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看似公平的摇号政策 恰恰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研究员】:
很多人认为,摇号虽然有效率上的损失,但至少很公平。其实摇号是很不公平的。即使摇号的过程完全正规,没有内定,没有任何手脚,那一万人中最后获得购房号的一百人,并没有比其他没有获得购房号者比较优秀,对社会贡献比较大,或付出比较多的钱,或对房子有比较大的需要,完全只是靠幸运,就获得十万元的利益,这怎么是公平的呢?由于幸运而造成的不平等,未必公平,所以可能需要政府去设法减少。如果用摇号,反而是去制造更多来产生不平等的幸运,哪里能够减少真正的不平等?何况还会把原有的经济剩余消耗殆尽,使富人穷人都不能获得净利益?
中国楼市热闹的摇号现象,已经引发国内外关注。丁建刚认为,摇号是限价政策的衍生品。
限价政策理论上有法律依据:《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前款规定的干预措施,应当报国务院备案。
但这条法律,通常只适用于垄断性的商品和服务。如电力、通讯、石油,或者粮食等等。
将这条法律用于楼市的管控,就出现了一个离奇的现象:只能限商品房价格,不能限二手房价格。是地地道道的价格“双轨制”。
这相当于在海关的旁边设了一条免税通道。毫无悬念,这条免税通道会挤得头破血流。
政府介入房地产销售,公证摇号,很多人欢呼非常公平。但摇号只是看似公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黄有光认为,很多人认为,摇号虽然有效率上的损失,但至少很公平。其实摇号是很不公平的。即使摇号的过程完全正规,没有内定,没有任何手脚,那一万人中最后获得购房号的一百人,并没有比其他没有获得购房号者比较优秀,对社会贡献比较大,或付出比较多的钱,或对房子有比较大的需要,完全只是靠幸运,就获得十万元的利益,这怎么是公平的呢?
由于幸运而造成的不平等,未必公平,所以可能需要政府去设法减少。如果用摇号,反而是去制造更多来产生不平等的幸运,哪里能够减少真正的不平等?何况还会把原有的经济剩余消耗殆尽,使富人穷人都不能获得净利益?
根据报道,中国有8个城市发了房源统一摇号的政策,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杭州、西安、武汉和深圳8个城市,全部或者部分房源需要摇号出让。杭州甚至出现万人争抢百套房子的摇号而有人晕倒,有人打架的局面。摇号购房的背后,是限制房价的政策导致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现象。由于新房备案价受到限制,价格反而比二手房低,引致人们花时间、精力去排队、办理冻结银行存款等手续来争取得到购房号的利益。
摇号是最违反市场经济原则、不公平、效率最低的分配稀缺物品的方法,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假定能够买到一套低价的一手房,平均能够得利十万元。那么,如果你预计去排队与办理各种手续,有1%的机会可以得到,你就可能愿意花费值得一千元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去搏一搏。因此,一百套房子的摇号,会吸引一万人去参加。结果,这一万人每人花了约一千元的成本,总共浪费了一千万元。那些最后买到房子的一百人,平均每人得利十万元,总共得利也是一千万元。因此,摇号使原来巨大的利益(在这例子是一千万元。是互惠互利的买卖的市场交易的利益,是购房者或消费者原来可以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被人们寻租的行为所完全消耗殆尽。一千万元的利益,化为乌有!
更进一步说,由于人为的购房号的巨大利益,诱使有关人们滥用权力与关系,甚至行贿贪污来获取“内定”的购房号。近日传言西安“疑似登记表显示多套楼房被多名副厅级及以下级别政府工作人员内定”,虽然还未证实,但可见违背市场原则的摇号制度,很难避免违规滥权等活动,进一步造成更加重大的危害。
很多人认为,摇号虽然有效率上的损失,但至少很公平。其实摇号是很不公平的。即使摇号的过程完全正规,没有内定,没有任何手脚,那一万人中最后获得购房号的一百人,并没有比其他没有获得购房号者比较优秀,对社会贡献比较大,或付出比较多的钱,或对房子有比较大的需要,完全只是靠幸运,就获得十万元的利益,这怎么是公平的呢?
