我在上周五(26日)的文章中明确给出了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以及节后5月上旬的判断观点:《两重大利空传闻重击A股,短中线都需进入避险模式!》而虽然在周末期间我谈到的其中一个利空传闻被证监会否认,但我认为并不会改变市场预期。即,虽然证监会27日否认了“IPO审核放松、速度加快、再融资也加快”的传闻,表示对A股市场的IPO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但这并无助于打消市场的负面担忧情绪。个人以为,上周的下跌之势大概率在本周的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延续。 对于5月,不妙的是,自4.19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后市行情的分歧和信心度确实大减。而再过2个交易日,马上要进入传统的“5绝”了。未来怎么看? 个人一点初步的判断是,中期行情信心仍不必丢,这是方向判断。但在节奏上,未来行情开展的难度确实在变大。 最重要的一个变因是:央行货币政策“既没有放松,也没有变紧”的表态,更像是政治绝对正确,但又绝对撇清自己责任的意思在内,这并不能缓解市场上围绕宽松度见顶的争论,节后这仍会是市场分歧的一个焦点。而无论是各大机构对此的争锋相对、还是北上资金的撤退、成交量持续萎缩,都会影响市场对政策是否见顶的多空预期对比。 除了政策见顶的担忧,5月份还有潜在的两大隐患:一个是基金仓位已经较高,担忧机构资金获利不菲后借市场讨论政策收紧之声和一些其他利空,借势落袋为安。另一个是,A股行情持续回暖的同时,产业资本减持也随之升温。
【博览财经分析】我在上周五(26日)的文章中明确给出了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以及节后5月上旬的判断观点:《两重大利空传闻重击A股,短中线都需进入避险模式!》。虽然在周末期间我谈到的其中一个利空传闻被证监会否认,但我认为并不会改变市场预期。 即,虽然证监会在上周六(27日)否认了“IPO审核放松、速度加快、再融资也加快”的传闻,表示目前对A股市场的IPO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并将严把资本市场入口。但这并无助于打消市场的负面担忧情绪。个人以为,上周的下跌之势大概率在本周的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延续。 在我大A股,向来的惯例是,监管层做风险提示时,此时是市场走向正好,风偏正高;监管层鼓舞行情信心时,往往是行情惨淡,信心匮乏,前景不看好时。所以监管层的否认,并不能让市场预期好转,只是暴露自上而下的情绪向担忧逆转罢了。 事实上,今年借着行情转暖的东风,IPO发审通过率由去年的45%大幅提升至83%。另外,对于监管层所谓IPO没加速,五一节前最后两天三家公司IPO的消息,也让人无法对此有太大信任度。 至于五一节后,虽然无法预料五一假期会有什么重大消息面变化。但从节前的关键政策变因看,是并不妙的。 4月以来,虽然沪指在3200点附近来回拉锯,没有太大建数。但A股仍然牛冠全球。自2400点底部以来涨幅达30%。截止4月24日收盘,上证综指年内累计上涨28.38%、深成指累计上涨41.39%、创业板指累计上涨37.45%包揽了全球主要股指涨幅前三位。 但不妙的是,自4.19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后市行情的分歧和信心度确实大减。而再过2个交易日,马上要进入传统的“5绝”了。未来怎么看? 个人一点初步的判断是,中期行情信心仍不必丢,这是方向判断。但在节奏上,未来行情开展的难度确实在变大。 最重要的一个变因是:央行货币政策“既没有放松,也没有变紧”的表态,更像是政治绝对正确,但又绝对撇清自己责任的意思在内,这并不能缓解市场上围绕宽松度见顶的争论,节后这仍会是市场分歧的一个焦点。而无论是各大机构对此的争锋相对、还是北上资金的撤退、成交量持续萎缩,都会影响市场对政策是否见顶的多空预期对比。 可以看到,4.19会议后,除了市场对会议本身表述见仁见智的不同分析。央妈在4月下旬围绕货币政策的多次让人困惑的表态也加剧了市场对宽松度是否见顶的分歧。 3月29日,第二次出来辟谣降准谣言,那次事儿还闹挺大,直接报了警; 4月24日央行第三次出来辟谣,说“定向降准”传闻不实,不过,虽然没有定向降准,但央行端来一碗2000多亿“特麻辣粉”—— 央行24日开展2674亿元一年期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24日,央行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674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所以这个怎么说呢?有大V说这操作太骚气了,效果像降准,但又不是降准,挑逗各方看市场反应!而无论你怎么指摘,央妈至少在“政治正确”上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在4月25日大跌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公开表示,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原来并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始终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让市场对政策见顶的分歧有所减弱,但考虑到当日大跌的背景下,央行的表态有维稳之意思,所以并没有平息对股市流动性预期转向的担忧。 