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7.12.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9 09: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监管“求进”就是要完成“大扩容”》: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2018年A股“投资风格”很难转变!》: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思考》中指出:随着新股发行的持续,相对存量资金减少,明年股市赚钱效应将比今年更为集中(或者说“更难赚钱”),即从整体市场选股的成功概率下降,而在集中板块内选股的成功率反而上升。……白马+追涨,中长持有不折腾,将成为明年赚钱的主要模式。
换言之,2018年A股投资风格较2017年来说,很难发生转变。
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决策层对股票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脱虚向实”。
“十九大”重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些都意味着,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2018年,A股“大扩容”的政策环境、监管层“持续强监管”的工作重点,都不会发生重大方向性变化!



博览视点




大盘短线进入垃圾时间,煤炭难持续上涨,策略重点转向布局2018!
【研究员】:柏双

结论:行情实在无聊,政策也毫无意外。市场已经进入垃圾时间,对于煤炭昨日大涨博览研究员认为也没有必要做太高期待我们重申,中期来看,《周期的萤火之光无法对抗“扩大直融提升到政治高度”对A股整体的巨大冲击!》的观点。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昨日周期股一枝独秀,但当前市场对周期股的逻辑,依然没有脱离我们自11月以来对周期板块的分析框架,包括当前对大盘的中长期看法,博览主流纲领对短中长期全面看空的逻辑都是在强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反过来也在制约周期股上涨的持续性。 总之,我们依旧对大盘继续调整持悲观态度,部分大V所言的垃圾时间还看不到结束的时间。同时,也绝不能把憧憬周期股卷土重来作为救命稻草,策略上,短线当前最好是轻(清)仓,不操作,老实等待经济工作会议、资管新规等靴子落地。


【博览财经研报】行情实在无聊,永辉超市一字板复牌后直接炸板,而没有对大股东的新零售版图扩张有兴奋,显示出市场风险偏好很低;虽然不清楚5G的下跌是否受中兴通讯员工坠亡事件刺激,但至少更多资金明白了这个行业的真实现状。总之,如果不是昨日煤炭大涨加上尾盘传郭嘉队强拉白酒和部分银行股护盘,上涨指数可以说是既无热点,又无成交,实在是太弱势,可以说已经进入辣鸡时间。
政策也毫无意外,传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并没有召开(召开了也不要指望有期待),证监会还在老生常谈强调“强监管”——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在宁波证监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要提升一线监管能力;而舆论爆出连作为知名互金龙头、BAT和国内众多央企金融巨头参股的陆金所,都出现一款金额达到1.4亿元的资管计划逾期问题,甚至以“解散所有微信客户群”的粗暴方式安抚客户,更成为印证互金监管仍任重道远,资管新规等强监管政策势在必行,民心所向的证据。
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对于煤炭大涨博览研究员认为也没有必要做太高期待,其昨日的大涨是受昨日期货双焦与螺纹暴涨(焦煤甚至涨停)、气荒之下发改委松口(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煤炭采掘板块指数距9月中旬的高点调整幅度已近20%(部分个股龙头跌幅超过30%)、周末多维卖方分析师看多双焦等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
但是,本内参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明确否认了周期股卷土重来重新领涨的可能性,在11月30日的内参中,博览研究员指出,虽然在钢价和煤炭先后摆脱持续近两个月(8月末-10月末)的调整期重新出现涨价苗头,但其已难重演5-7月的那种强势持续的上涨,而呈现出涨价趋势明显放缓(钢价至今还未回升到9月份高点时的价格,煤炭的回升幅度更慢而呈现震荡走势),更大概率会是脉冲式的上涨。
一是股市大环境变差了,对周期的风偏和弹性都下降了。我们认为,在政策市特征更加明显,市场化更加弱化的当下,周期、G5等概念的一时表现,根本无法对抗扩大直接融资被提升到“政治高度、必须完成的硬指标”但货币政策依旧稳健(实际从紧)、资金进口通道全被堵,所造成的整个股市IPO任务与资金供给的完全失衡!这种供需的完全失衡将让此前尚能勉强维持的“二涨八跌”结构性行情也难以为继,让存量资金博弈的行情特征更加极端。挣钱难度更高了。而市场热点更加缩小(一九行情恐怕都玄),而资金对指数的推动高度或者说,所能维持的行情水平,更难达到从前的水平。
二是涨价逻辑不再新鲜,而股民是喜新厌旧的,市场的认同度会有明显下降,更何况10月末以来煤钢的涨速都在明显放缓,市场对于2018年煤钢涨价的预期也明显下调,这对股市层面预期又是一重打击。也就是,煤钢这两大主要周期板块的趋势性上涨机会已失将只有交易性机会了。
表现为,其一,节奏上不会再是趋势性上涨,而大概率是脉冲性上涨(有业绩或涨价利好或大盘流动性稍放松时);其二,周期去产能行业的内部主涨品种已发生结构变化。作为上游的煤钢有色涨幅放缓,而作为中游品种的造纸、水泥、天然气成为主要涨价品,这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供给侧改革对上游品种的去产能涨价推动作用基本消化完毕,而涨价信号向中游品种传导,但是显然水泥、天然气和造纸的对应上市公司权重要远小于煤钢,这也在制约煤钢板块对大盘的带动力。
也就是,我们重申,中期来看,《周期的萤火之光无法对抗“扩大直融提升到政治高度”对A股整体的巨大冲击!》的观点。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昨日周期股一枝独秀,但当前市场对周期股的逻辑,依然没有脱离我们自11月以来对周期板块的分析框架,包括当前对大盘的中长期看法,博览主流纲领对短中长期全面看空的逻辑都是在强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反过来也在制约周期股上涨的持续性。
总之,我们依旧对大盘继续调整持悲观态度,部分大V所言的垃圾时间还看不到结束的时间。同时,也绝不能把憧憬周期股卷土重来作为救命稻草,策略上,短线当前最好是轻(清)仓,不操作,老实等待经济工作会议、资管新规等靴子落地。
中线则要开始思考布局2018年是否有“春季行情”的问题了——一个可参考的思路是在各大券商目前正轰轰烈烈召开的2018年策略会上的观点中找交集,机构的首席们毕竟还是有一定功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他们共同看好的2018年概念热点,至少在未来的1-2个月内,大概率的确会有所表现。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机构的其中一个共识是,今年涨幅较小的二线蓝筹和一线成长新龙头,明年机会更大。



