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这是个炒股大时代,但它现在得躺下歇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7 0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个炒股大时代,但它现在得躺下歇会…》:对短期资金来说,创业板的注册制,大约长得和“某某券商彼此相亲”一个样,片尾曲都是“可惜不是你”,但小散们估计得再次“陪跌到最后”了……
以前要干两天的活,如今一天就能干完,既然完成了“涨幅预期”,那还不赶快扯呼?
能涨20%的,同样能跌20%,日内40%的大场面很快就能见到,收割会是一场风卷残云,屠杀即将开始……
注册制下游资会极度活跃,妖股赚钱效应会更惊人,同样爆亏也会更加惊人!
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逆袭”!》: 就在美科技股迭创新高、台积电披露将“加快3纳米、4纳米芯片研制进程”之际,8月26日,A股以半导体、互联网等代表的科技股却一片惨绿,当日创业板指整体跌2.13%,芯片概念、半导体板块均跌超4%。
虽然笔者也认为,短期的涨跌不代表中长期发展的大格局(笔者仍然坚定的认为,未来的A股大概率跟美股一样是“科技牛”领涨大盘),但短期内二级市场针对半导体板块的追捧有过热之嫌,部分企业估值过高,而中国发展芯片也不能一窝蜂。
但好消息是,8月24日,港股当中的美团点评当日股价最高涨10.93%,盘中市值超过中国平安,也直追工商银行。美团对平安、工行的逆袭,被认为是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超越。当科技巨头几乎要垄断美股市值十大宝座时,A股市值巨无霸被金融股主导的现实,意味着A股的行业权重结构存在显著的改善空间。由于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估值已达1500亿美元,此次在A股上市的IPO估值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A股权重版图要想改变目前的结构,就必须由一批科技巨头进入A股市场,在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完成市值权重版图的修正。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寻求在内地IPO,A股市场的行业市值权重结构正在渐进式的发生重大变化——在过去四年时间,代表A股的科技股的信息技术板块的权重占比,提升了接近四个点,其中,传统工业品的市值权重萎缩高达9个点。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这是个炒股大时代,但它现在得躺下歇会…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对短期资金来说,创业板的注册制,大约长得和“某某券商彼此相亲”一个样,片尾曲都是“可惜不是你”,但小散们估计得再次“陪跌到最后”了…… 以前要干两天的活,如今一天就能干完,既然完成了“涨幅预期”,那还不赶快扯呼? 能涨20%的,同样能跌20%,日内40%的大场面很快就能见到,收割会是一场风卷残云,屠杀即将开始…… 注册制下游资会极度活跃,妖股赚钱效应会更惊人,同样爆亏也会更加惊人!

                                 
1598488674528172.jpg
【博览财经研报】以前要干两天的活,如今一天就能干完,既然完成了“涨幅预期”,那还不赶快扯呼?
能涨20%的,同样能跌20%,日内40%的大场面很快就能见到,收割会是一场风卷残云,屠杀即将开始……
注册制下游资会极度活跃,妖股赚钱效应会更惊人,同样爆亏也会更加惊人!
内资大户主力成砸盘主力
8月26日A股普跌,截至收盘,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11.77亿元。
其中,沪股通净流入2.27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4.05亿元。数据显示,内资大户主力成砸盘主力。其中,机构卖出42亿,主力卖出195亿,大户卖出去271亿,散户卖出110亿,内资合计卖出618亿元。
此前一天,就在创业板爆炒之际,外资就已经悄然撤离深市,并结束了连续三天的净流入。相反,这批先知先觉的资金却在沪市调整时出现了净买入的情况。
截至最新的数据,创业板整体市盈率(TTM)已经高达68.51倍,而科创50已经接近80倍。理论上,这两者的估值并不低,而且创业板已经来到了一个历史相对高位。估值吸引力已经在下降;
又一场游资的快餐
跟踪本栏的朋友都知道,笔者对A股在“经济基础稳健,而改革创新加速”下的中长期走势是坚定看好的(注册制、放开涨跌幅限制等都是加速器),但对8月行情一直不太看好,总觉得行情当中少点什么(或许就是缺一股“领涨的主线”)。
虽然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绝对算得上A股未来若干年行情的一大主轴,但短期则更可能成为游资的“杠杆游戏”(现在虽然难以加资金杠杆,但新规则下的“放开涨跌幅限制”,实质上给游资加了“时间杠杆”,等于变相的增加了资金的短期操作杠杆)。
这不“一度面临退市风险”的天山生物,已经连续第6个涨停,涨幅130%。把时间拉长一点,近11个交易日,天山生物累计涨幅已经超150%。
追踪到资金层面也可看出,近期主要是游资在集中炒作天山生物,有数据可查的8月24日、25日均是如此。
8月24日,龙虎榜买入金额排名前四位均为游资席位卖出方同样集中4家游资营业部
有分析指出,天生生物的飙涨和牛肉价格的上涨有关。然而滑稽的是,天山生物目前一共只有596头牛,而且这些牛还没能卖钱。
上涨“可惜不是你”,亏钱“陪跌到最后”
创业板注册制,对A股而言,是百年大利好;
但对短期资金,只能当作“本周大利好”,拉抬一两天,炒完快撤;
别问我为什么,北上骚资金已经在悄悄的撤了……
他们都跑了,你还守着,是粉了“银河之星”、还是关注了“马之鑫”?