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央妈真是操碎了心!但是,市场对这种稳定预期的操作认同度,并不高! 当然也可以理解,央妈现在也很纠结,既想放水支持实体,又不能让市场走的太快;既要搞活股市,还要坚决调控房价。而除了股市楼市外,近期国际油价涨,猪肉涨,房价涨,化工原材料涨,CPI破3压力很大。这时任何降准传言,放水的消息,都会带来高通胀压力,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真是难啊。 所以,只好玩起文字游戏的套路,一会儿是适度刺激,一会儿结束刺激,一会儿重启非标,都是手段而非目的。目前看,央行的精准浇灌,既要经济跑起来,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以科创板为引擎,支撑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 这个节奏和力度非常考验央行的平衡技巧。如果市场跑的太快,引擎还没换成功,可能就一地鸡毛了;但如果A股一直不涨,大概没人会满意,股市也难以支持经济转型!所以,一个可控的慢牛,长牛,稳定的股市,才是符合高层意志的,也能持续引来更多的资金,包括外资。但是能不能实现,那就要另一说了,毕竟我大A股的尿性向来是跟政策对着干才能赚到钱的。 所以,才会出现央行连续出来辟谣,绝非只针对股市,但A股是极其敏感的市场,尤其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听风就是雨;媒体也喜欢抢头条,各种捕风捉影。所以A股投资者的市场情绪,总容易走极端,一说去掉稳健二字了股市就嗨了,一说货币政策收紧,就吓的半死,但收紧不等于不放水。这导致现在的短线行情预判越来越艰难——本周以来,大盘接连出现急速下杀和低开后又走V的反转,可见央行的“辟谣”,对市场影响多大,央行感到冤枉,投资者更想骂娘。 除了政策见顶的担忧,5月份还有潜在的两大隐患:一个是基金仓位已经较高,担忧机构资金获利不菲后借市场讨论政策收紧之声和一些其他利空,借势落袋为安。另一个是,A股行情持续回暖的同时,产业资本减持也随之升温。 目前公募资金已达到“88魔咒”的仓位线,继续加仓难度颇大。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股市回暖,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27.99%,混合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19.19%。2019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产品利润达6168.84亿元,完全覆盖了2018年全年的亏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尤其权益投资比重较大的公司一改去年颓势,纷纷跻身利润榜前列,其中盈利百亿元以上的公司多达23家。易方达基金以505亿元的利润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分别盈利435亿元和323亿元;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和华安基金的盈利均在200亿元以上。强者恒强的态势再度显现。另外有3只ETF的利润超过天弘余额宝,南方500ETF单季利润额达117亿元。 其中2962只混合型基金利润额高达2911亿元,差不多1只产品盈利1亿元;股票型基金排名其后,利润额达2172亿元,混合型和股票型产品的利润合计超过5000亿元,不但覆盖了2018年一整年的亏损,也大致相当于2017年的全年利润。而QDII基金和FOF在一季度分别实现了75.76亿元和7.7亿元的利润,相比上一季度,也成功扭亏为盈。 作为仅次于郭嘉队的、真正能够主导A股行情的关键力量(考虑到现在郭嘉队基本不出手了)。如此利润数据,实在是也会让很多散户资金担心,机构已经吃饱了,是不是接下来又要玩让散户接班的套路了?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止4月24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累计净减持375.08亿元,具体来说,有1027家A股公司公告重要股东进行了减持操作,总减持金额高达1070.93亿元。而同期只有624家A股公司公告有重要股东进行了增持,总增持金额为695.86亿元。其中仅在1月份获得净增持。2月-4月单月净减持金额分别为79.19亿元、275.69亿元、58.75亿元——这反过来制约了后市行情的展开。 那么,5月怎么办?个人的建议是,一方面尚不必对中期行情太担忧,不必急着确认已经终结。另一方面要强化防御思维,5月份策略和择股会显得更加重要。 要认识到,即便在最乐观情况下,全面普涨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减弱,转向结构性行情具有必然性。 个人以为,五月份重点仍在挖掘业绩股。统计显示,尽管4月以来指数波动不大,但是部分题材在基本面好转或者政策导向力度较强的支撑下,走势较好,比如: (1)猪肉概念——4月以来,涨幅超过22%; (2)燃料电池——4月以来,涨幅超过20%; (3)汽车整车——4月以来,涨幅超过22%; (4)上海自贸——4月以来,涨幅超过16%; 所以,五月份除了提前挖掘催化消息的短炒机会,重点还在业绩股——比如券商就是一个潜在的可能被业绩推升再获表现的板块,虽然其也存在被炒的已不低的问题。