焦点透视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监管“求进”就是要完成“大扩容”
【研究员】:杨波

结论: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博览财经研报】“不知不觉”中,17届发审委每周对IPO项目的审核过会率,已从11月底11月底时的56.67%提升至12月上半月的71%。另一方面,17届发审委上任以来,包括配股、可转债、优先股等形式在内的再融资审核,一直保持着高过会率。
在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一文中,我们说到,在“新时期”,谈一切金融话题的根本前提是要意识到,金融是“中国的金融”,不是“大鳄”、“妖精”、“两面派”的金融!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因此,A股也讲究“稳中求进”。
换言之,“稳”和“进”是A股“讲政治”的两个方面。
博览研究员认为,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
1、“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市场越“稳”,监管层的定力越大,在IPO一事上“求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越持久。监管层必然在2018年不放松IPO工作。
2、在暂时为IPO加速让路,使IPO加速走入“正轨”之后,监管层开始重新起用“再融资”这个直接渠道,并且在结构上,正在改变着以往定增“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意欲让对IPO影响较少的可转债承担更多的责任。虽然目前出现了可转债破发的情况,但考虑到可转债发行有着较高的门槛,这使得做大它,与在IPO领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异曲同工”这妙——都能更好的保证金融的“血”流向高质量的企业,从而契合了决策层关于提高发展质量。因此,2018年,监管层会继续推进正在发生的再融资格局变化,并扩大再融资规模。
3、对中科招商强制摘牌,是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中“求稳”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在特定市场、特定机构领域“以儆效尤”的一个举措。与此同时,监管层在近期也不断传递出改变A股“独臂支撑”直接融资局面的意愿,并做着具体的尝试。
很明显,稳是前者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发生上述变化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2018年必然不放松
无论是完成IPO的企业数量还是融资规模,2017年都是近几年以来的最高峰。截止目前,今年共有418家公司完成IPO ,募集资金的规模达到了2172亿。2014、2015、2016三年完成IPO企业的数量分别为125家、224家、248家,募资规模分别为668亿、1578亿、1633亿。
所以说,当下的IPO,虽然从恢复IPO融资功能的角度来说是恢复了常态,但对比历史记录,则是A股历史上一次超常规的IPO。这种强势IPO,发端于2015年11月,强势于2016年7月。到目前为止,其强势化(或称“加速化”)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如下表)

