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同台”掰手腕,创业板能KO白马股吗?》:从市场资金的选择上来看,随着“第二梯队”短期拉升轮涨完之后,资金马上又开始调转方向到近几天没怎么炒的对象。但是从市场资金的选择来看,当前出现了分歧,一波流入创业板、一波流入白马股。通过以往的观察来看,基本上每次创业板都是以失败告终。具体原因仍然在于创业板虽然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容易催生日线级别的反弹,但是要取得连续上涨还得看是否有大的基本面扭转信号。对于22日出现的这种“一九同台”的现象,我认为是短期创业板在反弹环境具备下的一次“惯性异动”,市场在“第二梯队”炒了一波之后开始寻找另外的“羊”继续“薅羊毛”。恰巧碰上了“一”和“九”这两个选项。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同台竞争的局面。但是,无论是从基本面优势还是从资金惯性选择来看,在白马股能够提供新的“赚钱效应”的环境下,市场资金大概率还是继续牺牲创业板而成全白马股。我们说了这轮反弹下的机构资金有着较强的政治站位意识,什么东西涨高了就换一个来,尽量不把自己暴露在监管的“聚光灯”之下。所以主板短期涨太多后,资金就想在创业板里面“动动心思”了。但是仍然属于超跌反弹而并非逻辑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博览研究员中长期仍然不看好创业板,短期如果资金继续涌向白马的话,则创业板将再次为白马股“背锅”。 《中小银行估值接连被“补刀”:银监会刀刀见骨、民生、浦发相继“自裁”》:博览研究员在此要强调的是,尽管此前本内参多次提到近期银行股存在诸多“利好因素”,但中小银行的估值确实接连被“补刀”,“开年第一案”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严惩,正是对此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郭树清“回归”金融业后,就加大了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此前几年打着“金融创新、做大规模”的旗号,而大肆脱实向虚者)的监管,政策措施“刀刀见骨”,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以浦发、民生等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本身也确实隐藏着诸多“风险、暗礁”,更容易成为监管的重点。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小银行“风险更大”,恰恰反应了当前的供给侧改革、金融监管布局的政策导向。 ◆中小银行在去杠杆下将遭受更大的风险监管,也是政策导向所致——以资源类、房地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洗牌仍在持续,优胜劣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风险较大的局面将再次出现—— ●“去产能”后,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格局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国企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小煤矿小高炉得到大批地清理; ●“去库存”后,诸多小房企、甚至是那些当年的“地王”企业,纷纷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而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大房企们2017年销售额再创新高; ●如今,“去杠杆”下,类似的情况将再次上演,中小银行的发展局面愈发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面临的大调整,也是市场对此前的“金融伪创新、泛自由化浪潮”的又一次反思、甚至是“清算”!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轮银监会监管的重点,中小银行正是2014-2015年那一波“金融泛自由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分子,而一直是“稳(yin)扎(xun)稳(shou)打(jiu)”的四大国有银行,这一次,反倒成了“安全和稳健”的代表!
决策参考
“一九同台”掰手腕,创业板能KO白马股吗?