对短期资金来说,创业板的注册制,大约长得和“某某券商彼此相亲”一个样,片尾曲都是“可惜不是你”,但小散们估计得再次“陪跌到最后”了……
多家参与新创业板新股申购中签的私募透露,在注册制首日大涨之后,都选择了落袋为安,收盘后都忙着“做盘算”。
有私募称,我们参与创业板打新主要是套利策略,早上开盘一个小时内,就将网上打新获配的新股都卖出了
两天涨20%的,妥妥的低位垃圾股
本周的创业板比当时的科创板更为火爆,其实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在开户条件中创业板交易账户只需20个交易日账户资产日均10万,而科创板则需要50万的门槛。这意味着,创业板的投资者可能要比科创板的多不少。
从短期来看,情绪的迸发固然能够支撑股价在几个交易日内走强,但决定股价走势的根本还是上市公司质地。
这一批创业板新股远不及科创板第一批,但比科创板更猛,韭菜大军肯定贡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从此前两天的表现看,首日坚瑞沃能、田中精机、天山生物、中潜股份这四只个股涨幅达20%,第二天达到10只,其中坚瑞沃能和天山生物两连板(二者都是一度濒临退市的股票),他俩的连板成功的带动了游资和散户齐心挖掘其他“垃圾股”。
两天涨幅达到20%的股里都是不折不扣的低位垃圾股,总市值普遍低于30亿。
此外,N康泰更是生动的一课:一边是5000元中签变成15万,另一边是追进去血亏61%,对心脏是巨大的考验。
创业板注册制第一天, N康泰发行价10.16元,尾盘涨到最高308元,直接飙升了30倍,但收盘跌回到118元。这大起大落太刺激了,币圈都要甘拜下风!
一张网友晒的图,买在最高点附近300,收盘爆亏60%,直接关灯吃面!这可谓A股史上有意义的一笔交易,投机气氛到峰值了。
放宽涨跌,妖股的赚钱效应惊人,爆亏会更惊人!
深交所党委书记王建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成功之后,会向全市场来推广注册制,这是连续第二次吹风了。
笔者认为,如果创业板注册制运行稳当,2021就能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极端情况下,如果外部压力够大,不排除“创业板试点半年后”就全市场实行注册制的可能性!)
A股市场的改革,比想象中快得多,注册制在加速、那么,所谓的“全面退市”也必然不远。
搞不好全面T+0,放开涨跌幅限制也会跟上,不要低估决策层的决心!
美股的长牛,美国的国运,都是散户血泪浇灌出来的
再说一遍:注册制下游资会极度活跃,妖股赚钱效应会更惊人,同样爆亏也会更加惊人!


                                 
                                           决策参考
                 



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逆袭”!                 
【研究员】:田文
结论:8月24日,港股当中的美团点评当日股价最高涨10.93%,盘中市值超过中国平安,也直追工商银行。美团对平安、工行的逆袭,被认为是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超越。当科技巨头几乎要垄断美股市值十大宝座时,A股市值巨无霸被金融股主导的现实,意味着A股的行业权重结构存在显著的改善空间。由于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估值已达1500亿美元,此次在A股上市的IPO估值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A股权重版图要想改变目前的结构,就必须由一批科技巨头进入A股市场,在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完成市值权重版图的修正。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寻求在内地IPO,A股市场的行业市值权重结构正在渐进式的发生重大变化——在过去四年时间,代表A股的科技股的信息技术板块的权重占比,提升了接近四个点,其中,传统工业品的市值权重萎缩高达9个点。

                                 
博览财经分析】就在美科技股迭创新高、台积电披露将“加快3纳米、4纳米芯片研制进程”之际,8月26日,A股以半导体、互联网等代表的科技股却一片惨绿,当日创业板指整体跌2.13%,芯片概念、半导体板块均跌超4%。
虽然笔者也认为,短期的涨跌不代表中长期发展的大格局(笔者仍然坚定的认为,未来的A股大概率跟美股一样是“科技牛”领涨大盘),但短期内二级市场针对半导体板块的追捧有过热之嫌,部分企业估值过高,而中国发展芯片也不能一窝蜂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而到2025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即这6年时间里,自给率翻一倍以上。
虽然国产芯片替代空间巨大,但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在科创板或者创业板或者在其他地方上市的个别企业估值过高,“现在大家赚钱赚得有点着急,太容易了”,这不是好现象。现在就谈中国半导体逆势而涨可能还太早。“三、四季度以后,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半导体到底是增长还是放慢。”
“中国神网”横空出世
8月26日晚,11家上市公司公告参与投资成立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这11家公司分别是东方明珠、贵广网络、华数传媒、湖北广电、歌华有线、广西广电、天威视讯、电广传媒、吉视传媒、广电网络、江苏有线
从主要股东结构来看,新成立的中国广电股东阵容豪华。国家电网旗下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和阿里巴巴皆出资100亿元,持股比例为9.8813%,而最大的股东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出资额则高达516亿多元,占股51%。按此计算,中国广电的总投资额将超1000亿元。
受外围环境影响,国内5G近一年时间处于相对低调的状态,推进的速度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中国广电的成立可谓是5G行业年内最重磅的事件。
过去一段时间,5G板块的整体表现相对平淡,那么中国广电网络的成立是否能够带来一些刺激呢?分析人士认为,存在这一可能性。而涉及到这个题材的板块又包括广电网络运营商、光模块、IDC、云计算、PCB、IC载板、服务器/路由器、广电设备、网络可视化、高清视频、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11个行业
全球科技股抱团:A股有显著的改善配置空间!