很明显,对照18日《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一文中,对监管层在“稳”字上所开展工作回顾,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IPO加速的第2、3这两个阶段,与监管层求“稳”的重要时期在时间上出现了第一次重合,而IPO加速的第5个阶段,又一次与监管层求“稳”的重要时期在时间上出现了重合。
由此可见,“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市场越“稳”,监管层的定力越大,在IPO一事上“求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越持久。监管层必然在2018年不放松IPO工作。
“稳”的前提下,再融资先抑后扬,新格局也正形成,2018年必然快马加鞭

如上表所示:
1、今年下半年的再融资远高于上半年的水平。
2、截至12月13日,A股再融资规模将明显低于2016年全年的水平。
3、仅从数值上来说,上半年再融资规模的大幅缩减,是造成上述两点的原因。
就A股的实际情况来说,到目前为目,定增是再增资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部分。然而,WIND数据显示,2016年平均每月定增发行规模约为1507.7亿元,2017年1月份至5月份的发行规模分别为1309亿元、581亿元、718亿元、489亿元、119亿元。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一是IPO加速,二是再融资新政的出台。
然而,变化从6月份开始出现。这也是今年下半年再融资远高于上半年水平的真正原因。
6月17日,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说:“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为国企国资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创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加快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随后定增、可转债、配股这三种再融资模式较上半年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定增批文的发放速度明显加速。2016年年底至2017年6月17日前,定增批文的发放最长要等半年。6月17日,这个时间逐渐缩短至2个月
另一方面,可转债审批改革落地,从10月底起,可转债融资迎来高潮。(如下表)

很明显,在暂时为IPO加速让路,使IPO加速走入“正轨”之后,监管层开始重新起用“再融资”这个直接渠道,并且在结构上,正在改变着以往定增“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意欲让对IPO影响较少的可转债承担更多的责任。虽然目前出现了可转债破发的情况,但考虑到可转债发行有着较高的门槛,这使得做大它,与在IPO领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异曲同工”这妙——都能更好的保证金融的“血”流向高质量的企业,从而契合了决策层关于提高发展质量。因此,2018年,监管层会继续推进正在发生的再融资格局变化,并扩大再融资规模。
监管层一面在新三板出招“求稳”,一面加速推进改革
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公告,对中科招商强制终止挂牌。
2015年3月20日,中科招商在新三板上市,随后在新三板疯狂融资,成为新三板的“定增王”。这引发了一轮新三板短暂的上升行情,但也成为此后新三板大幅下跌的动因之一。
最高峰时,中科招商的市值高达1300亿。这与该公司在A股疯狂“扫壳”有关。截止2015年三季度,中科招商子公司中科汇通共持有24家公司,其中达到5%举牌线的就有16家,持股比例最大的是朗科科技,共有20.02%的股份。但今年1月起,这家公司开始清仓大甩卖式“逃离”A股。与之相伴的,也是其市值的大幅缩水。
可以说,中科招商不仅自身股价运行“夸张”,而且在市场中的“样板效应”并不让监管层满意。因此,对中科招商强制摘牌,是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中“求稳”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在特定市场、特定机构领域“以儆效尤”的一个举措。
与此同时,监管层在近期也不断传递出改变A股“独臂支撑”直接融资局面的意愿。
12月7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官方微信“紫光阁微平台”刊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文章称,“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支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
12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说,下一步,证监会将“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和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融资渠道,健全完善与实体经济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就在上述两位监管层领导发言前后,官媒也围绕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发文。
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直接融资,渠道再多些》一文,指出,“事实上,股票只是直接融资的一个渠道,要让直接融资比重再上台阶,仅靠公开股票市场‘一肩扛’不现实,还需要综合考虑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诉求,开辟更多受市场欢迎的渠道。”
12月12日,《证券日报》头版头条解说刘主席日前提出的“资本市场强国”概念,首当其冲谈的就是,从提高直融比例的角度发展新三板。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测试的新三板交易制度是引入集合竞价申报业务,与做市交易互为补充。协议转让从盘中变为收盘后交易,且要求投资者申报交易数量不得低于10万股,或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很明显,对新三板的优化改革,核心目的是冲着完成决策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要求去的。
结论
习总书记此前高瞻远瞩的指出“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前夜”!如果说,引领世界经济升级浪潮的美国,一直以来在依靠“硅谷+华尔街”模式,打造了其“制度性”的优势,也佐证了“新经济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结合,是到目前为止,最“行之有效”的产业升级模式,而对于一直以来希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屡屡摸着美帝的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来说,这种“借鉴”,在近期又有“高潮”之势(特朗普访华达成了中国对美“金融开放”新格局,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引进先进的国际资本经验、模式,来服务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正是在这种大格局之下,中国决策层发起了“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号召。而此后,监管层、官媒不断以讲话、监管行动以及多种形式的报道,强调自2016年11月以来IPO加速扩容的正确性,以及未来坚定IPO扩容的决心。
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2018年A股“投资风格”很难转变!
【研究员】:杨波