【研究员】:江桥
结论:从市场资金的选择上来看,随着“第二梯队”短期拉升轮涨完之后,资金马上又开始调转方向到近几天没怎么炒的对象。但是从市场资金的选择来看,当前出现了分歧,一波流入创业板、一波流入白马股。通过以往的观察来看,基本上每次创业板都是以失败告终。具体原因仍然在于创业板虽然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容易催生日线级别的反弹,但是要取得连续上涨还得看是否有大的基本面扭转信号。对于22日出现的这种“一九同台”的现象,我认为是短期创业板在反弹环境具备下的一次“惯性异动”,市场在“第二梯队”炒了一波之后开始寻找另外的“羊”继续“薅羊毛”。恰巧碰上了“一”和“九”这两个选项。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同台竞争的局面。但是,无论是从基本面优势还是从资金惯性选择来看,在白马股能够提供新的“赚钱效应”的环境下,市场资金大概率还是继续牺牲创业板而成全白马股。我们说了这轮反弹下的机构资金有着较强的政治站位意识,什么东西涨高了就换一个来,尽量不把自己暴露在监管的“聚光灯”之下。所以主板短期涨太多后,资金就想在创业板里面“动动心思”了。但是仍然属于超跌反弹而并非逻辑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博览研究员中长期仍然不看好创业板,短期如果资金继续涌向白马的话,则创业板将再次为白马股“背锅”。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22日内参文中,我的同事柏双先生在《创业板近期频在跌破1700后就反弹为那般?逻辑已出现根本性改善!》一文中指出: 从19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的工作重点部署来看,相当一部分部委的2018年工作重点都是在新兴产业上的,这是相比于顶层层面的一些方向定调更加具体而明确的行业题材利好,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对于2018年政策市特征必将更加浓厚的A股市场而言意味着,中小创所享受到的政策利好,政策催化效应是远好于去年的……1700点的相对底部,只是一个开端,创业板是否已经见底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此文一出,创业板当天便大涨2.32%。相对于柏双先生对创业板运行环境的评估“2018年比2017年好” 这一“中期格局”的变化,博览研究员江桥先生则更关注创业板短期能否持续当前的反弹势头,对此,他提出如此几点判断—— 创业板为什么会大涨? 我们观察下同花顺对22日当天涨停个股的原因分析,通过下表可以发现多数涨停个股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概念; 其二:超跌反弹; 其三:连续涨停天数多数为1天。 在过去的一两年多来,我们见到过太多次创业板出现间歇性地“异动”,每次异动的时候,突然涨停的那些股都是因为超跌反弹+某种利好概念推动的。而且每次都蹦跶不了多久,基本以“一日游”行情居多。 而至于22日创业板出现大幅上涨,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创业板的大幅上涨本质仍然是填坑。但是这个填坑与我们此前谈到的几个填坑逻辑不太一样。创业板本身并不是市场欢迎的概念,它的反弹本质上是小票所具有的惯性使然。那么这种惯性如何理解呢? 博览研究员对小票反弹的过程和场景有过很多次的假设分析和逻辑探索。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票取得较大日线级别反弹的时候,通常有这样几点前提: 其一:横盘收敛后的突破普涨情况下,创业板容易反弹。 其二:当股指高位难跌,而各个权重板块张继轮动完毕时,创业板小票容易反弹。 第一点基本上是在这轮反弹的开门红时期出现了;第二点就是22日出现的,一方面我们提到的几个热点概念(金融、地产、中字头、国企改革、军工)基本上除了国企改革没有明显点火刺激外,其余的都已经轮涨了一波。这个时候基本要轮动的都轮完了。另一方面,指数11连阳后一日收阴继续开启连阳模式,所以指数仍然处于较为强势的状态。这个时候为小票的反弹在市场交易结构和惯性上提供了契机。 从22日的行情特征上看,这点很明显:近期震荡的白马股在“第二梯队”轮涨完毕后再度接力反弹。这本身已经反映出市场进入到“吃流水席”的状态。所以定性角度来看,创业板仍然是在特定市场结构下的反弹。 第二点:发改委22日上午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将在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生物育种等关系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领域,组建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促进现有创新资源的联合,打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创新大平台、大团队,支撑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外发改委消息显示:“互联网+”领域重点支持“互联网+”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完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领域重点支持突破深度学习、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视觉、逻辑推理等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数字经济领域重点支持各地区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示范,推进医疗、交通、物流、环保等领域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 关于这则消息,正式通知早在去年10月11日就印发了。但是这两个消息所提及的概念基本上都在创业板里面。特别是里面提到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更是引爆了当天创业板相关板块的做多氛围。 