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视点
12月宏观展望:“扩大直融是政治任务”预期更强,将令股市再跌一台阶!
【研究员】:柏双
12月份,一年的收官之月。不过,今年的12月份可能却不会是一个收获之月,而是要以降仓规避风险为主。博览财经在11月末重新修订的最新纲领性观点明确认为,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被提升到“政治高度”的空前重要地位,成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甚至已经不顾市场规律),但货币政策依旧稳健(实际从紧)、资金进口通道等全被堵,所造成的整个股市IPO任务与资金供给的完全失衡!对于短中长行情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 这种供需的完全失衡将让此前尚能勉强维持的“二涨八跌”(所谓价值股涨,其他多数股票港股化美股化无人问津)的结构性行情也难以为继,让存量资金博弈的行情特征更加极端,挣钱难度更高,而市场热点更加缩小(一九行情恐怕都玄)。资金对指数的推动高度或者说,所能维持的行情水平,也将更难达到从前的水平(3300-3400的区间)。 我们认为,上述长期大趋势性判断在十二月份应不会改变。博览研究员提请投资警惕, 一种极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12月份IPO过会率相对11月份会略有提升,而市场一旦看到这种信号,则行情随时可能再下一个台阶。换言之,12月份,即便历来被认为会带来些许希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恐怕也难有更多期待了,预计恐怕也会同样重申扩大直接融资、更大程度上服务实体的目标。
【博览财经研报】12月份,一年的收官之月。不过,今年的12月份可能却不会是一个收获之月,而是要以降仓规避风险为主。
一个月前,博览研究员在《11月宏观展望:十九大报告明确“A股新生态”,散户要改掉“旧毛病、适应新生态”!》中就指出,十九大报告对“股市新时代”的定位,对于广大散户而言,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甚至是挑战”:投资人只有改掉那些“旧生态”下形成的“老毛病”,才能尽快适应“新生态”,否则就必然面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考验!
博览研究员认为,十九大报告明确未来不仅限于11月份,也不仅限于四季度的宏观政策大局已定!“中央委员”刘士余的使命就是“资本服务实体、扩大直接融资”!而A股生态已变——“宏观审慎+防范风险”的“实质性收缩”基调决定,A股整体上缺乏流动性的刺激,不仅普涨难再,结构机会也更不好把握!
而一个月过去后,我们认为,上述“A股新生态”比我们预料的更加恶化!未来股市的赚钱机会我们预料的还要稀少!
事实上,博览财经在11月末重新修订的最新纲领性观点明确认为,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被提升到“政治高度”的空前重要地位,成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甚至已经不顾市场规律),但货币政策依旧稳健(实际从紧)、资金进口通道等全被堵,所造成的整个股市IPO任务与资金供给的完全失衡!对于短中长行情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
这种供需的完全失衡将让此前尚能勉强维持的“二涨八跌”(所谓价值股涨,其他多数股票港股化美股化无人问津)的结构性行情也难以为继,让存量资金博弈的行情特征更加极端,挣钱难度更高,而市场热点更加缩小(一九行情恐怕都玄)。资金对指数的推动高度或者说,所能维持的行情水平,也将更难达到从前的水平(3300-3400的区间)。
总之,股市已进入“斩断进水,放大抽水”的时代,这种往年牛市暴赚钱的机会应是越来越少,频频投机将输得更多!
再叠加中国经济转型也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这种深度调整期体现为:1则是,周期行业经过过去两年的去产能、兼并重组等,第一步的供需平衡和企业生存得到了缓解,但要真正涅槃重生实现产业升级还远没有成效。
2则是,新兴产业虽然舆论呼声一直火热,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新兴产业还处于投入期,甚至只是技术概念的摸索期。相对明朗化、实用化的也就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等有限的几个领域。
3则是,作为经济主要劳动力的房地产,虽然官方说法(说在量跌价稳)和非官方机构的数据(结构性的供不应求,一二手房价倒挂),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会更大了。其对传统周期行业的需求带动也已经明显放缓,对新兴产业扩张则更不彰显甚至是资源挤占效应,这也对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带来压力。
简言之,我们认为,实体经济中新兴产业+中高端消费升级的“质量型增长”,远不及传统周期企业需进行脱胎换骨式变革所造成的“数量型增长放缓”,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大。
传统的“此消”与新兴产业的“彼长”,对冲之后,实体经济大约在相当长期内也就能够保持在目前“6.7%之上但也不太可能更乐观”的增速水平了,而“转型的阵痛期”尚不能明确何时会结束!——当前已经可以看到表征之一就是,季度指标已经缩窄到持续在0.1%的增速增减的变动上了!