结论: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思考(上)、(下)》中指出:随着新股发行的持续,相对存量资金减少,明年股市赚钱效应将比今年更为集中(或者说“更难赚钱”),即从整体市场选股的成功概率下降,而在集中板块内选股的成功率反而上升。……白马+追涨,中长持有不折腾,将成为明年赚钱的主要模式。 换言之,2018年A股投资风格较2017年来说,很难发生转变。 建立于博览研究员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两文,以及今日相关研报的观点之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李宏图先生的判断,极可能在2018年成为现实。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思考(上)、(下)》中指出:
随着新股发行的持续,相对存量资金减少,明年股市赚钱效应将比今年更为集中(或者说“更难赚钱”),即从整体市场选股的成功概率下降,而在集中板块内选股的成功率反而上升。……白马+追涨,中长持有不折腾,将成为明年赚钱的主要模式。
换言之,2018年A股投资风格较2017年来说,很难发生转变。
建立于博览研究员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两文,以及今日相关研报的观点之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李宏图先生的判断,极可能在2018年成为现实。
“讲政治”决定了监管基调不会变
李宏图先生在做出上述判断时,设定了“如果明年市场依旧是这个管理基调”这样一个前提。他所说的“管理基调”是指:“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到政治高度”、“只要新股、再融资还能进行,有关方面很可能不必过多考量股市的承受力的!哪怕股市中枢再下抬阶,哪是市场的事!”
博览研究员认为,包括上述基调在内,2018年,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监管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十九大”报告已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第一条。这也就决定了,政策对A股的影响在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而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明确的知道了,2016年12月3日之后中国金融界出现的一轮重大变化说明,谈一切金融话题的根本前提是要意识到,金融是“中国的金融”,不是“大鳄”、“妖精”、“两面派”的金融!决策层对A股的定位,才A股立身的根本!
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决策层对股票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脱虚向实”。
“十九大”重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些都意味着,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2018年,A股“大扩容”的政策环境、监管层“持续强监管”的工作重点,都不会发生重大方向性变化!
“稳中求进”也决定了监管基调不会变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根据我们的分析,A股的“稳”,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在政治基本底色意义上的稳,核心是坚持和体现党的领导;其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A股作为一个市场,在经济学层面或者说指数层面的平稳运行,即长期看,指数波动不能太“夸张”。这两重“稳”之间,前者是A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时间排序上的先与后,做到其一,再做到其二。事实上,其一与其二永远是一个整体,是“里”与“面”的关系。
这理解意味着,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对市场运行趋势、空间、投资方向、风险点的一系列判断,都要立足于“稳”字,从“稳”字出发寻找答案。而按监管层的表述来说,当前就是典型的“稳”。所以,监管基调不在会2018年发生变化。
而A股的“进”,其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稳”与“进”之间,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
故而,2018年,一定会出现如李宏图先生所假定及判断的情况。
宏观经济发展思路决定了2018年年度优势企业是2017年的明星企业中最精英的那一批
虽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在进行中,但根据12.8政治局会议精神,我们可以大致对2018年宏观经济发展思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如上表所示,“去杠杆”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式任务。其“核心地位”的定位,源于决策层在布置2018年经济工作重点时,将“防范重大风险”排在第一位,而“控制宏观杠杆率”是这一项工作的核心。
此外,12.8政治局会议没有提“适度扩大总需求”。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子项之外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之所以“三去”中先着力做“去产能”、“去库存”,就是为了让相关企业、行业能在获得利润改善的基础上,完成“去杠杆”。如果没有利润改善这个前提基础,“去杠杆”将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较大的冲击。2018年将“去杠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说明,从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新增投入来说,除国家战略性投入外(这类投入可暂时不考虑利润),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之中,且利润预期稳定(或者说可靠)、杠杆率相对于同行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项目,才会是新增投入的首选。
结合关于“需求端”政策提法的改变,可以推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国内企业,2018年的利润增速主要不是来自于“需求蛋糕”的扩大,而是对竞争对手的市场挤压。换言之,就是自身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而“企业如何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企业在市场总体需求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和销量的良性同步提升?我们不必聚焦与企业如何提升产量和销量,我们只需要确认,企业在提升产量的一个前提,就是获得资金以扩大投资。显然,负债率低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这样,就与前面从“去杠杆”所引出的分析结论形成了呼应。
由此,我们会发现,2018年最有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从2017年的明星企业之中走出,或者说,是2017年明星企业中最精英的那一批。
换成股市语言,就是李宏图先生所说的,“在集中板块内选股”。



