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参4月18日的《基本面兜底、流动性维持:上涨不变、速率放缓、斜率收敛》一文强调指出:“央妈的季度报告和4月17日国常会的定调”,都有“降低市场对流动性幻想的考虑”,也因此A股的上涨将被“限速”。 而这一判断在4.19在政治局会议上被最高层再次“强化”,也引发了市场一片哀叹和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回调。 但随着4月24日央妈再次祭出“特麻辣粉”,疲弱的A股终于来了个“鲤鱼打挺”,指数当天又走了个“V字型”。 不过,博览财经要强调指出《V型非反转,而是“修复”过度紧张的“流动性收缩预期”!》,是“部分资金‘回过味’来了”—— 在24日央妈释放2600多亿的“特麻辣粉”之后,部分“理性资金”算是认识到,二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既没有此前“反复鼓噪降准”那样“想当然的‘宽松’”,也没有最近两次高层会议之后,市场所预期的那样“紧张”。 从SHIBOR看,截止4月19日,除隔夜利率较上年底和上年6月底略有上升外,其他期限的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表明尽管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进一步宽松,但市场流动性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为充裕。最近市场过分渲染市场流动性紧缩,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 《V型反转略削弱见顶质疑,但并不看好创业板“重新领涨”》:尽管24日勉强收红,考虑到还有4个交易日就到五一,节前短线指数也难有什么大的表现了。24日的一个重要特征仍然是缩量。且缩量到了2月25日以来本轮行情最低水平,创业板跌到了995亿,第一次跌破千亿,沪指直接跌到了2784亿水平。这让人对后市的资金面情况越来越担忧。 至于部分机构在猜想24日大涨超2%的创业板指是否代表会成为新的领涨热点,博览财经是并不看好的。24日题材热点再度呈全面开花,一个是4月以来科技股基本上表现频率很低,在资金推不动也不想推大盘蓝筹时,偶尔表现一下也正常。二是主要与消息面上关于新兴题材的消息多也有关,不过,消息催化带来的题材上涨向来退潮的快。实际上,4月以来的行情,板块轮动中越来越重视基本面的情况。
热点聚焦
V型非反转,而是“修复”过度紧张的“流动性收缩预期”!
【研究员】:田文
结论:本内参4月18日的《基本面兜底、流动性维持:上涨不变、速率放缓、斜率收敛》一文强调指出:“央妈的季度报告和4月17日国常会的定调”,都有“降低市场对流动性幻想的考虑”,也因此A股的上涨将被“限速”。而这一判断在4.19在政治局会议上被最高层再次“强化”,也引发了市场一片哀叹和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回调。但随着4月24日央妈再次祭出“特麻辣粉”,疲弱的A股终于来了个“鲤鱼打挺”,指数当天又走了个“V字型”。不过,博览财经要强调指出“这次的V型”并非“反转”,而是市场在“修复”过度紧张的“流动性收缩预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对24日所谓的“V型反转”,是“部分资金‘回过味’来了”——在24日央妈释放2600多亿的“特麻辣粉”之后,部分“理性资金”算是认识到,二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既没有此前“反复鼓噪降准”那样“想当然的‘宽松’”,也没有最近两次高层会议之后,市场所预期的那样“紧张”……
【博览财经研报】本内参4月18日的《基本面兜底、流动性维持:上涨不变、速率放缓、斜率收敛》一文强调指出:“央妈的季度报告和4月17日国常会的定调”,都有“降低市场对流动性幻想的考虑”,也因此A股的上涨将被“限速”。 而这一判断在4.19在政治局会议上被最高层再次“强化”,也引发了市场一片哀叹和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回调。 但随着4月24日央妈再次祭出“特麻辣粉”,疲弱的A股终于来了个“鲤鱼打挺”,指数当天又走了个“V字型”。 不过,博览财经要强调指出“这次的V型”并非“反转”,而是市场在“修复”过度紧张的“流动性收缩预期”!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对24日所谓的“V型反转”,是“部分资金‘回过味’来了”—— 在24日央妈释放2600多亿的“特麻辣粉”之后,部分“理性资金”算是认识到,二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既没有此前“反复鼓噪降准”那样“想当然的‘宽松’”,也没有最近两次高层会议之后,市场所预期的那样“紧张”(尽管“松紧适度”,重点仍然是扶持小微、民企实体经济,而非给金融市场更多“非分之想”的空间),过度亢奋的忽悠XXXX点,或者过度紧张的埋怨有关方面“不给脸”(有分析称“宽松结束”,甚至有人悲观的揣测2800点),都是“非理性”行为。 