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监管“求进”就是要完成“大扩容”
【研究员】:杨波
结论: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博览财经研报】“不知不觉”中,17届发审委每周对IPO项目的审核过会率,已从11月底11月底时的56.67%提升至12月上半月的71%。另一方面,17届发审委上任以来,包括配股、可转债、优先股等形式在内的再融资审核,一直保持着高过会率。
在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一文中,我们说到,在“新时期”,谈一切金融话题的根本前提是要意识到,金融是“中国的金融”,不是“大鳄”、“妖精”、“两面派”的金融!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因此,A股也讲究“稳中求进”。
换言之,“稳”和“进”是A股“讲政治”的两个方面。
博览研究员认为,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
1、“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市场越“稳”,监管层的定力越大,在IPO一事上“求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越持久。监管层必然在2018年不放松IPO工作。
2、在暂时为IPO加速让路,使IPO加速走入“正轨”之后,监管层开始重新起用“再融资”这个直接渠道,并且在结构上,正在改变着以往定增“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意欲让对IPO影响较少的可转债承担更多的责任。虽然目前出现了可转债破发的情况,但考虑到可转债发行有着较高的门槛,这使得做大它,与在IPO领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异曲同工”这妙——都能更好的保证金融的“血”流向高质量的企业,从而契合了决策层关于提高发展质量。因此,2018年,监管层会继续推进正在发生的再融资格局变化,并扩大再融资规模。
3、对中科招商强制摘牌,是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中“求稳”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在特定市场、特定机构领域“以儆效尤”的一个举措。与此同时,监管层在近期也不断传递出改变A股“独臂支撑”直接融资局面的意愿,并做着具体的尝试。
很明显,稳是前者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发生上述变化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2018年必然不放松
无论是完成IPO的企业数量还是融资规模,2017年都是近几年以来的最高峰。截止目前,今年共有418家公司完成IPO ,募集资金的规模达到了2172亿。2014、2015、2016三年完成IPO企业的数量分别为125家、224家、248家,募资规模分别为668亿、1578亿、1633亿。
所以说,当下的IPO,虽然从恢复IPO融资功能的角度来说是恢复了常态,但对比历史记录,则是A股历史上一次超常规的IPO。这种强势IPO,发端于2015年11月,强势于2016年7月。到目前为止,其强势化(或称“加速化”)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如下表)
很明显,对照18日《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一文中,对监管层在“稳”字上所开展工作回顾,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IPO加速的第2、3这两个阶段,与监管层求“稳”的重要时期在时间上出现了第一次重合,而IPO加速的第5个阶段,又一次与监管层求“稳”的重要时期在时间上出现了重合。
由此可见,“稳”的前提下,IPO加速之势已成。市场越“稳”,监管层的定力越大,在IPO一事上“求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越持久。监管层必然在2018年不放松IPO工作。
“稳”的前提下,再融资先抑后扬,新格局也正形成,2018年必然快马加鞭
如上表所示:
1、今年下半年的再融资远高于上半年的水平。
2、截至12月13日,A股再融资规模将明显低于2016年全年的水平。
3、仅从数值上来说,上半年再融资规模的大幅缩减,是造成上述两点的原因。
就A股的实际情况来说,到目前为目,定增是再增资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部分。然而,WIND数据显示,2016年平均每月定增发行规模约为1507.7亿元,2017年1月份至5月份的发行规模分别为1309亿元、581亿元、718亿元、489亿元、119亿元。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一是IPO加速,二是再融资新政的出台。
然而,变化从6月份开始出现。这也是今年下半年再融资远高于上半年水平的真正原因。
6月17日,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说:“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为国企国资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创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加快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随后定增、可转债、配股这三种再融资模式较上半年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定增批文的发放速度明显加速。2016年年底至2017年6月17日前,定增批文的发放最长要等半年。6月17日,这个时间逐渐缩短至2个月
另一方面,可转债审批改革落地,从10月底起,可转债融资迎来高潮。(如下表)
很明显,在暂时为IPO加速让路,使IPO加速走入“正轨”之后,监管层开始重新起用“再融资”这个直接渠道,并且在结构上,正在改变着以往定增“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意欲让对IPO影响较少的可转债承担更多的责任。虽然目前出现了可转债破发的情况,但考虑到可转债发行有着较高的门槛,这使得做大它,与在IPO领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异曲同工”这妙——都能更好的保证金融的“血”流向高质量的企业,从而契合了决策层关于提高发展质量。因此,2018年,监管层会继续推进正在发生的再融资格局变化,并扩大再融资规模。