如果用符合效率的让价格根据供需提升,不必限购,或根据拍卖分配房子,那些获得房子的人,必须多付钱,才能获得。因此,他们是向社会其他人(包括售卖房子者)付了更多的钱,才得到房子。
有人可能认为,根据拍卖或让价格提升,只有富人才能够买到房子或车子,不公平。在市场经济下,由于人们有不同的赚钱能力,即使没有用不正当方法赚钱,也会有相当程度的不平等。但这是总财富或总购买力上的不平等,如果不平等程度很大,政府可能应该设法减少,可能应该设法多帮助低收入者。不过,这应该是设法提高他们的总购买力,而不是让他们可以去登记摇号买车或买房子。这只是让他们花约一千元的投入,去得到百分之一的获得十万元的利益,净利益约等于零。
人们有不同的赚钱能力,或由于:1. 天生禀赋与遗产的承袭; 2. 幸运;3. 以前的多学习,多储蓄,多工作,多承担风险等。这第三个原因不是真正的不平等。第一个原因实际上也是一种幸运,出生上的幸运。由于幸运而造成的不平等,未必公平,所以可能需要政府去设法减少。如果用摇号,反而是去制造更多来产生不平等的幸运,哪里能够减少真正的不平等?何况还会把原有的经济剩余消耗殆尽,使富人穷人都不能获得净利益?
在个别问题上,包括车号与购房号的分配,应该以效率挂帅,平等的目标由整体的平等政策来达致。整体的平等政策,像多抽富人的税,多帮助穷人,可能会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反激励作用。但在个别措施的平等政策(包括摇号),也有反激励作用,又有额外的反效率作用,因此是不应该采用的。
平等政策对激励的打击,是根据所有平等政策(包括没有违反效率的整体平等政策与在个别措施上违反效率的平等政策)的总和而定。给定达致的平等程度一样,反激励作用也一样。如果有采取摇号之类的违反效率的平等政策,只能增加对效率的减少,并不能增加平等。因此,不论要达致任何程度的平等,都应该只采用没有违反效率的整体平等政策。比起这种在个别措施上以效率挂帅的方法,如果采用摇号之类的违反效率的平等政策,只能:
➤ 在给定达致同样平等程度下,损失效率,使富人穷人都损失;
➤ 在给定同样效率水平下,得到比较低的平等水平。
西安摇号买房丑闻刷屏:35名官员打招呼,8人被免职!
近日有媒体暴露,西安一楼盘摇号全是关系户。
5月24日晚上,融创国际长安街一号楼盘摇号关系网的图片,一份内部资料在网络上流出。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房源已经内定,而且都是关系户,每个买主除了标明姓名和楼号房号外,还有写的是关系明细。
西安房价除了表面暴涨,到底还有多少我们看不到的阴暗面……
阳光之下必有阴暗,谁也想不到高房价背后,老百姓摇号买房的公平性也要被剥夺,看完之后可能很多人瞬间就明白,西安房价为什么降不下来?
从上面的关系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员的身份大多和房地产相关的职能部门,土地、城建、房管、不动产。
为何会出现一大堆的关系户?
摇号买房说好的公信力在哪里?摇号关系户的丑闻,只是融创南长安街壹号一家,还是西安楼市中的普遍现象?