投资参考




“煤改气”的“政策纠偏”带来“短期套利机会”!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以煤炭品种为代表的黑色系反弹,仍是主要源于短期因素——政策纠偏+季节性因素,资金主要是基于此前对“煤改气”政策“在落实过程当中出现了偏差”来进行纠正——市场预期“煤改气”会让煤炭需求减少,因此为保安全厂商也主动减少供给,但事实上天然气供应有限,“煤改气”难以全面落实,有关部门重新恢复部分城市烧煤方式,因此煤炭实际需求增加,但受“煤改气”影响的供给端并未恢复,期市则产生了修复性上涨!而这意味着这种套利机会只能存在于短期环节之内。中长期看,黑色系的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仍受需求端和政策面压制,因此上涨空间有限。


【博览财经研报】有关部门的“政策纠偏”——增加煤炭的供应来保障居民采暖,意味着即期内,煤炭的需求肯定要比第一阶段(高压“煤改气”时期)那个“大幅调低的”预期要高,尽管居民用煤这个比重可能在整个的煤炭需求当中不会特别大,但带来的结果就是煤炭需求从此前政策“规划”的“完全煤改气”的“低水平”,或恢复至历史上“正常的用烧煤取暖季节性增加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一方面天然气依然供需紧张,而它的这一条链上还会继续炒;另一方面煤炭有一个修复性上涨,换句话说,黑色系上涨就是市场对政策理解误差的纠偏,黑色系套利的机会仅在短期内存在于这一个环节之中,并不是供需基本面发生了大的转变。
博览研究员认为,12月18日黑色系、尤其是煤炭品种反弹主要源于“短期政策扰动+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套利机会。具体来看——
◆政策面扰动:在原本的环保高压+“煤改气”不断推进背景下,市场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产生了理解偏差——市场原以为多用天然气将会减少对煤炭的需求,煤炭需求将会减少;而煤炭供应商为了保障利润,则肯定要减少供应。但很显然,北方的“煤改气”在很多地方条件不具备,“强行上马”的结果是触碰到了“民生保障的红线”,有关方面也不得不“退回来”,恢复诸多地方继续用烧煤的方式来过冬,其结果就是气荒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而煤炭需求在扩大,从而在期市上带来短期内套利的机会
◆季节性因素:当前煤炭正处于冬季消费旺季,本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小幅增加1%至71.2 万吨,预计短期内煤炭需求仍将维持强劲。
综合来看,本次以煤炭品种为代表的黑色系反弹,仍是主要源于短期因素,中长期看,我们依然维持此前的判断,黑色系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仍受需求端和政策面压制,未来上涨空间有限
“煤改气”政策“纠偏”下,资金在期市煤炭品种中博弈短期套利机会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12月18日,内盘商品期货市场大面积飘红,其中黑色系领涨。截至收盘,焦煤拉升涨停,铁矿石涨超7%,焦炭涨超6%。螺纹钢相对偏弱,但午后亦显著上扬,收涨1.79%;动力煤收涨0.78%。
是什么促就了黑色系,尤其是煤炭品种的反弹?这种趋势未来能否延续?
博览研究员此前曾指出——近期周期品之所以能够反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于短期性因素发生了改变,而长期来看,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周期品,还将继续承受需求端和政策面的压制。因为消费白马股面临的是市场增长多少,多快的问题,而周期品更多只是“需求的减少没有像预期来得那样糟糕”,其增长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同时,作为传统产能的集中代表,周期品就很难获得类似白马股这样的政治待遇。而这些都意味着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周期品可以用来“充饥果腹”,但要想上点档次还是有较大难度。
目前来看,我们的中长期判断并没有发生改变,本次黑色系,尤其是煤炭品种反弹主要源于政策扰动叠加季节性因素带来的短期套利机会。