焦点透视
连续“出逃”之后,北向资金何时“回流”?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A股的成败不取决于北向资金。但北向资金流向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先导信号。根据此前研究,内地资金对北向资金有“跟风效应”,四月以来北向资金开始“撤退”,内资可能又跟上了。以往外资持续流出,一般都发生在美股下跌、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时候,而近期美股波动并不大,而且还在不断上涨,近期北向资金的净流出更多是对A股前期估值修复过快的一种局部调整,其局部换仓的特征较为明显。在4月份净流出超过200亿元之后,5月中旬A股将迎来MSCI对A股的扩容。根据北向资金加仓减仓时点的历史表现来分析,在扩容正式实施之前,北向资金通常都会有加仓动作。因此,5月份北向资金有望重新开始流入A股市场。
【博览财经研报】4月26日,沪指收盘下跌1.20%,失守3100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午后,沪指一度翻红,彼时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进入A股市场的北向资金一度净流入超20亿元;随着尾盘北向资金加速撤退,市场承压跳水。难道说,现在的A股成败全看北向资金?
(4月26日北向资金流向) 博览研究员认为,北向资金近期连续流出,或对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但因整体规模有限,目前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中尚不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单凭北向资金无法决定市场的走势。而在今年一季度净流入超过1250亿元之后,4月份净流出超过200亿元,仍不能逆转今年以来的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 1、A股的成败不取决于北向资金。但北向资金流向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先导信号。根据此前研究,内地资金对北向资金有“跟风效应”,四月以来北向资金开始“撤退”,内资可能又跟上了。 2、以往外资持续流出,一般都发生在美股下跌、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时候,而近期美股波动并不大,而且还在不断上涨,近期北向资金的净流出更多是对A股前期估值修复过快的一种局部调整,其局部换仓的特征较为明显。 3、在4月份净流出超过200亿元之后,5月中旬A股将迎来MSCI对A股的扩容。根据北向资金加仓减仓时点的历史表现来分析,在扩容正式实施之前,北向资金通常都会有加仓动作。因此,5月份北向资金有望重新开始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连续“出逃” 开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持续攀升,累计净流入金额超千亿元。前三个月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06.88亿元、603.92亿元、43.56亿元。 到了4月份,画风突变。 美银美林4月25日发布一份投资者简报称,以“过去一个月累计”方法统计沪港通北向资金流向,从4月11日起至4月25日,北向资金已连续七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A股,这一现象非常少见,也是自2017年6月MSCI宣布纳入A股后首次发生。 根据美银美林统计方法,“过去一个月累计”是指将过去30个交易日的数据加总。即4月25日的累计北向资金净成交额,为该日与之前合计30个交易日的数据之和,依此类推。 近期北向资金连续多日出现净流出,截至目前,4月沪深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出已超200亿元。北向资金配置大盘蓝筹居多,一旦持续净流出,对指数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市场情绪。 历史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与内地主力资金之间,存在着“先导效应”。也就是说,北向资金总体上“先知先觉”,它的流动方向会带动内地主力资金进行一个追随的动作。这个特征在北向资金持仓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消费板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我们确实观察到,在A股市场上,主力资金已经连续八个交易日净流出。因此,北向资金与主力资金同步同向的变化,是A股市场近期低迷的直接原因。