监管层一面在新三板出招“求稳”,一面加速推进改革
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公告,对中科招商强制终止挂牌。
2015年3月20日,中科招商在新三板上市,随后在新三板疯狂融资,成为新三板的“定增王”。这引发了一轮新三板短暂的上升行情,但也成为此后新三板大幅下跌的动因之一。
最高峰时,中科招商的市值高达1300亿。这与该公司在A股疯狂“扫壳”有关。截止2015年三季度,中科招商子公司中科汇通共持有24家公司,其中达到5%举牌线的就有16家,持股比例最大的是朗科科技,共有20.02%的股份。但今年1月起,这家公司开始清仓大甩卖式“逃离”A股。与之相伴的,也是其市值的大幅缩水。
可以说,中科招商不仅自身股价运行“夸张”,而且在市场中的“样板效应”并不让监管层满意。因此,对中科招商强制摘牌,是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中“求稳”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在特定市场、特定机构领域“以儆效尤”的一个举措。
与此同时,监管层在近期也不断传递出改变A股“独臂支撑”直接融资局面的意愿。
12月7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官方微信“紫光阁微平台”刊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文章称,“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支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
12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说,下一步,证监会将“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和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融资渠道,健全完善与实体经济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就在上述两位监管层领导发言前后,官媒也围绕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发文。
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直接融资,渠道再多些》一文,指出,“事实上,股票只是直接融资的一个渠道,要让直接融资比重再上台阶,仅靠公开股票市场‘一肩扛’不现实,还需要综合考虑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诉求,开辟更多受市场欢迎的渠道。”
12月12日,《证券日报》头版头条解说刘主席日前提出的“资本市场强国”概念,首当其冲谈的就是,从提高直融比例的角度发展新三板。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测试的新三板交易制度是引入集合竞价申报业务,与做市交易互为补充。协议转让从盘中变为收盘后交易,且要求投资者申报交易数量不得低于10万股,或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很明显,对新三板的优化改革,核心目的是冲着完成决策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要求去的。
结论
习总书记此前高瞻远瞩的指出“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前夜”!如果说,引领世界经济升级浪潮的美国,一直以来在依靠“硅谷+华尔街”模式,打造了其“制度性”的优势,也佐证了“新经济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结合,是到目前为止,最“行之有效”的产业升级模式,而对于一直以来希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屡屡摸着美帝的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来说,这种“借鉴”,在近期又有“高潮”之势(特朗普访华达成了中国对美“金融开放”新格局,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引进先进的国际资本经验、模式,来服务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正是在这种大格局之下,中国决策层发起了“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号召。而此后,监管层、官媒不断以讲话、监管行动以及多种形式的报道,强调自2016年11月以来IPO加速扩容的正确性,以及未来坚定IPO扩容的决心。
2016至2017年,是证券业监管层在A股成功践行“讲政治”的两年。回顾2016年至当下,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改革三个领域的变化和改革新动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当A股在两重“稳”的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在不断加速,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而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变化,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提高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能力,完成自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以来,决策层对A股监管层反复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融资功能完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讲政治”这一A股基本原则之下,A股监管“求进”的核心内容就是完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件事。换言之,在我们已明确“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包括2018年在内,“进”的力度和空间不会稍弱,而是不断加大。
“讲政治”大原则之下,2018年A股“投资风格”很难转变!