新上市或拟上市公司中受资金关注的,也大多指向了科技巨头。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最近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该集团正在接受辅导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上市辅导。
由于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估值已达1500亿美元,此次在A股上市的IPO估值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A股权重版图要想改变目前的结构,就必须由一批科技巨头进入A股市场,在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完成市值权重版图的修正。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寻求在内地IPO,A股市场的行业市值权重结构正在渐进式的发生重大变化
新高新高再新高,这正是美股科技股的“日常”。 韩国股市的“七公主”包括生物科技公司Samsung Biologics、Celltrion,电动车电池制造商三星SDI、LG化学。今年以来,“七公主”的股价平均上涨了90%,超过了FAANG。
而A股也有消费科技医药龙头成为王者,看来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特例。
当科技巨头几乎要垄断美股市值十大宝座时,A股市值巨无霸被金融股主导的现实,意味着A股的行业权重结构存在显著的改善空间
今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登陆A股市场,将显著影响公募基金的持仓,同时带来潜在的行业配置机会。
其实,如果合并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巨无霸,中国科技股的权重占比相对于美股市场可能是合理的
构成美股市场主力的是:苹果、Facebook、亚马逊、奈飞、微软,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仅这六大公司的市值合计超过7万亿美元,相当于标普500强总和的四分之一还多
与美股市场特点不同的是,占据中国A股市场市值巨无霸宝座的,是一批代表传统经济模式的金融股。
目前金融地产业的权重和传统工业品的权重较大,金融地产市值权重占比为23.9%,其中金融板块就达到21%;传统的工业品部门,能源、材料、工业、公用事业,总计占比为30.19%消费品部门,包括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占29.3%的权重;而信息技术行业在经历了2013-2015年的大涨之后占比明显提升,达到了15.9%
而在2016年底,金融地产业的权重占比为22.8%;传统的工业品部门权重总占比为39.5%消费品部门,包括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占25.7%的权重;而信息技术行业在2016年底为12%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过去四年时间,代表A股的科技股的信息技术板块的权重占比,提升了接近四个点,其中,传统工业品的市值权重萎缩高达9个点
美团逆袭,是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超越
近期,出现的好的变化是——
8月24日,港股当中的美团点评当日股价最高涨10.93%,盘中市值超过中国平安,也直追工商银行。
美团对平安、工行的逆袭,被认为是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超越
(七夕开房费都能分期了,美团就是美满啊……)
1598488776998975.jpg
事实上,中国科技股在港股市场的估值提升,被认为是美国科技股牛市的翻版
根据汤森路透旗下理柏(Lipper)此前的研究数据显示,美股科技巨头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续走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科技基金的发行,巨量基金涌入美股市场,并优先配置六大科技巨头的股票
港股的情况也大致类似,在中美科技战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内地基金公司密集推出科技基金,进入2020年以来,A股公募基金产品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科技主题基金频频引爆市场,爆款基金已不再是一线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的稀缺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A股大量爆款基金在2020年先后涌入市场,将极大利好港股龙头,根据基金募集说明书,这些爆款基金普遍性的规定,最高50%的仓位配置港股市场。
在许多基金经理看来,买中国科技巨头就去港股已成为一种理念,港股的科技股成色质量更高,具有极强的稀缺性,由此也推高了港股科技巨头的估值。
总结
据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1%。相关部门正加快部署,引导创新要素投向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创投、风投等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提高中长期贷款等支持企业创新。南京、上海、成都、珠海等地正加快制定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图,谋划一批千亿级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资金、人才支持细则,培育创新生态链,加速打造中国“芯”高地。
在国产替代这一主线下,整个芯片产业链高成长性、高景气度,具备相当高的确定性。拉长周期来看,虽然芯片相关板块高估值带来的波动不可避免,但半导体高景气度以及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逆,而在未来两三年半导体行业也都将是快速发展的行业。


                                 
                                           焦点透视
                 



科技兴国:酒桌上的巴掌、“清北对口街道办”与德国的技工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一个银行的新员工,因为不能喝酒,在职场上受到了排挤,甚至遭遇上司的“巴掌”。北大软件工程硕士去了乔司街道办;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去了仓前街道办;北大生物学博士去了五常街道办…….. 中国科技要实现“三星”那样的“逆袭”,或者成就更多的“中国华为”,从科研人员到高级技工等人才都是“第一道坎”,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天朝还有很多“五关”要过。更多的“六将要‘斩’”……

                                 
【博览财经观察】最近一个吐槽喝酒的帖子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说的是一个银行的新员工,因为不能喝酒,在职场上受到了排挤。
在中国,各种求人办事似乎都要喝酒,好像宣示着不喝酒,就办不成事一样。
有意思的是,最近的A股茅台股价也是节节攀高,涨到了1700元,相比于去年,涨幅近一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股。
另外,茅台酒的市场价也被不断抬高,1499的出厂价,市面上,已经卖到了2800,溢价也是近一倍。
对此,有人抱怨,请人办事,茅台酒两瓶,2800一瓶,软中华一条,饭还没吃,就已经花掉6000了。
还有人说,茅台的市值与英特尔相当,我们为什么不把茅台卖了,买下英特尔?
1598488858979610.jpg
茅台,无论是官场,商场,都是硬通货。
问题是,茅台除了产酒,还能干嘛?
能把航天器送上天,还是能把芯片做到3nm?
但英特尔、以及代工厂台积电可以。
日前,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镇球透露,目前台积电7nm工艺有超过140个产品在生产,同时,台积电还持续投入7nm+和6nm工艺
同时,到目前为止,台积电已经为全世界提供超过10亿颗芯片。2021年,台积电最先进的3nm工艺产品可以出现在市场上,并于2022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美国的股市,排名靠前的是苹果,谷歌,都是一等一的科技企业
中国的A股,只有白酒龙头,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芯片龙头,健康龙头,科技龙头,军工龙头。
于是,我们就看到,我们喊科技强国那么多年了,很多方面还是被人家卡着脖子
整个现代史告诉我们,只有科技,才能强国。
没有人是靠喝酒强国的。
而一瓶茅台酒,不仅灌醉了中国人,也灌醉了中国人的科技梦。
至于我们的科技梦什么时候才能醒。
我想,大概是茅台酒降到100元的时候……
1598488955878717.jpg
但实现“三星”那样的“逆袭”,或者成就更多的“中国华为”,从科研人员到高级技工等人才都是“第一道坎”,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天朝还有很多“五关”要过。更多的“六将要‘斩’”……
“清北”教育,为“街道办崛起而读书”?