明明白纸黑字规定,采取公证摇号方式公开销售,由公证机构全程监督,严禁内部预留房源或设置全款优先选房等限制性条件。
买房摇号都这么多黑幕,也许西安楼市最需要的是中央巡视组的反腐。
摇号购房沦为套利游戏
按比例计算,西安摇号买房相当于10人抢1套,90%的购房者都属于陪跑。其实摇号黑幕关系网的出现,背后凸显的还是利益和权力的交换。
不过很快,开发商也做出了声明,称消息不属实:5月24日晚,针对此事件长安区连夜成立调查组,对4月29日“南长安街壹号”项目摇号售房过程和涉事人员进行全面调查,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1、经调查,在4月29日公开摇号销售“南长安街壹号”项目过程中,西安天磊置业有限公司和武汉矩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已于5月31日立案侦查,并对企业销售经理、摇号系统操作员等7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2、 经调查,西安天磊置业有限公司在4月29日公开摇号销售“南长安街壹号”项目中存在违规操作销售行为。长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责令西安天磊置业有限公司立即进行整改,对其违规销售行为进行惩戒记分,暂停受理其新申请预售许可,限制其未售房源的网签销售,并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黑名单”。对116人(涉及公职人员35名)请托违规销售的106套房屋(10人放弃购房资格),重新进行公开摇号销售。前述所涉违规销售的购房者不得参加重新摇号。
3、经调查,有35名公职人员受购房者请托,给西安天磊置业有限公司“南长安街壹号”项目部相关人员“打招呼”,造成不良影响。8人被免职,5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8人受到记大过处分,14人受到记过处分,其中有6人同时被调整管理岗位。

北京宣布:再见了,学区房!
学区房要凉了!北京已率先打响第一枪。
在当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学习,这也催生了“学区房”房价的火热。
面对高到离谱的学区房房价,北京市终于动手!
北京宣布:再见,学区房
近日,随着招生季的到来,北京市相继出台了2018年城六区与通州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其中有一项重磅政策变化:购买学区房就有进入指定名校的资格将不再奏效。
其中,优质学校集中的东城区和海淀区已经拿出了具体实施政策。
海淀区:“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丰台区:今年将在部分学校实行购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划片方式派位入学,也就是“摇号入学”。
东城区:着手限制新购“学区房”的登记入学,“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该家庭适龄儿童将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安排入学。”
在这种措施之下,之前所谓的“学区房”已经没有价值,也脱离了“学区房”的属性。
政策一出,之前频频炒作“学区房”的行为骤然熄火,而一旦失去学区溢价,当前所在的学区房的价值则将可能跌去30%以上!但这也正是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要严厉打击“学区房”的疯狂炒作行为。要知道,这几年的高房价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学区房又是房价炒作的重灾区。
2016年,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间11.4平米、杂草丛生的房子,竟然卖出了53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每平米房价达到4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20公斤黄金的价格。
卖出如此高价的原因,就因为它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屡屡卖出天价的学区房无疑击垮了众多普通家庭父母的内心,也让无数人去认可:有钱就就可以为所欲为。再继续放任炒作学区房恐怕就是社会的不负责任。
于是北京市突然出手,杀得学区房的炒作投机分子们一个措手不及,实在是大快人心!
淡化学区房成大趋势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只有北京这些地方才有这些政策?当然不是,要知道北京作为首都,一举一动对全国所有城市都具有指向标作用。
如果不理解,我们可以拿楼市政策来举例,当前整个楼市的监管政策源头就是去年3月份从北京开始,然后波及到全国。而学区房入学政策调整的背后还是继承严控房价的大背景。
被“学区房”所折磨的城市远不止北京一个,全国所有重点城市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病症”,这就意味着一场在全国范围内“告别学区房”的风暴即将到来。
未来,如果其他城市一致跟随,全国学区房将彻底凉凉,以往市场炒翻天的“天价地下室”、“过道房”将彻底失去土壤。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淡化学区房已经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4月、5月,北京市住建委两次联合执法,连续曝光违法违规房地产中介机构利用“学区房”来炒作。而淡化学区房,让其失去学区溢价能力的还在于采用了多校划片这个“大招”。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指让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学区房降温。实际上这项政策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诞生,只是在等待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均衡评估。在当下无法实现教育均衡的情况下,多校划片是实现相对公平的的有力法宝,也对抑制学区房炒作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只要中央政府对抑制房价炒作的决心不变,则淡化学区房,采用多校划片的政策必将成为席卷全国的大趋势。
或许,我们真的要跟学区房说再见了!