从SHIBOR看,截止4月19日,除隔夜利率较上年底和上年6月底略有上升外,其他期限的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表明尽管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进一步宽松,但市场流动性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为充裕。最近市场过分渲染市场流动性紧缩,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 对此,笔者坚持4月18日《基本面兜底、流动性维持:上涨不变、速率放缓、斜率收敛》这一判断,二季度很难再如1-2月那样的“快速暴涨”,3月以来A股的反复震荡正是这种格局“阶段性切换”的体现,但这对坚持长期投资的资金而言,反倒是体现“价值投资”(低成本加仓)的好迹象! 当然,前提是“跟得上决策层改革发展的政策节奏”…… 央妈以“特麻辣粉”替代“降准”,安抚市场情绪 博览财经注意到,过度预期央妈降准的野望被反复打脸,但央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态度没变,这才在“两次辟谣‘降准’谣言”后,又立马撒出2674亿元“特麻辣粉”的大单,以“践行”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取向。 今年1月23日,中国央行首次开展TMLF操作,金额为2575亿元,被认为是“结构性降息”,这也是2016年以来首次央行层面的价格下调。 博览财经认为,央行此番用中长期的TMLF操作超量投放“置换”到期的逆回购,既是向市场传递要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是通过强化中长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导资金继续加大对小微、民企贷款的支持力度。 而这个操作也就明确了两个问题—— 第一,对实体经济而言,“松紧适度”不仅是“总量问题”,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1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的“总量增长”无虞之后,宏观政策的侧重点已经转向“结构性、针对性”的情况下; 第二,对A股而言,至少在二季度,投资收益已经不能再锚定“总量宽松”的“预期兑现度”,否则只可能如4月份这样被央妈“左右打脸”;笔者认为,二季度的收益,可能来自你如何“跟得上‘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节奏”,而相对于一季度那种“流动性狂想”下的快速拉升,二季度的股市的上涨,如同本内参4月18日所分析的那样“经济增速遏制下滑势头,A股中长期上涨大方向不变;流动性预期‘回撤’,A股短中期上行的速率和斜率将‘收敛’”。 赚辛苦钱:过度亢奋与过度悲观,均难以“生存” 博览财经也认为,央行选择在4月底而非中旬开展TMLF操作还是略超市场预期。由于上周有MLF大规模到期、集中缴税等“抽离”流动性因素影响,资金面稍显紧张,彼时市场有预期央行会开展TMLF操作,但实际情况是,在4月17日有3665亿元一年期MLF到期当天,央行并未开展TMLF,而是选择“1600亿元逆回购+2000亿元MLF”操作的方式予以缩量对冲。 其实,今年以来,虽然央行全面降准投放货币1.5万亿,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1.8万亿,综合看依然是净回笼货币;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央行降准2.5%,降准投放货币3.5万亿,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投放基本持平,因而去年全年净投放货币3.5万亿。 所以,去年的三次定向降准是“真降准”,今年至今的全面降准是其实是“假降准”,因为今年降准投放的资金都被央行从公开市场收回去了。 货币政策由“救急”向“中性”转变,此时降准“不利于预期管理” 受季度缴税及MLF到期影响,4月中旬时点流动性总量将出现万亿规模缺口,央行投放存在客观必要性。 究其原因,自2019年以来货币政策论调的重点依旧在于对民营、小微等实体的针对性扶持,但与此同时对资金空转及金融风险的堆积也再度多次提及。