前两天一张图片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杭州余杭区基层单位的录取名单上,是48名清一色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其中9名去了街道办。
1598488980409642.png
北大软件工程硕士去了乔司街道办;
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去了仓前街道办;
北大生物学博士去了五常街道办……..
十年寒窗,最后去窗口盖章,清北学霸们的选择让很多人失望,甚至有人讽刺:
一定要努力读书上清北,才有机会考余杭的街道办事处。
余杭区的澄清也很快出来了,这其实是2018年的录取名单:
1. 这是定向招聘,很多人是其他地区的选调生;
2. 这些人主要是冲着杭州和用人单位待遇而来,不屈才。
但余杭的官方回应,还有没说完的地方——
博士享受副处级待遇、 硕士享受正科级待遇,年薪30万-50万;
表现良好的,提拔副处领导干部。
30万-50万,几乎是上海同等职位薪酬的两倍。更不用说副处级的提拔机会了,现在硕士考上公务员,基本都是定级科员。
对于不想要编制的人,余杭还推出了政府雇员灵活用工
事实上,这48位清北硕博只是当年人才引进的一部分。
2018年,余杭区通过“清北招聘”和“海外招聘”,共吸纳了96名政府高知人才,报录比是1:27
就在这年,杭州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还是这一年,余杭区GDP首次超越萧山,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
到了今年,余杭区人才引进政策不再针对清北定向引进,而是放宽到了双一流高校,学历、年龄、岗位要求更细化细化。
引进人才降维,对应的是待遇降级
博士给事业正科待遇,硕士事业副科待遇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余杭招聘政府雇员的目光已经由海外百强高校毕业生,转向北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实务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对其工作经历、专业技能都有较高要求。
余杭不再唯清北为贵,背后的原因相当豪横,他们说:“清北”的学科设置,已无法满足余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但你千万不要觉得清华北大这些学霸们屈才了!
事实上,“体制内”一直以来就是清华毕业生重要就业去向;北大也是如此,像戴威这种学生干部去创业的,绝对是北大的非主流。
以2018年为例,清华就业的学生中,超过11%的人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北大更高,超过了20%。
这还仅仅是党政机关。
余杭给这些公务员的工资,也是他们在市场上的最高价。7月份的一份榜单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全国第一:
10818元。
这样一比,就知道余杭区薪酬的含金量了吧。
未来科技城甲级写字楼里的“白领”,收入的绝对值未必比得上街道办的事业编。
这和浙江严格执行收入分配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有关。
2019年浙江省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乡镇干部经济待遇要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
20%仅仅是底线
余杭是怎样一位土豪,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全国卖地第一区;
浙江、杭州经济第一区;
阿里巴巴、蚂蚁科技总部所在地。
2019年,余杭区GDP近3000亿,比青海全省还高一点,是西藏的两倍;财政收入726亿,只比海南低一点。
726亿中阿里和蚂蚁贡献了多少,余杭区心知肚明。他们要做的,也很简单:培养和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余杭有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光去年一年就认定了444家,和这些企业打交道,不能再用传统的套路了。
现在余杭区,就是把“每天喝5场酒”的公务员,换成了清华北大的学霸
但不一样的是,高新科技企业,一般人容易看走眼。
政府必须有VC(风投)的能力和眼光。
一个月前,余杭专门为这两年揽回来的学霸们推出了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菁航计划”,请各种企业家来给他们上课,帮助他们加速融入余杭,发挥作用。
他们第一期的内容,两位清北计划学院分享的内容分别是:
产业平台培育行业冠军企业的思考;
从产业基金的视角进一步谈如何培育冠军企业
余杭区的思路,非常清楚了。
2018年,余杭甚至用50万元年薪招到了一位美国雇员,美国人墨哲思入职余杭经开委,还拿到了余杭区第一张外籍人员市民卡。
他帮助余杭区与犹他州创业中心、霍尔实验室等机构建立了联系,直接对美国人招商引资了。
所以余杭区根本不是在招公务员,而是招VC(风投)的工作人员。
VC给30、50万的年薪,贵吗?
中国应尊重技工,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
但就在“杭州的街道办”对口“清北”同时,俺们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却对技术工人的低薪视而不见……
国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术工人的待遇却迟迟没有改善,导致国内的制造业,似乎目前后继无人,很多小工厂招不到人,很多这一行的人纷纷转行。
这一行,累,脏,穷。培养一个熟练的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级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这一行在失血。
为保持经济竞争力,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支撑“中国制造”的工业技师)。”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处理好工匠精神与技术工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年来,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但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视,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
下面给大家来讲一个真实又普遍存在的例子:
一个朋友从2003年开始就做数控慢走丝加工至今十五个年头了,现在在北方直辖市一家国企当管理,开始的时候干这行很自豪,模具行业当时是很吃香很高大上的行业,回家说起是干模具的人家都会高看你一眼,因为当时的普工工资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而2004年开始干慢丝这行已经每月拿到5000+的薪资待遇了,随着货币的不断贬值和人工的上涨,普工现在每月工资较之前都翻了6倍以上,而我们这行的平均工资翻了不到一倍,回家都不敢说自己还在干老本行,连年的熬夜身体也垮了,连当初心里唯一自豪的薪资待遇也没优势了,东西越做要求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机械是一门需要沉淀的专业,苦累脏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非凡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坚持下来了的最终结果也无非就是还有个“工程师”的光头衔罢了
德国是怎么样对待技工的呢?