◆政策面扰动:以“气荒”为例,“气荒”愈发严峻下,有关部门对“煤改气”进行纠偏,从而让煤炭需求增加。
12月18日发改委称,“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好洁净煤供应工作。目前不具备条件的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取暖习惯,以确保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能源局此前也发文,要求既要大力提升供暖清洁率,又要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温暖过冬,同时要求煤炭企业合理释放先进产能保障取暖用煤。
但煤企为保安全(经济效益与政策风险),尽管进入到供暖季节,但生产意愿不断下滑。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7%。中国神华称,11月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6.2%,煤炭销售量同比增长9.6%。
显然,在原本的环保高压+“煤改气”不断推进背景下,市场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产生了理解偏差——市场原以为多用天然气将会减少对煤炭的需求,煤炭需求将会减少;而煤炭供应商为了保障利润,则肯定要减少供应。但很显然,北方的煤改气在很多地方条件不具备,强行上马的结果是触碰到了民生保障的红线,有关方面也不得不退回来,恢复诸多地方继续用烧煤的方式来过冬,其结果就是气荒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毕竟70%新增天然气来自于工厂,30%来自于居民,而目前政策仅仅是“允许”居民方面的供暖需求可以转移到“传统的煤炭”,而工业仍然限制用煤,对天然气的需求并不会减少
因此,有关部门的最新举动——增加煤炭的供应来保障居民采暖,意味着即期内,煤炭的需求肯定要比第一阶段(高压“煤改气”时期)那个“大幅调低的”预期要高,尽管居民用煤这个比重可能在整个的煤炭需求当中不会特别大,但带来的结果就是煤炭需求从此前政策“规划”的“完全煤改气”的“低水平”,或恢复至历史上“正常的用烧煤取暖季节性增加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一方面天然气依然供需紧张,而它的这一条链上还会继续炒;另一方面煤炭有一个修复性上涨,换句话说,黑色系上涨就是市场对政策理解误差的纠偏,黑色系套利的机会仅在短期内存在于这一个环节之中,并不是供需基本面发生了大的转变。
◆季节性因素:当前煤炭正处于冬季消费旺季,本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小幅增加1%至71.2 万吨,预计短期内煤炭需求仍将维持强劲。本周秦皇岛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小幅增加0.7%至697 元/吨,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环渤海指数则维持在576 元/吨。本周秦皇岛动力煤港口库存上升1.9%至671 万吨,仍处历史偏高水平。11 月份以来,重点电厂库存由25 天下降至20天。
综合来看,本次以煤炭品种为代表的黑色系反弹,仍是主要源于短期因素——政策纠偏+季节性因素,资金主要是基于此前对“煤改气”政策的理解错误来进行纠正,这意味着这种套利机会只能存在于短期环节之内,中长期看,黑色系的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仍受需求端和政策面压制,因此上涨空间有限。



新闻视点




新三板惨案连发凸显强监管必要性,但也加剧扩容的市场承载力质疑!
【研究员】:柏双

老百姓这么多年遇到的理财坑实在太多。陆金所资管逾期算惊爆吗?相比于前几年大力扩张,过去一年多却惨不忍睹的新三板基金的坑,陆金所暴力解散所有客户群的服务方式,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也凸显出在实体经济持续下滑,金融市场又不断脱虚向实背景下,部分实体企业借贷成本高、兑付难的问题依然严峻,而金融中介机构风控依旧是个大问题,强监管有其必要性,但也说明当前扩大直接融资的政治意志,在实际操作中正在激化越来越大的矛盾。