在此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流动性补充的主要途径。 而TMLF的二度操作,恰恰凸显货币政策结构性调节—— TMLF的特性,就是“定向性、结构性”的特点更突出,也体现出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解决融资结构难题的目的。TMLF投放的对象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通常都是企业部门信贷投放的银行主力。 当前政策重心仍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的风险溢价,在此过程中TMLF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前央行例会和政治局会议的表述表明,货币政策正在由“救急”向“中性”转变,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和传导机制的疏通。24日加量投放TMLF,在平滑信贷、社融增长的同时,注重加强流动性的结构性引导。 而市场反复“期待”又反复“被打脸”的“定向降准”,虽然能起到结构性工具的效果,但在目前时点却“不利于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并且,在经历2018年以来6次降准后客观上降准空间有所收窄,尤其是在年初信用探底企稳背景下,此次使用定向降准工具的必要性也有所下降。 其实,从市场利率的走势看,今年一季度市场资金面依旧较为宽松。一季度有不少时候隔夜资金的价格都低于2%,说明资金面还是很宽松的。现在虽然价格比过去稍微高了一些,但整体价格水平并不算太高,说明当前资金面还是相对充裕的,目前央行就是通过缩短放长来降低金融机构中长期负债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资金面整体还是会维持合理充裕的。 总结 博览财经再次强调,“4.24的V型”并非“反转”,而是市场在“修复”过度紧张的“流动性收缩预期”!在24日央妈释放2600多亿的“特麻辣粉”之后,部分“理性资金”算是认识到,二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既没有此前“反复鼓噪降准”那样“想当然的‘宽松’”,也没有最近两次高层会议之后,市场所预期的那样“紧张”。从近期SHIBOR看,尽管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进一步宽松,但市场流动性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为充裕。最近市场过分渲染市场流动性紧缩,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因此,笔者坚持4月18日《基本面兜底、流动性维持:上涨不变、速率放缓、斜率收敛》这一判断,二季度很难再如1-2月那样的“快速暴涨”,3月以来A股的反复震荡正是这种格局“阶段性切换”的体现,但这对坚持长期投资的资金而言,反倒是体现“价值投资”(低成本加仓)的好迹象!当然,前提是“跟得上决策层改革发展的政策节奏”……
决策参考
V型反转略削弱见顶质疑,但并不看好创业板“重新领涨”
【研究员】:大双
结论:一个V型反转,让市场围绕对货币宽松见顶引发的争论和行情终结的担忧,较大程度地消散了。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主流观点强调的不要轻易就断言中期行情结束,而持观察态度,或许确实是现在比较适合的策略态度。 不过,尽管24日勉强收红,考虑到还有4个交易日就到五一,节前短线指数也难有什么大的表现了。24日的一个重要特征仍然是缩量。且缩量到了2月25日以来本轮行情最低水平,创业板跌到了995亿,第一次跌破千亿,沪指直接跌到了2784亿水平。这让人对后市的资金面情况越来越担忧。 至于部分机构在猜想24日大涨超2%的创业板指是否代表会成为新的领涨热点,我是并不看好的。24日题材热点再度呈全面开花,一个是4月以来科技股基本上表现频率很低,在资金推不动也不想推大盘蓝筹时,偶尔表现一下也正常。二是主要与消息面上关于新兴题材的消息多也有关,不过,消息催化带来的题材上涨向来退潮的快。实际上,4月以来的行情,板块轮动中越来越重视基本面的情况。