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
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
1、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
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2、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
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
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
3、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
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
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再看看德国的福利
1、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首先,在劳动保护政策方面,国家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让18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节假日上班,禁止让孕妇在产前六周,产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德国人严格遵循节假日不上班的规定,到了礼拜天,连商店都关门了,商店的服务员说,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权。
2、德国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
德国人现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德国现在的情况是,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数是这么算的:双休日102天,再加40多天的带薪假,还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再休20多天。
在德国,一旦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则由政府先支付给员工。企业欠员工多少钱,政府就给职工多少钱,先让职工回家,接下来的事就变成了政府最后一次工资,和违法企业之间的事。德国政府先出动警察局、检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3、企业欠薪 政府先还
在德国,一旦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则由政府先支付给员工。企业欠员工多少钱,政府就给职工多少钱,先让职工回家,接下来的事就变成了政府最后一次工资,和违法企业之间的事。德国政府先出动警察局、检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4、德国劳动局为工人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德国还成立了由工会、雇主协会和国家公务员代表各占1/3的各级劳动局,负责向工人介绍劳动岗位,提供职业咨询,促进职工教育,组织进修和改行培训,在改行培训期间,劳动局要为进修和改行培训的工人提供无息无偿的补助、信贷、生活费。一句话,德国的劳动局不是一个只收钱不干活的摆设,而是真正为职工服务的组织。
5、夫妻分居也有补助
假如夫妻不在一个城市里面工作,丈夫为了去另一个城市读进修学校而跟妻子分居,如此国家要给钱的。另外,工人回家探亲,路费由劳动局支付。假如工人不想两地分居,要妻子搬过来,全家都搬过来,那么,行李搬运的费用也由劳动局支付。
6、工资只加不减
在德国,工人工资的变动只能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即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即使企业倒台了都不能减。假如企业真的破产,那么最后一次工资就由政府支付。德国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网极其严密。它保障了联邦共和国公民的生存,并在他们面临疾病、工伤事故、失业、残疾、衰老以及死亡风险的时候,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障,从而使得联邦德国成为战后世界中最大的社会福利体系。
7、享受优越的社会保障
失业保险方面,凡在失业以前三年之内交过至少360天义务保险的工作者,只需缴纳费用的一半,即可领取失业保障金。如果你是一个有孩子的父母的话,如果你需要抚养子女,你可以领取最后工资的68%。如果要是你不养孩子,就只能领取最后工资的63%。但最多不能超过832天,在这期间,你无需纳税,在2年零100天内你是可以不纳税的。 在医疗保险方面,雇员只需缴纳一半的保险费,其配偶和子女均有权免费享受这个福利,一人交保险全家吃(子女没有工作)。在养老保险方面,凡年满65周岁的男性和年满60周岁的妇女,只需有15年缴纳过一半的保险费(相当于七年的保险费),就有权利享受正常养老金,等于最后净工资的2/3,任何人都一样,总统、总理和小学校园幼儿园阿姨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最后工资的2/3。
8、职工工伤可得赔偿
在工伤事故保险方面,职工无需缴纳保险费,一旦发生事故,由保险机构负责提供全部赔偿金。另外,一旦出现工伤事故,老板就要赔钱。因此,德国的机器一般都很安全。如果机器太危险了,老是发生工伤事故,老板赔不起,还不如把这个钱省下来造机器,增加安全性减少污染,这样多划算。因为,一天到晚赔钱,老板受不了。
9、孩子生得越多补助越多
不管收入状况如何,德国人可以享受每个月为第一个子女领取50欧元,第二个子女开始就上升为100欧元,老三就是250欧元,老四是500欧元,老五1000欧元,老六2500欧元,老七的时候就是5000欧元。这个钱每月都可以拿,一直到孩子年满27周岁!
有话说:
1. 当下经常可以看到“实干误国,炒房兴邦”的言辞,虽有失偏颇,但不失为现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尴尬的现状
2.整个社会对制造业的意义认知并不高,技术工人的待遇与普通工人的待遇并没有根本的倾斜。
3.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并不高,社会地位低下,大多数工人兄弟心里也有一定的自卑感。
4.政府对工匠精神还停留在口头表达的阶段,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如果有措施也是先从国有企业开始,这也加剧了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和流失。
5.当前经济形式下,一个技术工人根本养不了一个三口之家,这也打击了这部分人的信心,和行业的人才断层。
6,离开这个行业很容易,但要是培养一个从业的人才,可不是分分钟的事,到头来损失的还是社会,国家。
制造业工人10年前和现在的对比,有些心酸...
在制造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年在制造业经历的一路变化,不禁感慨万千…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结果?
技术工人没有尊严,拿什么谈“工匠精神”
如今,我们看到了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看到了央视开始报道制造业,这些都让我们制造业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我们更希望,制订政策、关乎制造业命运的那些专家、学者、官员,能深入基层了解制造业的苦与痛,别再只讲好话、空话,制订一些脱离行业的方案。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笑容灿烂的制造人,我们希望看到充满生机的制造企业,我们希望看到强大的“中国制造”!