【博览财经分析】老百姓这么多年遇到的理财坑实在太多。陆金所资管逾期算惊爆吗?相比于前几年大力扩张,过去一年多却惨不忍睹的新三板基金的坑,陆金所暴力解散所有客户群的服务方式,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也凸显出在实体经济持续下滑,金融市场又不断脱虚向实背景下,部分实体企业借贷成本高、兑付难的问题依然严峻,而金融中介机构风控依旧是个大问题,强监管有其必要性,但也说明当前扩大直接融资的政治意志,在实际操作中正在激化越来越大的矛盾。
一位投资人哭诉道,她买的产品更惨,痛不欲生;陆金所这款产品还算好的呢,至少陆金所和大同证券不会跑路,龙力生物大不了到时换个大股东,钱总会连本带息回来,只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这里就不说具体产品名字了,大致情况是,当初投入300万,最新的净值只有0.14(不到42万,亏了250多万),资金投向是新三板某著名公司定向增发。。。
新三板最新的惨案,是在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公告称,对2家不符合整改要求的挂牌私募机构实施强制终止挂牌,具体包括中科招商(832168.OC)和达仁资管(831639.OC),简单的说就是退市。这下可炸锅了,那些高价参与定增的机构和个人血流成河。
新三板基金现状
在私募排排网上搜“新三板基金”,将近有1000只私募基金参与了新三板投资,其中好多基金都跌的惨不忍睹。简单截屏了以下触目惊心的画面,不知道会不会戳中一些朋友的痛处。实际上,市场上远远不止1000只基金参与新三板。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共有8349只投资范围涉及新三板的基金产品。
其实,还有比这更惨的,那些全仓参与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的定增产品,心里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回顾新三板元年的风光
让时间回到2015年那个春天,做金融的如果不聊点新三板,感觉不像做金融的。一时间,新三板基金便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未来十年是中国股权投资的最好时代”,在这种美好期待的憧憬下,无法直接参与一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顺势跟风涌入,以期借新三板基金分得一杯羹。
新三板是什么?知乎上是这样精辟回答的:
2015年,新三板的参与者都有一个非常远大的梦想,梦想着中国新三板能成为美国的纳斯达克。但其实,很多参与者自己并不知道美国纳斯达克的真实情况,只知道纳斯达克里有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的超级大公司,然而在很少人有人知道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有80%是无人问津的僵尸股。
就在这样的全民热潮中,一个又一个投资于新三板的产品诞生了,无数个投资人被资管公司和营销机构彻底洗脑,抛弃了当年8%-10%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华丽的转身进入这个股权暴富的漩涡中。很多人其实本身并不看好新三板市场,但在当时的市场氛围和周围朋友的热议中,还是跟风认购了一小部分。随后就是,该产品净值从1.0跌倒0.9,0.8,0.7,0.6,然后到最近的0.5。每次都在祈祷净值能够触底反弹,然而现实却一次次的教育了我们,最后止损出局,认栽。
中科招商和硅谷天堂市值神话的破灭是新三板整体坠落的缩影
伴随着中科招商强制摘牌的,是其两年来市值的的陨落。
2015年4月10日新三板挂牌首日,按照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1353.42亿元,第二日,中科招商股价继续高开高走,收盘时市值达到1660.10亿元。疯狂还在继续,通过挂牌新三板,中科招商四次定增合计融资超百亿,2016年6月17日按照盘中最高价格计算,中科招商市值突破2300亿元。
而截至近日股转系统公告中科招商强制摘牌之日,股价仅为0.77元。市值从最高点一路狂泄至83.38亿元,市值缩水超过96%
“中科招商之战”堪称一战的凡尔登绞肉机,而受伤最为惨重的,就是那些昔日大手笔参与中科招商百亿定增的投资者。其中王亚伟旗下的外贸信托-昀沣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中科招商的第十大股东,持股2777万股,按照18元/股的定增价已浮亏74.33%,亏损3.71亿元。
硅谷天堂2015年7月挂牌新三板,不久便推出了一起定增方案,以每股30元的价格发行1亿余股,共募集资金30.71亿元。本次定增共引入28名新股东,包括6名自然人和22家机构。
无奈天不遂人愿,定增方案发布之后,硅谷天堂便开启了业绩下滑模式。硅谷天堂2015年盈利高达7.59亿元,2016年业绩直接缩水过半,当年盈利为3.37亿元。更惨的还在后面,今年上半年硅谷天堂仅盈利1322.98万元,同比去年下滑75.12%。
随着业绩持续下滑,硅谷天堂的股价也一落千丈。2015年定增方案中,参与投资者的持股成本为9.92元,但目前硅谷天堂的股价在1.7元左右徘徊。
现在尚有一个未破灭的市值神话——九鼎集团(430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1-1 07:45 , Processed in 0.14925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