【博览财经分析】一个V型反转,让市场围绕对货币宽松见顶引发的争论和行情终结的担忧,较大程度地消散了。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主流观点强调的不要轻易就断言中期行情结束,而持观察态度,或许确实是现在比较适合的策略态度。 4月24日,受隔夜美股创新高影响,A股两市小幅高开,但开盘后股指随即走弱,白酒、通信设备等全线走弱,而调整多日的汽车整车板块再度领涨,午后三大股指集体上演V型反转走势,创指领涨两市涨超2%,沪指重回3200点,盘面上的赚钱效应较好,超60股涨停。 不过,尽管24日勉强收红,考虑到还有4个交易日就到五一,节前短线指数也难有什么大的表现了——24日毕竟沪指只是微弱收红。而更要的一个特征仍然是缩量。且缩量到了2月25日以来本轮行情最低水平,创业板跌到了995亿,第一次跌破千亿,沪指直接跌到了2784亿水平。这让人对后市的资金面情况越来越担忧。 一种猜想是,24日市场能够靠科技股V起来,其实可能是现在公募无力加仓,活跃游资度假去了,没有大资金的支撑,游资无法推涨大盘蓝筹,只能硬怼小盘股! 即,少部分场内资金利用了科技股之前的连续震荡消化,打了个漂亮的突袭战。但市场不但完全没有出现增量资金,反而是蓝筹资金在连续流出。 事实上,整个4月份北上资金都在疯狂跑路。24日北上资金的确继续出逃,又净流出29亿。盘后还有最新消息披露称,香港金管局也向高杠杆配资出手,近期北上资金大幅流出,很可能和此事有关。假外资的预期引导作用开始不灵了。结合近期证监会也披露了对数个配资案件的调查,虽然规范资金来源中期是好事,但短期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再有货币政策宽松度见顶的市场分歧难消。很难说节前行情能够有多大的资金推动支持了。 至于部分机构在猜想24日大涨超2%的创业板指是否代表会成为新的领涨热点,我是并不看好的。 24日题材热点再度呈全面开花,一个是4月以来科技股基本上表现频率很低,在资金推不动也不想推大盘蓝筹时,偶尔表现一下也正常。二是主要与消息面上关于新兴题材的消息多也有关: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将大力推进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氢能源也是最近板块持续效应最好的。 ★深圳市国资委成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 ★2019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4月24日在京启幕; ★阿里发布多款智能语音新品; ★国家电网宣布泛在电力物联网2019年建设方案最近已下发至省网公司,2019年将开展57项任务中的27项重点任务。 ★《复联4》中国内地首映表现比较惊人:零点场票房粗报1.79亿元,首映日排片82.7%,刷新了7年半纪录;映前总预售票房粗报7.74亿,也创下中国影史映前总预售新纪录。 ★安徽省12部门:持续加强稀土行业秩序整顿;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5月初召开,并叠加了海峡西岸概念。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催化消息是中国电信5G创新合作大会将于4月26日下午在深圳举行。据悉,中国电信将透露5G建设“路线图”,分享5G发展“蛋糕”。同时,大湾区9市将展示各地5G标杆应用,启动共建5G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行动。中国电信将在大会上与众多合作伙伴签约,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爱立信、联想、霍尼韦尔、广汽、恒大、阿里、腾讯、百度、新华网等中外巨头均将名列其中——5G、OLED 屏幕表现。 不过,消息催化带来的题材上涨向来退潮的快。比较而言,个人以为,只有四个概念未来趋势性涨或反复炒作的几率较高:具有强烈、长期涨价预期的养殖股;有力度非常大的重磅政策预期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近期技术突破迅速、资金非常追捧且与新能源汽车也有紧密关联的氢能源概念;有华为不断刷亮眼球的数据和中美博弈大环境背书的华为概念股(包括了部分5G、华为汽车和AI概念股) 但是你会发现,除氢能源概念是纯炒高技术特性之外,养殖股、华为概念和新能源车既有题材性,但背后也都有基本面和潜在的基本面预期支持。 实际上,4月以来的行情,我们一再强调,板块轮动中越来越重视基本面的情况。这其中既有行情进入第二阶段后流动性推涨的影响下降,更加注重个股挖掘的特征,也有加强防守的意味在内。 而目前监管层特别强调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同时货币政策是否见顶的争议可能短期内都无法在市场达成共识,也让部分资金从寻找确定性的角度更加注重个股基本面的筛选。 比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又做了类似信心表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我们将继续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简政放权,大规模减税降费,来激发上亿市场主体活力,顶住下行压力,既增强信心,也不低估困难,通过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并使之扎实推进、落到实处,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以,当前市场风格我认为依然会偏业绩股,创业板代表的成长题材能否成为新的龙头,能否持续,要打问号。 