要让工匠精神立起来,首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让技术工人包括所有诚实劳动寻求生存发展的劳动者,真正能够安身立命,有尊严、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发展、好的前途。只有实现劳动真正光荣、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长之基,才能发扬光大。
人类社会是靠人的劳动发展起来的。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有体力、脑力之分。尽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但人类社会仍离不开体力劳动,而且体力劳动的技术含量会是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技工与匠人。
曾几何时,在我国,“劳动者最光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仅是响亮的口号,也外化于相关制度、内化于人们的行为中。
爱岗敬业的掏粪工时传祥、售货员张秉贵、铁人王进喜、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众人瞩目、景仰、学习的榜样。那时工厂的八级技工,是企业的“牛人”、众人眼中的能人,其经济、社会地位之高,足以证明“劳动光荣”绝非虚言。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变,权力与金钱成了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人们视能赚大钱、能飞黄腾达者为“能人”“成功人士”,这些人也往往是社会名人,为社会所推崇,而那些默默耕耘、诚实劳动的匠人以及身怀绝技、身手不凡的技工、“土专家”则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为人所不屑。
长久以来,在一线劳动似乎已成为“不光彩”“没出息”的代名词,企业工人中稍微有点出息的或者说最好的出路似乎只有进入管理层。已持续多年、困扰企业多年的“技工荒”,不能不说与这种社会现实有关。
即使在“金蓝领”逐渐吃香的当下,技术工人仍在不断流失。不难看出,在企业的待遇、地位低,缺乏劳动获得感及荣誉感、个人尊严感、社会认同感,是主要原因。的确,近年来在企业,尽管一些技工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与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相比,其“低人一等”的地位并无多大改变。
一位国家级技术大师的感受尤为真切:无论技术多高的工人,都得受哪怕职位最低的干部管理,只要带“工人”二字,就没有发言权,岗位可被随意安排,任务可被随意增减…最终其只好通过借调到机关培训部门来提升尊严感。
由此可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在正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依然根深蒂固,它固化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中、社会价值中,进而固化在人们的观念里。
现如今,高考仍是大多数学子寻求好前途的首选,每年此时,数百万考生包括老师家长挥汗如雨、准备冲刺的场景都会重现,每年对高考考生及考试现场的种种“保卫战”都会上演。
即便是那些选择职高的学生或家长,又有多少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无奈选择的?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发扬工匠精神恐怕是奢谈。
诚实劳动、敬业爱岗、专心致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之基。尤其是当今中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强国、实施工业4.0战略,都离不开大量技术工人的支撑,也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
而要让工匠精神立起来,首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让技术工人包括所有诚实劳动寻求生存发展的劳动者,真正能够安身立命,有尊严、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发展、好的前途。只有实现劳动真正光荣、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长之基,才能发扬光大。


                                 
                                           观察与思考
                 



工程院院士: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编者注:最近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名员工集体离职;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某科研人员遭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实名举报;云南中科院员工帮助孩子竞赛论文造假。。。 中科院作为我国顶级学术研究机构,近来肥皂剧频出,在中美科技竞争白炽化的今天,不禁令人陷入深深地忧虑! “在古代,那时没有科技部和教育部,也没有各种支持科研的基金,但是我们却有这么多的伟大发明;可现在,无论是科技部、教育部还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在科研投入上不差钱,这么多钱为啥就砸不出创新来?!” 之所以抛出“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颠覆性技术难以实现”的观点,徐匡迪说,这正是由颠覆性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在新想法、新技术冒尖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而我们国家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都是搞专家评审制,专家们坐在一起评审、投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创新想法的项目给投没了。 …… 本文原系国家级科研机构负责人的自述,作者看来,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深藏危机,如果继续跟班式搞科研,中国科研就没戏了。

                                 
博览财经观察】本文原系国家级科研机构负责人的自述,作者看来,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深藏危机,如果继续跟班式搞科研,中国科研就没戏了。究竟是一家之言,危言耸听,还是切中时弊,忧患实多?
我们在科技服务多年的经验中,深感担忧和压力。科研经费高,基础研究薄弱,长期可持续研究少,没有基础共享机制,大量重复科研,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好技术离市场太远,科研团队转化能力弱,市场需要挖掘不充分。
如此种种,虽乱象多,但也是我们团队前进的动力,聚沙能成塔。共勉。
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我30出头就当上教授,35岁当副所长、40岁当所长,应该说发展得很顺。所以我并不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如意或有什么恩怨才这样说,绝对不是。我其实玩得还比较好,可是如果到了我孩子这一辈还是这个玩法,那就太浪费生命了。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研的朋友,其实也都做得挺顺,但当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到了最后比较酣畅的时候,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产生深深的忧虑: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
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所有改变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东西,有哪些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的?你再说我们是一个有影响的科技大国,依据在哪里呢?
跟班式研究盛行害人不浅
我们科技工作者也很郁闷:中国人特别勤奋,我们比国外的同行都辛苦,和他们交流的时候觉得一点不比他们笨。还有,国家给我们的钱也挺多,投入的人力更不比他们少。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制约我国科学研究的,是流行的科研方式——跟班式科研,说的恶心一点,是奴才式科研
跟班式科研的特点是:不去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紧跟国际热点,为大牌科学家的理论作无关紧要的修补,有一点成果便自称“重大突破”、“国际领先”;或者紧盯几本流行的科技刊物的研究,改头换面、添油加醋也攒一篇发在影响因子很低的刊物上。
这种研究,作为研究生起步时学习与训练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作为独立工作以后还这么做,就很可悲了。更可悲的是,由于这种研究方式发文章快、“效率高”,其从业者甚至很快成为科研价值的评判者,并将“从文献缝隙里找方向、以文章数量与引用为标准”等作为科研工作的正途。久而久之,那些课题时髦、文章多的人就大红大紫、名利双收,而那些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的人反而成了孤独的异类,甚至被打入冷宫
现行的考评政策与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背道而驰
我们国家现在的研究大致分几类:偏基础理论的研究,偏应用基础的研究,面对工程的技术开发。每一样东西都是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
就说基础研究吧。基础研究属于科学部分,它是以探索真理为终极目标的。我觉得基础研究可以和艺术类比,就是说它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自然界,以不同于别人的思路来理解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倡导创新的精神。就像艺术,它也有不同的形式和载体,但它真正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去创造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个过程本身。与此类似,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我只是去做这个创造,并不在乎我最后能创造出什么,但是我是在试图与你不同——我不是给谁拍马,也不是去给别人抱大腿
与众不同,这本身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假如说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的崇尚——我就是要做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这样一个人的话,这个民族的希望就来了。在我看来,追求“与众不同”才是科学真正的价值。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看,基础科学的研究短期内没有任何真的用处,它就是通过创新得出来的结果,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去理解自然本身,从而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所以说,基础研究应该是个品位问题,绝对不能说拼数量、靠模仿。假如说靠模仿、以数量取胜,就脱离了它的本真。
但是,我国现在所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不鼓励你去往这个方向上走的。我们也口口声声说创新,但创新的标准,是看谁发表的文章多
我多次作过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委,也当过学科组的负责人,在评审的时候,说来说去,大家最后还是看你发了多少文章、文章引用数这些东西。我们的国家科技奖,每年都兴师动众、请数千名专家评来评去。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不用找我们这些科学家评,你就从中关村找几个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评,评的结果肯定会和我们评的高度一致——不就是数数嘛!