【研究员】:杨波
结论: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思考(上)、(下)》中指出:随着新股发行的持续,相对存量资金减少,明年股市赚钱效应将比今年更为集中(或者说“更难赚钱”),即从整体市场选股的成功概率下降,而在集中板块内选股的成功率反而上升。……白马+追涨,中长持有不折腾,将成为明年赚钱的主要模式。 换言之,2018年A股投资风格较2017年来说,很难发生转变。 建立于博览研究员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两文,以及今日相关研报的观点之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李宏图先生的判断,极可能在2018年成为现实。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思考(上)、(下)》中指出:
随着新股发行的持续,相对存量资金减少,明年股市赚钱效应将比今年更为集中(或者说“更难赚钱”),即从整体市场选股的成功概率下降,而在集中板块内选股的成功率反而上升。……白马+追涨,中长持有不折腾,将成为明年赚钱的主要模式。
换言之,2018年A股投资风格较2017年来说,很难发生转变。
建立于博览研究员18日《讲政治:金融业是”中国的金融”,而不是“大鳄的金融”!》、《求稳定:完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两文,以及今日相关研报的观点之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李宏图先生的判断,极可能在2018年成为现实。
“讲政治”决定了监管基调不会变
李宏图先生在做出上述判断时,设定了“如果明年市场依旧是这个管理基调”这样一个前提。他所说的“管理基调”是指:“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到政治高度”、“只要新股、再融资还能进行,有关方面很可能不必过多考量股市的承受力的!哪怕股市中枢再下抬阶,哪是市场的事!”
博览研究员认为,包括上述基调在内,2018年,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监管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十九大”报告已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第一条。这也就决定了,政策对A股的影响在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而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明确的知道了,2016年12月3日之后中国金融界出现的一轮重大变化说明,谈一切金融话题的根本前提是要意识到,金融是“中国的金融”,不是“大鳄”、“妖精”、“两面派”的金融!决策层对A股的定位,才A股立身的根本!
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决策层对股票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脱虚向实”。
“十九大”重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些都意味着,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2018年,A股“大扩容”的政策环境、监管层“持续强监管”的工作重点,都不会发生重大方向性变化!
“稳中求进”也决定了监管基调不会变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根据我们的分析,A股的“稳”,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在政治基本底色意义上的稳,核心是坚持和体现党的领导;其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A股作为一个市场,在经济学层面或者说指数层面的平稳运行,即长期看,指数波动不能太“夸张”。这两重“稳”之间,前者是A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时间排序上的先与后,做到其一,再做到其二。事实上,其一与其二永远是一个整体,是“里”与“面”的关系。
这理解意味着,包括2018年在内,“稳”始终是A股的核心和关键。对市场运行趋势、空间、投资方向、风险点的一系列判断,都要立足于“稳”字,从“稳”字出发寻找答案。而按监管层的表述来说,当前就是典型的“稳”。所以,监管基调不在会2018年发生变化。
而A股的“进”,其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稳”与“进”之间,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越“稳”,后者推进的力度和空间就越大。
故而,2018年,一定会出现如李宏图先生所假定及判断的情况。
宏观经济发展思路决定了2018年年度优势企业是2017年的明星企业中最精英的那一批
虽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在进行中,但根据12.8政治局会议精神,我们可以大致对2018年宏观经济发展思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如上表所示,“去杠杆”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式任务。其“核心地位”的定位,源于决策层在布置2018年经济工作重点时,将“防范重大风险”排在第一位,而“控制宏观杠杆率”是这一项工作的核心。
此外,12.8政治局会议没有提“适度扩大总需求”。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子项之外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之所以“三去”中先着力做“去产能”、“去库存”,就是为了让相关企业、行业能在获得利润改善的基础上,完成“去杠杆”。如果没有利润改善这个前提基础,“去杠杆”将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较大的冲击。2018年将“去杠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说明,从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新增投入来说,除国家战略性投入外(这类投入可暂时不考虑利润),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之中,且利润预期稳定(或者说可靠)、杠杆率相对于同行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项目,才会是新增投入的首选。
结合关于“需求端”政策提法的改变,可以推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国内企业,2018年的利润增速主要不是来自于“需求蛋糕”的扩大,而是对竞争对手的市场挤压。换言之,就是自身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而“企业如何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企业在市场总体需求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和销量的良性同步提升?我们不必聚焦与企业如何提升产量和销量,我们只需要确认,企业在提升产量的一个前提,就是获得资金以扩大投资。显然,负债率低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这样,就与前面从“去杠杆”所引出的分析结论形成了呼应。
由此,我们会发现,2018年最有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从2017年的明星企业之中走出,或者说,是2017年明星企业中最精英的那一批。
换成股市语言,就是李宏图先生所说的,“在集中板块内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