何时“回流”? 此前,MSCI宣布从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分三步提升A股纳入比例,整个过程时间持续半年。
而根据北向资金以往的行为习惯,它们一般在纳入因子调整前就开始“买买买”,而在纳入比例调整结束之后卖出。
2017年6月,MSCI宣布首次纳入A股,决定2018年5月和8月分两批,每批纳入2.5%,共纳入5%的比例。在2018年5月前北向资金加速流入,而在2018年8月后北向资金随即快速流出,正体现了这一操作风格。 根据相关安排,今年5月中旬,MSCI就会实行今年第一次扩容A股的计划。届时,大盘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10%;同时,以10%的纳入因子加入创业板大盘股。 那么,5月份北向资金会流入什么板块呢?从品种来看,金融消费领域的“大蓝筹”依旧是外资布局的趋势所在,聚焦14亿人的消费升级,是外资的首选策略。 其次,由于创业板大盘股被纳入MSCI。这意味着,北向资金存在提前布局创业板大盘股的可能。上周(4月22日至4月26日),深股通北向资金的流出规模明显小于沪股通。尤其是在4月26日,在整体净流出的情况下,深股通北向资金净流入10亿元。可以预见,未来北向资金在创业板相关品种中会存在一定溢出效应。
观察与思考
北向资金究竟是“真外资”还是“假外资”?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海外的配置型机构资金,大多通过外资托管银行席位入场;国际主流对冲基金,基本都是通过外资投行的系统托管;绝大多数国内游资,则是托管于中资机构。所以,统计北向资金的托管机构是外资还是中资,就可以“揭开面纱”。从陆股通个股的托管席位来看,绝大部分都是“真外资”,只有少数个股存在内资绕道的“嫌疑”而已。
【博览财经观察】近期,陆股通北向资金净流出A股市场成为常态。巧合的是,在同一时期,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对一家内地银行的“复杂交易”进行了检查。有些“脑洞大开”的人就把二者联系起来,最终制造了一条“内地资金在香港进行配资,通过陆股通渠道回流A股”的新闻。不得不说,这个思路确实很有噱头。尤其是那边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一出手,这边A股不仅外资出逃,而且跌了个稀里哗啦。如此的市场表现,似乎更坐实了这则所谓的“利空”消息。 然而,一些香港金融业人士则认为此事没有确凿证据,此番“复杂交易”监管与北向资金大幅撤出关联也不大,香港监管的目的更多是警惕银行非标业务隐藏的风险。根据金管局的通函,这笔股权质押获取的贷款是用来借新还旧的,看不出流向A股市场的痕迹。 那么,通过陆股通渠道进入A股市场的外资到底是“真外资”还是“假外资”呢? 博览研究员倾向于认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的规模大约1200亿元,其中,“真外资”还是占了大多数的。但是,在3月和4月中旬市场宽幅震荡的阶段,也有一部分北向资金表现出了“追涨杀跌”的短线行为。这与以往北向资金对短期市场波动容忍度较高、志在长远的特征有很大差别。这部分资金可能带有一些内资的色彩。总体而言,“真外资”还是大多数,这一点可以从北向资金的托管机构相关数据中得到验证。 “真外资”还是“假外资”? 4月24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一则通函显示,香港金管局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最近对一个内地银行集团所属的一家银行及由该集团的一家附属公司所拥有的持牌法团(该集团)进行了经协调的现场检查。 金管局及证监会发现,作为其中一家在香港经营银行、持牌法团及其他联属公司的内地银行集团,该集团透过私募基金及其他实体,进行了一连串引起严重关注的复杂交易。 这引发了内地资金绕道香港,通过银行配资之中,再利用陆股通渠道回流A股市场的猜测。 其实,今年以来,内地资金绕道香港,穿上“北向资金”的马甲进入A股的争议一直存在。 怀疑论者认为,年初北向资金入场,是官方机构资金绕道的结果,选择当前关头入场,既可以稳汇率,又可以抄底股票。 逻辑看似“很有道理”,但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同时维稳汇率和股票,为何选择当前介入,而不是去年底(那时候人民币处在 7 边缘),这从逻辑上显然无法解释。 要知道,海外的配置型机构资金,大多通过外资托管银行席位入场;国际主流对冲基金,基本都是通过外资投行的系统托管;绝大多数国内游资,则是托管于中资机构。 所以,统计北向资金的托管机构是外资还是中资,就可以“揭开面纱”。 从陆股通个股的托管席位来看,绝大部分都是“真外资”,只有少数个股存在内资绕道的“嫌疑”而已。 下图显示了陆股通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20家A股上市公司托管机构拆分统计结果:
通过统计陆股通重仓股的前100大个股的托管机构可得到两个结论。 其一,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外资托管机构。前十大托管机构的统计中,外资机构托管金额占比超过97%。 其二,中资托管机构数量则很少。外资重仓最多的100只个股中,仅有10家中资托管机构占比在10%以上。 因此,“真外资”入场的逻辑清晰明确,且有充分的数据论证。
投资参考
布局节后短线催化机会:“数字中国”顶级峰会倒计时!