大家都在这个圈里混,都知道怎么样能够多发文章、快发文章。假如说你在这个领域很牛,你提出一个原创理论,比如说一个人的相貌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那我马上跟着你这个思路来:我看确实是这样的,但偶尔也有不同,比如你说决定因素是65%,我说经过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67%,对亚洲人来说是63%。这类成果很好宣传,一方面我搞的是“世界的主流”、是站在“世界的前沿”,而且是对现有最权威的理论的突破。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这种工作有用没用呢?有用。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契合科学的精神呢?不是的。但是这种工作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当然,抛开利益来谈科学精神、科学价值是不现实的,不能让每个人说为这个东西去殉道。也许一开始要老师教我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比如坚持做学科的难点、甘坐十年板凳冷,等等;但当我在坐十年板凳冷的时候,其他同志该拿到的全都拿到了、该当研究员的全都当研究员了,我还在辛辛苦苦当助研——你说那谁坐得住啊!当然坐不住——我也不傻啊,你那样糊弄事我也会干啊
所以,整个就把方向搞偏了。后果之一就是:与我们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最终价值南辕北辙。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民族的科学素质——敢于用别人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思路理解问题的气质,彻底消解了。
现有的学科体系被冲击得七零八乱与重大科学突破越来越远
还有一个对我触动很大的是,最近各个大学都在争建世界一流大学。我就问他们:建世界一流大学,以什么为指标呢?他们说主要还是以论文为指标。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现状:一个国家的科学体系应该有一个完整合理的布局,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能有什么顶上去。而现在以论文为标准的话,大家一定会偏到“哪个热、哪个好发文章”的领域去
比如说,搞航空材料的,可能就都偏到纳米去了,因为那一块发文章快、文章引用率高。但是说起材料,我国是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时又是最大的钢材进口国,应该在钢材研究上下功夫。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去参加高铁的讨论,比如高铁列车的轮子、转向架,我们国家能不能做呢?好像是能做,但是做出来又不太敢用。国外的一个轮子要经过各种载荷下的检验,他们多少年都在做这个玩意。但要在中国这么个做法,可能没等实验做完你就被所在的学校、研究所辞退了,因为你多少年都在做一个又不热、又不时髦的东西。这样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有用的东西没人做,做出来的东西其实没有太多用处。
另外,它会把我们现有的相对完整的学科格局都会打乱。按道理说,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帮人在那里弄,弄的时候当然也要注意学科的更新,但大致上一个学科的格局还应该在那儿,更新也应该是间接的、渐进式的。但在现有的考评体系下,大家一看哪个地方热,就哗一下都跑那去了,把一个学科的体系冲击的七零八落、东倒西歪,剩下的就是一些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在那里坚守、呼吁。这样,下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就和你无缘了,因为人都已经跑光了。
每一个重大的突破都是需要经过一个不出重大突破的相对困难的沉默期,比方说十年二十年,这就需要有一帮人顶得住。像在国外,经常有的人十年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发现,但是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声望,个人收入并不受这个影响。大家都觉得他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智者,只是说他还没有到时候、拿出东西而已,对他非常宽容。
我们现在也说宽容,但各种与物质、与利益相关的都不是宽容的,所以就养成跟班式的研究。这是大多利益的约束条件下优化的结果,不能怪科学家不讲良心——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他必须往这个方向走啊。
你要想这件事的话,就会觉得很可怕:跟班式科研不仅冲乱了现有的学科体系,还使得新的重大突破与我们越来越远
久而久之我们的科学家会丧失科学鉴赏力
跟班式科研损害的,还有科学家的鉴赏力。
就拿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来说吧。自然科学基金分几类,青年基金这一块,看的还是申请者的基本素质,我觉得它不会有恶性引导;但是当你申请面上基金和重点基金时,就不一样了。你要申请面上基金,就要证明你在这个圈子里小有影响,就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证明;当你要想去申请重点的时候,你就要拿出更多文章,证明你是这个圈子里能够数得出来的几个人了。总而言之,你要有文章,要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文章。
另外,无论是青年还是面上、重点基金,申请者都要说热点的话题、流行的话题,因为评委们会觉得:哦,这个人对前沿现状比较了解。你要是说一个冷门问题,很容易引起意见分歧。虽然基金委也有异议的项目,但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异议项目需要几个评委一起联名提出,认为它真的好。但是,说句实话,我在那里开了七天会,那么多项目,看那些“差不多”的项目可能都来不及,根本没精力去看看被别人枪毙的项目里有没有金子。
而且,只要是原创性的项目,就一定会和某些评委产生冲突。比方说异议项目拿到我手里审,我过去的工作证明这个杯子是圆的,你却说这个杯子其实不能够用“圆”来形容,而要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那我这个评委本能地就会反感,本能的就会给你挑刺。但是你假如说:徐老师说杯子是圆的,这个理论真的很伟大,但我想在这个基础上看看它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圆、或者百分之九十九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评委一看心情就很顺,就容易给你打勾。
因此,凡是原创的东西就会冲击大家现有的观念,甚至会冲击到某一派人——他们过去已经靠这个获取过利益。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被PASS 掉的申请书,理由就两句话:“研究队伍不合理,建议不予资助”——其实评委们并没有去深入地了解,就是很武断地给你弄掉。
这样久而久之,最后会让我们的科学家丧失对科学的鉴赏力。现在去开会评审的人,应该都是有帽子、有职位的人,但是你和他们来交流时会发现:不管是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审美或是对学科本身的整体把握,你会发现他们的能力越来越弱
我经常拿基础研究和艺术创作来做比较:现在我国不光没有创造艺术的,而且缺乏有艺术审美力的鉴赏家——科学也是这样。结果就是:你画出来的画那我一定觉得不如印刷品,后者多么规范、多么与国际接轨啊,你那个曲里拐弯的啥玩意儿?