创业板的上涨持续性如何研判?(短期、中长期) 从短期市场情况来看,早盘市场资金仍然没有太强的方向性,一方面以白马股为代表的超级品牌维持活跃,另一方面创业板又被盘面消息刺激点燃超跌补涨激情。但是从结果来看,创业板和白马股当天表现都较为强势。 而两者22日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互不认怂,直至收盘超级品牌指数涨幅3.14%略大于创业板指。所以从市场资金的选择上来看,随着“第二梯队”短期拉升轮涨完之后,资金马上又开始调转方向到近几天没怎么炒的对象。但是从市场资金的选择来看,当前出现了分歧,一波流入创业板、一波流入白马股。 所以短期来看又到了白马股和创业板“扳手腕”的时候了,谁更强呢? 通过以往的观察来看,基本上每次创业板都是以失败告终。具体原因仍然在于创业板虽然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容易催生日线级别的反弹,但是要取得连续上涨还得看是否有大的基本面扭转信号。 市场炒作小票更多是源于大家不再害怕,风险偏好提升。所以但凡说是预测到短期之内指数能够较为稳定,则小票活跃的概率更大。 那么是不是说权重稳住小票就容易启动呢? 市场在一个长期处于存量博弈的环境下,如果权重表现过于活跃则小票很难有起色。 所以这个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二元悖论。 因此,除非是行情存在普涨的特征和支撑,否则权重小票同台共舞的可能性非常低。之所以说前几日在指数上涨、权重稳住的环境下创业板小票没有出现上涨,更多是因为资金在“第二梯队”里面的短期轮涨尚未结束。所以小票才很难和金融、地产、中字头等权重“分庭抗礼”。 对于22日出现的这种“一九同台”的现象,我认为是短期创业板在反弹环境具备下的一次“惯性异动”,市场在“第二梯队”炒了一波之后开始寻找另外的“羊”继续“薅羊毛”。恰巧碰上了“一”和“九”这两个选项。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同台竞争的局面。 总结 但是,无论是从基本面优势还是从资金惯性选择来看,在白马股能够提供新的“赚钱效应”的环境下,市场资金大概率还是继续牺牲创业板而成全白马股。我们说了这轮反弹下的机构资金有着较强的政治站位意识,什么东西涨高了就换一个来,尽量不把自己暴露在监管的“聚光灯”之下。所以主板短期涨太多后,资金就想在创业板里面“动动心思”了。但是仍然属于超跌反弹而并非逻辑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博览研究员中长期仍然不看好创业板,短期如果资金继续涌向白马的话,则创业板将再次为白马股“背锅”。
焦点透视
1月19日,银行股炒作逻辑和资金构成已重大改变,内部分化成为未来趋势
【研究员】:杨波
结论:通过对2017年11月14日至今银行板块的分析,博览研究员认为,近期买银行股的逻辑却不能简单的以“价值投资”四个字来描述。它是多种逻辑或者说多种偏好资金在特定时间段里合力做多的结果。而随着浦发案从坊间传闻到官方公开曝光,短期助涨资金以及部分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已先行撤出,这正是19日、22日银行板块连续出现长上影线K线的原因。或者说,银行股炒作逻辑和资金构成在19日已发生变化。 接下来,一方面,这种撤退不会马上停止,但一部分资金也会边退边看。另一方面,不论从政治站位还是从板块相对估值的角度来说,仍有一些对银行股有情有独钟的资金,它们可能利用本次事件,买入国有银行,从而间接的对银行板块的整体运行起到“顶托”的作用。 故而,短中期来看,银行板块总体横盘的可能性较大,而内部则会出现分化。
【博览财经研报】22日,银行板块冲高回落,板块内个股中成交量放量、缩量者不一而足,近期最风流的张家港行结束三连板,在阶段性高位做出放量的大阴线。同样收阴的还有石油板块,这其中,中国石化的短线破位是关键。同期,家电、酿酒板块领涨,钢铁和煤炭这两上富含权重股的板块也微涨。正是在这样的主要板块涨跌格局下,上证指数微幅上涨。 这留下了一个问题:银行板块接下来将如何走? 要回答这一问题,实质上是要说明了——市场近期银行连续走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接下来这种逻辑是否变? 通过对2017年11月14日至今银行板块的分析,博览研究员认为,近期买银行股的逻辑却不能简单的以“价值投资”四个字来描述。它是多种逻辑或者说多种偏好资金在特定时间段里合力做多的结果。而随着浦发案从坊间传闻到官方公开曝光,短期助涨资金以及部分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已先行撤出,这正是19日、22日银行板块连续出现长上影线K线的原因。或者说,银行股炒作逻辑和资金构成在19日已发生变化。 接下来,一方面,这种撤退不会马上停止,但一部分资金也会边退边看。另一方面,不论从政治站位还是从板块相对估值的角度来说,仍有一些对银行股有情有独钟的资金,它们可能利用本次事件,买入国有银行,从而间接的对银行板块的整体运行起到“顶托”的作用。 故而,短中期来看,银行板块总体横盘的可能性较大,而内部则会出现分化。 银行板块炒作逻辑和资金构成已在1月19日发生变化 如下图所示,在2017年11月14日至今的这段时间里,银行板块有四个阶段引人注意: 1、2017年11月17日-2017年11月22日(四个交易日) 2、2017年11月23日-2018年1月3日 3、2018年1月10日-18日(七个交易日) 4、2018年1月19日-22日(两个交易日) 通过对这四个时间段做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来炒作银行板块的资金有两类: 1、“长期护盘资金” 2017年11月17日-2017年11月22日这四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是在新华网提示茅台股股价短期风险后出现的。特别是11月17日银行板块的大涨,有着明显的“护盘”特征——当日,家电板块收阴,酿酒板块大跌,钢铁、煤炭这两个富含权重股的板块也跌幅不小。全天上证指数收阴。 护盘资金的特点是长期持股且持股比重大,从而能在关键时刻完成对市场总体运行态势的关键性影响。 但该资金不会在市场总体稳定情况下,对银行板块做短期大幅拉升。这一点从2017年11月23日至2018年1月3日银行股与上证指数的运行态势对比中可以看出。