【研究员】:朱映迪
结论:4月末随着经济数据的兑现以及业绩窗临近尾声,蓝筹股逐渐步入休整状态。而在5G和燃料电池这两大产业主线的持续爆发下,成长风格开始逐步回归。在5G和燃料电池之后,数字中国是接下来需要市场重视的科技主题。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5月6日至5月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相比首届峰会,第二届峰会规模更高,影响力更大,预计将为信息化厂商带来约4500亿元增量业务。近年来,数字中国已经成为决策层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支撑下,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催化下,可以积极把握电子政务、新增主题(数字健康、工业互联网)、5G应用三条主线的轮动机会。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财经此前在《蓝筹稳站“C”位,成长机会何时来?》中表示,随着科创板开板时间的临近,以及创业板首次纳入MSCI窗口(5月)的临近,成长风格有望逐步回归。 4月末随着经济数据的兑现以及业绩窗临近尾声,蓝筹股逐渐步入休整状态。而在5G和燃料电池这两大产业主线的持续爆发下,成长风格开始逐步回归。在5G和燃料电池之后,数字中国是接下来需要市场重视的科技主题。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5月6日至5月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相比首届峰会,第二届峰会规模更高,影响力更大,预计将为信息化厂商带来约4500亿元增量业务。近年来,数字中国已经成为决策层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支撑下,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催化下,可以积极把握电子政务、新增主题(数字健康、工业互联网)、5G应用三条主线的轮动机会。 顶级峰会倒计时,主题催化将至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由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福建省共同主办,是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最高级别会议之一。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总书记亲致贺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与首届峰会相比,本届峰会规格更高:一方面,分论坛新增了“工业互联网”、“数字生态”、“数字健康”、“卫星应用”、“网络科技”五大主题,参会嘉宾人数预计增长50%,新技术新产品首展率将超过50%,预计或为信息化厂商带来业务机会增长50%,达到4500亿元。另一方面,除了工信部、发改委、网信办等部委之外,本届峰会还邀请了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与会,更加强调“全球参与”。 近年来,数字中国已经成为决策层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十九报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专门提出要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重要支撑。2018年4月网信办发布《关于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可以说,建设数字中国,是贯彻落实决策层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今年中国要推进14类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项目,包括宽带中国、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表示,未来几年是我国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期,随着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数字中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根据中国信通院的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1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15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突破5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国内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软件为例,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目前国内超过50%的工业设计软件、制造软件以及服务软件仍被国外公司主导,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四个定位,即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以及汇聚全球力量助推数字中国建设的合作平台。这意味着,峰会期间,有关数字经济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红包值得期待。 三条主线把握峰会盛宴 回顾历史行情可以发现,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召开的前一个月(2018年4月),包括网络安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数字中国重点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受制于蓝筹股占优,科技股股价经历了一波调整。博览财经认为,目前市场风格正在向有利于成长股的方向演进,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催化下,相关受益主题大概率存在主题轮动机会。 对于本次顶级峰会,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方向可以跟踪: 一是电子政务。同首届峰会一样,第二届峰会继续将电子政务论坛定位第一分论坛,重要性可见一斑。自数字中国提出电子政务概念以来,电子政务便成为信息化3.0的投资重点。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提出,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通政府部门数据,信息服务上云是最佳方案。根据IDC数据,截至2018年底,政务云IaaS目前渗透率已经超过90%,未来将继续向平台和运用端渗透。与此同时,参照IDC的统计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政府行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1236亿元,2017年到2022年的CAGR为8.4%。这意味着政务IT未来将是千亿级别的市场。在电子政务领域,申万宏源看好太极股份(数字中国建设扛旗单位)、美亚柏科、新大陆。 二是新增主题(数字健康、工业互联网)。(1)数字健康:自去年以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明确了智慧医院的定义和内涵,引导智慧医院建设。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病历将于2020年逐渐进入验收期,所以2019年将是电子病历建设的一个高潮。可以预见的是,医疗IT将迎来政策红利推动的高速成长期。民生证券看好卫宁健康、创业慧康。(2)工业互联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第二届峰会又新增工业互联网分论坛,说明其战略地位明显提升。随着顶层设计逐步落地,目前工业互联网建设已步入试点阶段。申万宏源看好航天信息、用友网络、汉得信息。 三是5G应用。除了峰会主题的看点,本次会议还将实现主场馆5G信号全面覆盖,并且全面展示5G应用,推出刷脸支付、无人驾驶、智慧餐厅等一批智慧应用场景。其中招商证券最看好5G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认为四维图新、千方科技等概念股有望显著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