最优质的教育在家庭
要想彻底淡化学区房还得我们从观念上去认清教育的本质。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下,要知道:最优质的教育从来都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而不是学校。也没有听说过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一定能抓住命运中的所有机会。但现在我们很多父母强行把学校和孩子以后人生的财富量强行画上等号,把自己的所有期望强行压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是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愿望。
或者把教育当作一门生意,期待投入的越多最后赚的越多。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如果品德有缺点,就如同一列走叉轨道的列车,行驶速度越快,破坏力就越大。但这些能教授给孩子的恰恰是来源于家庭和父母。其实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从来都是父母本身。
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包袱都甩给学校,也不要期待用今天的物资堆砌就能换来灿烂的未来。
所以,与其我们一心追捧学区房,还不如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北京突传大消息,多少人无眠!
定了!“鼓励保险资金进入长租房市场”这则爆炸性新闻,引起了所有关注楼市的人的关注。
6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正式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长租市场!
是的,你没看错,被称为“野蛮人”的险资,将有新的投资标的:长租房市场!它的到来,终将逐渐改变中国租房市场的格局!
要知道,大城市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以租房为生的。比如,深圳就有80%的人在租房,其中商品房占到32.4%,每年商品房的租金总量达到了216亿,这个数据是极其庞大的。
更让人吃惊的是,现在租房市场大都是短租,深圳的换租周期仅9个月,优质长租房源更是稀缺。而在现在流行的短租关系里,你不得不承认,房东就是老大。租金说涨就涨,说不让住就不让住,实在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家是一个人的港湾,而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除了自购房外,只有长租房能够给予。
退一步说,就算找到了可以长租房源,过高的价格也往往将人拒之门外。此前,某地产企业推出了长租公寓,10年180万租金。如此高的租金,无疑令无数人望而生畏,市场民怨沸腾。
现在,国家终于发出号令:鼓励险资发力,直击“租购并举”推进中的痛点——长租房源太少。截至2017年末,保险行业总资产余额为16.75万亿元。可以想见,有了险资这样长期稳定且成本相对低廉的资金加持,长租房市场局部融资难的问题将得到大大缓解,供应量将随之不断增加,房租价格下降也不会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险资,也将因之有了一个可以提供稳定较高回报的领域,这难道不是一个多赢的好事吗?
推进长租房等住房长效机制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了!
前段时间,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再次发出了烧焦的气息:
在杭州,98岁老奶奶亲自上阵摇号,“买来用于自住”;一名女性在摇号排队现场,由于体力不支晕倒。
在成都,7万人抢1000套房子,排队提交材料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深圳,一楼盘未售先红,开盘前先交500万诚意金才能获得摇号资格,房子起步价2000万,选房限时2分钟,否则视同放弃。
在西安,某楼盘摇号前日,“内定关系房”名单被曝光,其中不乏公职人员。截至5月28日,当地已进行了142人次的调查核实工作。
这一轮万人抢房的根源,在于限价摇号制造的套利空间。
限价扭曲了市场价格,摇号看似机会均沾,但两者一结合,就将抢房大战推往新高潮。摇到就是赚到,这就是限价与摇号制造的结果。
事实证明要像治本,还得靠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长效住房制度!而发展长租房市场、实现租购同权,就是建立长效住房制度的题中应有之意,是解决楼市困局的一贴对症良药!
一系列长效机制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租房可以落户和就近读书,银行推进“存房贷”和“按居贷”业务,险资也开始大举进入长租房市场......
房子流动性正在一点点减少,它的投资价值也在一点点丧失,也就是说房子的金融属性正在被剥夺,它最终将回归住房属性!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