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护盘资金”包括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 2、“短期助涨资金” 2018年1月10日-18日这七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是在整个市场自2017年12月28日起,出现连阳行情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时,A股看多心态处于优势,证监会系统一直没有对市场运行做出监管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板块突然在10日大涨,并连续七个交易日明显强于市场,说明此前除“长期护盘资金”外,一部分短期炒作资金在前述市场做多氛围,特别是证监会监管态度下,在政治站位的前提下,对银行股展开短期拉升。 而19日起银行板块以及浦发银行这支个股连续出现的两次冲高下跌,则是短期助涨资金因银监会公告浦发银行这一事件,而做出的避险行为。(当然,不排除一部分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在此时一同避险。) 为什么这样说? 银监会对浦发案的公告是1月19日公布的。但最在2017年4月就已被媒体报道(如下图),根据银监会的公告,“截至2017年9月末,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已基本完成违规业务的整改”。所以,银监会在2018年1月19日发布案情公告这件事,很可能早有消息灵通人士知晓,从而有了19日银行板块以及浦发银行这支个股的冲高回落。 综上,2017年11月14-2018年1月22日,炒作银行股的资金构成的变化大致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在1月19日,A股中炒作银行股的资金构成已发生变化。 基于此,我们同样可以知道,从19日起,炒作银行板块的逻辑也改变了,如下图:
银行板块总体横盘的可能性较大,内部将分化 根据上述对银行板块资金与逻辑变化的分析可做如下推测: 第一,短期助涨资金以及部分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撤出银行板块的情况不会马上结束,但一部分资金也会边退边看。 第二,从政治站位的角度,由于影响资金和逻辑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具体的银行个案,虽然市场不可避免的会因此而对其它银行产生相关负面联想,但从银监会处置此类事件的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政策上绝不允许威胁银行体系整体稳定的舆论环境和预期环境出现,而是倾向于将其定性为个别银行中低层级的区域性案件。这实际上,构成了银行板块运行的政策底线。而一些资金肯定也会看到这一点,从而通过买入国有银行的方式,客观上对银行板块总体指数起到“顶托”的作用,使之受本次事件的冲击不会太大。 第三,正如一些机构分析的,从国际上来说,A股银行板块(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当前估值合理,而行业总体发展走势向好,故而会有一些高举“价值投资”旗帜的资金不论是出于“配置”,还是出于“投资”的动机,而利用此次银行股调整,买入国有银行。 综上,短中期来看,银行板块总体横盘的可能性较大,而内部则会出现分化。
中小银行估值接连被“补刀”:银监会刀刀见骨、民生、浦发相继“自裁”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从2018年银行业第一案浦发银行来看,不同银行股的整体趋好,中小银行估值却是接连被“补刀”:一方面,郭树清重新回归金融业后,就加大了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监管,政策措施“刀刀见骨”下,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以浦发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本身就隐藏着诸多暗礁,更容易成为监管的重点。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小银行风险更大正反应了当前的供给侧改革、金融监管布局的政策导向。中小银行在去杠杆下将遭受更大的风险,也是政策导向所致——以资源类、房地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洗牌仍在持续,优胜劣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风险较大的局面将再次出现。与此同时,作为2014-2015年那一波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分子,如今中小银行面临着大调整,也是市场对此前的金融化浪潮的又一次反思。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在此要强调的是,尽管此前本内参多次提到近期银行股存在诸多“利好因素”,但中小银行的估值确实接连被“补刀”,“开年第一案”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严惩,正是对此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郭树清“回归”金融业后,就加大了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此前几年打着“金融创新、做大规模”的旗号,而大肆脱实向虚者)的监管,政策措施“刀刀见骨”,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以浦发、民生等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本身也确实隐藏着诸多“风险、暗礁”,更容易成为监管的重点。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小银行“风险更大”,恰恰反应了当前的供给侧改革、金融监管布局的政策导向。 ◆中小银行在去杠杆下将遭受更大的风险监管,也是政策导向所致——以资源类、房地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洗牌仍在持续,优胜劣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风险较大的局面将再次出现—— ●“去产能”后,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格局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国企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小煤矿小高炉得到大批地清理; ●“去库存”后,诸多小房企、甚至是那些当年的“地王”企业,纷纷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而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大房企们2017年销售额再创新高; ●如今,“去杠杆”下,类似的情况将再次上演,中小银行的发展局面愈发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面临的大调整,也是市场对此前的“金融伪创新、泛自由化浪潮”的又一次反思、甚至是“清算”!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轮银监会监管的重点,中小银行正是2014-2015年那一波“金融泛自由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分子,而一直是“稳(yin)扎(xun)稳(shou)打(jiu)”的四大国有银行,这一次,反倒成了“安全和稳健”的代表! 这里必须再次给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号召的监管层点一百个赞…… 中小银行风险不断集聚、诱爆:银监会刀刀见骨、民生、浦发相继“自裁”—— 1月19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违规放贷700多亿而被罚4.62亿元,成为开年银行业第一大案。如何看待2018年开年以来银行业的第一大案? 博览研究员认为,显然对浦发银行大案的严惩,正是近期银行业监管不断加强的集中体现,也表明中小银行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方面,郭树清回归金融业后,就加大了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监管,政策措施“刀刀见骨”下,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 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不足一个月时间里,商业银行被爆出诸多问题,而银监会也接连出重拳监管——
事实上,郭树清回归金融业后,2017年银监会就监管政策不断。 根据央行官网行政处罚公示结果,2017年人民银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共计903张(并未全部披露),对金融机构的罚没金额共计为7980万元。 而银监会则下手更狠—— ●截止2017年年底,根据银监会官网,罚单数量2725张,其中银监会公布罚单35张,各地银监局公布罚单728张,银监分局公布罚单1962张。 ●罚款金额总计27.53亿元,对机构罚款18.67亿元,对个人罚款2749.9万元; ●没收违法所得8.59亿元(包含了部分没有单独列示的罚款金额); ●对机构、个人处于警告的830余张罚单; ●110张罚单做出取消一定期限高管任职资格的处罚; ●60张罚单做出禁止一定期限银行从业资格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在银监会的罚单中“格外抢眼”——
市场对于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违规时间已经有一定的预期,从浦发银行的报表来看,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由2016年底的521.8亿元上升至2017Q3的727.8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底的1.89%上升到2017Q3的2.35%。从银行股投资的角度来讲,对于浦发银行本身不良的担心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市场可能会对此前一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中高杠杆银行的不良率可能会进行系统性重估。 ◆另一方面,以浦发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本身就隐藏着诸多暗礁,更容易成为监管的重点。 2018年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继续,经济不加速下行则看不到严监管反转的可能。受影响最大的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存款增速下降叠加同业负债受限,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仍将承压,继续缩表是大概率事件,不能轻言调整到位,因为无规模网络优势、无零售品牌的中小型银行均为信贷驱动,表内外杠杆受限且成本提升将导致优质核心客户流失、一般客户资产质量恶化。 以银监会持续监管的重点——同业存单为例。截至2017年12月29日,同业存单余额为7.99万亿。从发行主体来看,城商行和股份行是同业存单的主要发行主体,占同业存单余额的比例为48%和39%,国有大行和农商行的同业存单余额较低。而从期限来看,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同业存单余额较高,1个月和9个月的余额较低。由于央行已经叫停了1年以上同业存单的发行,因此2年和3年同业存单将无法新增,余额未来会逐渐减少到0。 