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鉴赏力丧失,怎么还能创新?
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陷入一个往下坠的状态
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现在成为大牌科学家的这些人,恰恰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最早“觉悟”的,所以走得最快,现在可能已经是院士、或者某些部门的科技负责人了。这些大牌科学家也许在夜半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也有些不妥,但是你要是公开说,就真的是动了他的核心利益,所以这种话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
所以我们的科学圈里有这样一个怪异的现状:当他(她)有创造力真正能做科研的时候,是在以利益化的方式在做科研;当他(她)做到功成名就,立马会反过来再去做一些真正的科学工作。但说实话,当人超过了五十岁,已经很难做出像样的成果了
为什么说基础研究年轻的时候容易出成果?因为年轻人没有框框、无知无畏、敢想敢做。而成名的科学家脑子里装的书太多、看的研究报告太多了,头脑里有太多“正确”的条条框框了。但是,科学的很多突破都是在这些看似“不正确”的地方出现的。所以许多院士以前是按错误的模式在走,等他当上院士、觉得不再图什么了,反过来再做真正的科研的时候就晚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创造力了。
而更多的年轻人,还必须像他(她)的老师一样这么走,因为假如你过早地去钻研真问题的话,你就会被淘汰。所以你要想早点功成名就,也得去复制你老师的模式——以最快的方式爬到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再去悟道。
所以这个事情谁也不好捅破。并且这些人现在已经是占据这样的位置,即使他半夜醒来心里偶尔会惊悚一下,但是他会绝不认账的。
因此,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陷入一个往下坠的状态。对于基础研究的那些引导、激励措施,其实是在加速让科学下坠——这真的是一个灾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声: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出席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做主旨报告时,表达的一则个人看法。
这个论坛的主办方是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与会代表近200人,来自海内外的院士就有40多人。
所以,听徐匡迪做报告的台下听众,有相当数量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国家科学基金委的负责人——在各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中,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
哪个科研项目可获支持,扶持力度多大,院士们都是具有“话语权”的评审专家。
或许是徐匡迪感到“个人意见”说出来后得罪人,发言末了,他频频向台下的学术同道们作揖,而他得到的则是全场长时、热烈的掌声。
创新的“顶峰”是什么?正是颠覆性的技术。徐匡迪的报告扣住这一主题开展。他认为,作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沿技术,真正的颠覆性技术具有两个共性:
一是基于坚实的科学原理,它不是神话或幻想,而是对科学原理的创新性应用
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并非设计、材料、工艺领域的“线性创新”。
而在近期,以颠覆性技术取得创新成功的最经典案例,非埃隆·马斯克(Elon Mask)莫属。继比尔·盖茨、斯蒂夫·乔布斯之后,马斯克成为又一个时代偶像。
他先后涉足互联网支付Palpay项目、用于未来太空商业旅行及星际太空移民的Space X火箭、颠覆传统燃油发动机汽车的特斯拉(Tesla)电动车以及可能成为人类第五种出行方式的“超回路列车”……
纵观这些项目,其核心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让徐匡迪颇为感慨的是,马斯克提出的很多创新点子和想法,乍听起来,在行业内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的想法
就以Space X项目为例,火箭是一个典型的高精尖行业,专家荟萃。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完成一级火箭、二级火箭的分离脱落,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火箭推进过程。
所以,从来没有工程师想过要去回收脱落的火箭,直到马斯克提出回收一级火箭、“制造出比别人更便宜的火箭,还可回收使用多次”的想法。
并非火箭专家的马斯克,仅用数月时间就啃下了火箭推进的原理,在遭遇4次失败后,今年4月9日,他组建的Space X终于在海上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一级火箭。
马斯克的另一个项目“超回路列车”也是如此。
替代今天的高铁和飞机,这种新型高速运输工具的基本思路是:建成一种人工制造的真空管道,让密闭舱利用磁悬浮技术,能在管道中实现超高速的飞驰。
而在交通工程领域,大多数专家们考虑交通工具的提速问题,一般的思维方式都是通过对交通工具外形的改变,减少空气阻力。
和业界主流的想法相悖,提出一个行业里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新问题,这并不妨碍马斯克获得成功。
结合这一案例,徐匡迪话锋一转,谈及眼下国内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问题。
在古代,那时没有科技部和教育部,也没有各种支持科研的基金,但是我们却有这么多的伟大发明;可现在,无论是科技部、教育部还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在科研投入上不差钱,这么多钱为啥就砸不出创新来?!”
之所以抛出“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颠覆性技术难以实现”的观点,徐匡迪说,这正是由颠覆性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在新想法、新技术冒尖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
而我们国家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都是搞专家评审制,专家们坐在一起评审、投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创新想法的项目给投没了。
“对颠覆性创新的意愿应给予宽容、理解与支持。”徐匡迪说,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颠覆性创新技术,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需要战略眼光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
而关于这一点,在马斯克的几次创业经历中都有所印证。无论特斯拉汽车还是超回路列车,它们都得到业界支持,还有风投机构适时介入,这都是马斯克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智慧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9 21:32 , Processed in 0.15667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