也就是,作为股市根基的宏观经济,“L型”趋势相当长期内都难有实质性改变——犹记得统计局自己的表述是至少3-5年都会在这一形态内——这意味着,股市除了面临内部的流动性压力,在外部环境上,也是雪上加霜!
总结过去两年迄今的金融监管思路变化,我们看到,金融创新,因过程失控,已令金融行业的发展空间被封杀;通过市场经济的金融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当前已被显著弱化,金融已回到本原的借贷关系,而剔除了衍生空间。国有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引导作用在强化,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功能在弱化。
而从这种监管思路的执行周期而言,我们警示场内投资者:金融空间的压缩,不会因为整治了两年就“停机”,这要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这个新时代下的新常态。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短线即便还有资金试图挣扎(比如周期、G5等概念的一时表现),最终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要被打回原形的!
我们认为,上述长期大趋势性判断在十二月份应不会改变。
而对于扩大直接融资提升到政治任务的地位,而新的发审委却对IPO过会给予了更高审核要求,而暂时令IPO节奏放缓的这种看似矛盾性,博览研究员认为:
一、17届发审委上任以来形成的偏低周过会率并非“常态”!当前的放缓是为了中长期实现质量更好、更大规模的上市展开,毕竟根上还是要从政治高度贯彻服务实体经济。所以,“低过会率给股市带来的所谓心理稳定性预期,恐怕也会非常短暂。
二、监管层对“解决IPO堰塞湖”的正解要求是,既要保证整体的IPO融资数量和规模扩大,但同时也绝不能在过会的质量上,有任何懈怠,甚至需要更加严格!如此才能真正服务实体。
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从服务于扩大直接融资这一政治任务的角度,再看11月以来出现IPO发行速度减慢,从乐观角度是提高输血对象的质量,以便更好回报股东,这个动向表明是好的,只可惜股民要的是差价,你会投资股价如债价一样的金融品种?
从不乐观角度,当前降温是为了更好更大规模的上市展开,毕竟根上还是要从政治高度贯彻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IPO上升到相当政治高度后,A股市场总体的供求平衡感到非常担忧,而依然维持博览最新纲领对市场长期走势“看空”判断的核心原因。
因此,博览研究员提请投资警惕, 一种极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12月份IPO过会率相对11月份会略有提升,而市场一旦看到这种信号,则行情随时可能再下一个台阶。
换言之,12月份,即便历来被认为会带来些许希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恐怕也难有更多期待了,预计恐怕也会同样重申扩大直接融资、更大程度上服务实体的目标。
而随着越来越多场内投资者认识到,作为最具市场经济代表的证券市场其地位至少不是在提升,而只是向实体经济输血的工具——即,只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就行,至于股市本身如何,已并不重要!——剩余的场内投资者最终也是要用脚投票的!
12月策略展望:降仓、防御为主,关注金融板块安全性
【研究员】:柏双
基于整体上对12月份十分谨慎悲观的判断,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对于相当一部分风险承受力低、资金量偏少的散户投资者,在这种可能会持续钝刀割肉、持续绝大部分人亏损的市场,直接空仓或者持有最低的合规仓位以打新为主,就可以让你跑赢超过80%的股民了。 而对于其他风偏较高,仍希望在资本市场寻找财富机会的投资者,博览研究员有三种建议: 第一种思路,是直接将A股资金转移去做港股甚至美股,完全规避国内政策风险,这也符合监管层当前证券市场对内收紧,对外开放的大思路! 第二种思路,对于相对还具有脉冲式机会的周期股和符合价值投资大师的业绩白马龙头不断做波段,降低持仓成本率(当然,相应地也会承受踏错节奏,反而抬高成本的风险)。 第三种思路,十二月份以保证资金安全为首,现在只有大金融具有一定安全性,尤其是银行股。
【博览财经研报】基于整体上对12月份十分谨慎悲观的判断,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对于相当一部分风险承受力低、资金量偏少的散户投资者,在这种可能会持续钝刀割肉、持续绝大部分人亏损的市场,直接空仓或者持有最低的合规仓位以打新为主,就可以让你跑赢超过80%的股民了。
而对于其他风偏较高,仍希望在资本市场寻找财富机会的投资者,博览研究员有三种建议:
第一种思路,是直接将A股资金转移去做港股甚至美股,完全规避国内政策风险,这也符合监管层当前证券市场对内收紧,对外开放的大思路!