有机构统计了截止到2017年12月29日各家银行同业存单的余额情况,同时选取披露了同业负债相关数据的101家银行(下文的计算与监管口径有差异,测算结果仅供参考,如同业存款中的结算性同业存款不计入银监会1104报表中同业融入占比指标)。按照2017年三季报的负债数据粗略计算后发现,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之后,101家银行中不达央行标准,即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超过1/3的有24家,这24家超标的同业存单额度总和约为1.23万亿左右。 在这24家银行中,有7家是资产在5000亿以上,会受到MPA考核约束的银行,主要是股份行和几家大型城商行等,超标总额在1.03万亿左右。而资产低于5000亿的有17家,基本是城商和农商行,超标总额在2000亿左右。这些银行的同业存单本来是不会受到MPA考核约束的,但央行修改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备案要求后,这部分银行的同业存单和同业负债将面临压缩的压力。 综合来看,正是郭树清政策重拳“刀刀见骨”下,加上以民生、浦发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就大,因此未来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 中小银行风险更大正反应了当前的政策布局导向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小银行在去杠杆下将遭受更大的风险,也是政策导向所致——以资源类、房地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洗牌仍在持续,优胜劣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风险较大的局面将再次出现。 可以看到,去产能后,过剩产能的传统行业格局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国企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小煤矿小高炉得到大批地清理;去库存后,诸多小房企纷纷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而万科、碧桂园等大房企们2017年销售额再创新高;现在金融去杠杆下,类似的情况将再次上演,中小银行的发展局面愈发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面临的大调整,也是市场对此前的金融化浪潮的又一次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银监会监管的重点,中小银行正是2014-2015年那一波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分子,中小银行大推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就是为了发行更多产品,扩大融资规模,从而让自身获得更大发展。现在,在金融市场回归理性、金融监管愈发注重防范风险的背景下,此前鼓吹金融创新的中小银行显然遭遇了更大监管,而一直是稳扎稳打的四大国有银行,相反显得表现亮眼。 也正是从这两点上讲,中小银行风险更大正反应了当前的供给侧改革、金融监管布局的政策导向。
小银行面临更多政策面“监管风暴”冲击,而大银行更多只是“超买风险”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银行业自身在分化:以“资管新规”为代表对银行业的监管冲击最大的是中小银行,而大银行影响则相对较小,因为其主要约束的是中小银行自身的扩张行为,尤其是表外业务。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回升,大银行在现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其估值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监管压缩了中小银行的业务,而对大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大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信贷,表外业务占比本身就小。其二、小银行业务压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集中度得到提升。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大银行获得的估值优势是有保障的。大银行股长期来看仍具备上涨空间,并非简单的抱团取暖,但短期而言确实有调整需求。
【博览财经研报】银行股的投资风险应该也是“一九分化”下的“一分为二”——小银行面临更多政策面施加的“监管风暴”冲击,而大银行至少短期来看超买风险已经存在。实际上,考虑到2016年以来,“郭嘉队”的维稳因素,上证50、工商银行持续创新高,大银行股价的“超买风险”不容小觑,尽管这种风险不像小银行那种“政策面强监管”对其业务扩张能力(也即未来盈利能力、业绩增长故事)的“釜底抽薪”,至少也会对大银行短中期股价走势带来“扬汤止沸”的效果! 以资管新规为代表银行业监管主要影响的是“中小银行”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为掩盖不良贷款被监管部门罚款4.62亿元,这是2018年针对银行开出的首张亿元级罚单。随后,1月22日,前期涨势较欢的银行股迎来了调整。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银行业自身在分化:以“资管新规”为代表对银行业的监管冲击最大的是中小银行,而大银行影响则相对较小,因为其主要约束的是中小银行自身的扩张行为,尤其是表外业务。 博览研究员认为,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回升,大银行在现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其估值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监管压缩了中小银行的业务扩张能力,而对大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大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信贷,表外业务占比本身就小。 其二、小银行业务压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集中度得到提升。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 大银行获得的估值优势是有保障的。大银行股长期来看仍具备上涨空间,并非简单的抱团取暖,但短期而言确实有调整需求。…… ◆同西方同业相比,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大多集中于传统信贷业务,尤其是大银行主要业务以信贷为主。在公司金融领域,各大银行信贷投向相对集中。从行业范围看,工建中农四大行信贷基本都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电力水利、房地产等行业。从行业占比看,四大行前五大信贷行业的贷款占比高达70%。 而中小银行非标业务占比却相明显相对偏高。影子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并成为金融市场杠杆资金的主要通道,也就成为此次银监会“强监管”重点约束的对象!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16年3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1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的存续规模23.67万亿元增长了14.49%。其中,保本的理财产品余额为6.1万亿元,已计入银行表内。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小规模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领域尤为活跃。从2015年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来看,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在82275款人民币封闭式个人理财产品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了19294款,占比为23%,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达31627款,占比为38%,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为19%。合计下来,中小规模银行的产品占比已达整个市场的80%。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传统的信贷业务依然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尤其是大银行。 那么,银行的资金如何在这些金融机构之间流动的?下图展示了银行理财的资金流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杠杆是如何层层被加上去的—— 第一步,A银行(往往是大行)购买B银行(往往是中小银行)的同业理财,A银行资产端超储减少,同业理财增加,负债端不变。B银行表内资产负债表不变,表外资产端现金增加,负债端同业理财增加。A、B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做大了货币市场规模,从而使得货币市场杠杆上升,而主要加杠杆方为“中小银行”,国有大银行则是这些中小银行背后的“金主”。 ●第二步,B银行委外,表内资产负债表不变,表外资产端现金减少,委外投资增加,负债端不变。C非银在拿到这笔超储后,在尚未使用之前,会存放在托管行(往往还是B银行),造成B银行表内资产端超储增加,负债端非银同业存款增加。C非银机构通过B银行理财获得资金投资其他市场,实际上就是一种“加杠杆”行为。 ●第三步,C非银开始投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银行往往充当的是资金方,中小银行是非标业务的主要通道。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对银行业的监管主要影响的是中小银行。 大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在提升,风险相对较小凸显,其估值本身有待提升 对于近期,A股市场中的大银行股不断走高,博览研究员认为,大银行股长期来看仍具备上涨空间,并非简单的抱团取暖,但短期而言确实有调整需求。 银行股应该如何定价,其实并没有确定的说法,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共识。例如中国石油,曾经48元是合理的,现在8元也是合理的,在港股交易更低的价格也是合理的。所以说,估值的逻辑是会变化的,投资者过去对“银行股”爱答不理,将来也可能会高攀不起。 但是否真的高攀不起,还得看银行股的经营业绩,从上周末的消息看,浦发成都分行被银监会处罚,对于银行股多少都会有点利空。未来银行股想要受到投资者的充分认可,必须要真正做到守法经营,财务数据不仅要真实可信,还得漂亮,如此才能支撑起一个健康发展的银行股板块。 其中,大型银行股本身具备潜在的投资价值,而且这一价值在香港股市早已被充分挖掘。虽然这种未来高速发展的判断在目前仅仅是预期,但是从股价走势上看,预期就可以被“写”入股价,尤其是在机构投资者充分认可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股并非没有投资风险,小银行面临更多的“监管风暴”冲击,而大银行至少短期来看超买风险已经存在。假如银行股不能获得预期的利润增长、降低坏账水平,那么它们的利润也将无法支撑起股价继续大幅上涨的预期,即使真有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也会最终感受到高处不胜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