众所周知,相比于今年A股的一直不温不火(或者说是所谓“慢牛”名义下的超过80%个股亏损的真熊),美股和港股则迭创历史新高。尤其是不少A股股民也很少熟悉的中概股(内资股),BATJ、恒大等等,在极端优秀的业绩支持下,今年都取得了远超A股大部分白马龙头的涨幅(前者普遍涨一倍以上-4、5倍,后者多数涨幅在40%至一倍之间)。今年A股的牛股实际上就是跟随着港股和美股的风格走。
而近两年,随着一批主攻港股和美股的互联网券商的兴起(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包括国内不少券商和银行(做较好的有招商等)也都通过港股通渠道或者直接开展港股和美股的开户及服务交易业务,不仅让机构投资者,也让散户直接参与港美股,甚至欧洲及亚太其他股市越来越便捷。通道的便捷化和投资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加剧了更多资金南下。
而实际上,虽然今年恒生指数已上涨超30%,但其市盈率仍只有14倍,远低于其他主要市场以及恒生指数的历史均值。而目前海外新兴市场基金对香港市场仍处于低配状态。同时,海外投资者主要关注大市值蓝筹股,对中小市值的股票少有问津,导致这部分股票的估值折价很大,流动性也很差,但这些股票中确有一些具备投资价值。
况且,“对内收紧国内资本,对外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也是今年11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达成的共识,从这一政策大势来看,让更多价值投资的外资进A股,让更多国内资金到海外市场去学习国际化的经验和投资理念,也是符合监管层需要——
尤其是对港股,随着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内地投资者在香港的话语权正在增强,港股投资生态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主要的变化就是扭转港股“边缘化”市场的地位,提升港股的整体估值,同时提升港股的流动性、降低波动性,从战略上说,这对中央强化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是有益的。
这也是今年很多人跑去炒港股的原因,两地的“资金跷跷板效应”确实存在——所以,如果不想在A股继续煎熬下去,可以去尝试学习转做港股美股,博更大的收益。
当然,这种策略思路具有较高的门槛,有的A股投资者并不能玩的转。
一是需要有高于A股的资金实力(港股的开户是要收费和资金质押期的,交易费用等也偏高);
二是要有更高的专业能力,不仅要熟悉一些A+H股中的A股,还要熟悉其他非内资的部分港股,而且港股的不设涨跌停板,对A股投资者也是一种心理考验。
另外,在港股突破30000点新高后,其是否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现在港股的分析师们也开始疑虑重生,毕竟我们看到,港股在11月22日摸高到30199点后就连跌了7天,已经重新回到29200点左右了。
所以,博览研究员还有一个比较灵活稳妥的建议是,不熟悉港股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买持有港股的今年部分龙头的A股基金(主要是沪港深基金、主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当然,其问题也在于,基金相对是比较平稳的,相比直接买港股的超额收益,是不存在的。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99只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的基金,其中有35只基金为今年新成立。港股基金平均收益达21.81%;有14只基金业绩超40%。进入11月,共有5只沪港深基金分红,而上一次沪港深主题基金选择扎堆分红还是在9月。 第二种思路,对于相对还具有脉冲式机会的周期股和符合价值投资大势的业绩白马龙头不断做波段,降低持仓成本率(当然,相应地也会承受踏错节奏,反而抬高成本的风险)。对于部分投资者坚信白马中线依然看好的,且有一定风偏承受力的。那么,就需要在承受短中线白马股和周期龙头再度下跌一个台阶后,通过抓住部分资金对其止跌反弹的试探的机会,短线做波段。
不过,鉴于博览纲领观点认为,股市短中长期都是下跌之势。所以试图继续在白马和周期,包括5G等市场认可度相对高一点的结构性热点中,寻找机会,其实也是逆大势所为,所以,这种做短线价差博弈的方法,其实风险依然不小。相比于之前,能够顶住调整大势的白马龙头和周期龙头将更加稀少,辨别起来会更困难。
第三种思路,十二月份以保证资金安全为首,现在只有大金融具有一定安全性,尤其是银行股,作为共和国长子,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要地,国有金融企业在目前市场强监管环境下,最让人放心,其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其在经济链条中的上游地位、相对的垄断性,都保证了其相对较低的政策强力打压的可能性,及获得较高稳定增长的能力。
但总之,12月份赚钱更难!操作策略都是应以防守、安全为首,任何试图博收益的做法,都将面临更大亏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