总体而言,回顾4月行情,相比3月份,4月份是比较难操作的,除了第一个交易日,和第三个交易日,那两根阳线,送大盘上3200,之后便是长达16个交易日的震荡整理。在这种难以捉摸的情况下,创业板题材轮动无论对游资还是机构来说,都是不好做的。 另外,下周劳动节一过完,5月开启,而5月的不确定因素还挺多的,经济数据是否持续改善?流动性真的不再宽松了?科创板会不会提前开市?近百家科创板申报公司,哪些是真正值得投资的? 市场会不会陷入五穷的担忧?将再度笼罩市场。虽然这并不会动摇整体的乐观基调,但信心程度恐怕还是会有所削弱的,高弹性的创业板股的认同度也会受到影响。
焦点透视
三次“降准”谣言,央行最新表态,发出什么信号?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进入四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核心逻辑开始从“估值修复”切换到“业绩与估值”相匹配。而央行对于“降准”谣言的最新表态,则强化了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的判断。上涨逻辑切换叠加货币政策观察期,将使得A股波动更为剧烈。 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性驱动的资产价格上涨,最大的风险自于通胀预期的抬头。这也是今年下半年A股市场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投资者要对CPI数据的变动和央行货币政策的风向保持高度关注。
【博览财经研报】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流动性驱动的资产价格上涨成为普遍现象,A股市场也不例外。 今年一季度,在流动性宽松和政策环境有利的背景下,单边下跌近一年时间的A股展开了一段如火如荼的“春季躁动”行情。 进入四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核心逻辑开始从“估值修复”切换到“业绩与估值”相匹配。而央行对于“降准”谣言的最新表态,则强化了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的判断。上涨逻辑切换叠加货币政策观察期,将使得A股波动更为剧烈。 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性驱动的资产价格上涨,最大的风险自于通胀预期的抬头。这也是今年下半年A股市场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投资者要对CPI数据的变动和央行货币政策的风向保持高度关注。 1、谣言 降准这件事,总是牵动人心。 4月23日有市场传言称:央行25日起拟对部分农商行及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 随后央行通过由其主管的《金融时报》进行了辟谣。央行称,该消息不属实,央行目前并没有新的定向降准政策。 这已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传出有关“降准”的谣言。 4月10日,一则“某市场机构预计5个交易日降准”的研报引发市场关注。但随后,该机构公发声明澄清:我们关注到有报道分析师陈某预测降准。经查并无此分析师,我们并未做任何降准预测,此事与我们无关。 3月29日,一则假冒新华社记者发布的“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在微信群流传开来。稍后,央行迅即出面澄清,指出该消息不实。据了解,央行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为什么市场对降准有着殷切的期待,而总有一些人愿意相信央行很快就会降准呢? 降准有什么好处,对谁有利? 也许有人觉着降准能够刺激楼市,推升股市,但是货币的传导机制并非那么简单。从以往经验来看,央行放出来的水,未必能够流向楼市和股市。 在今年一季度超预期的社融数据背后,是当下中国经济体系(银行体系)中流动性充裕的反映。 央行可以”放水“,水也已经放得足够多,但水必须流到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实体经济,尤其是深受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困扰的民企和小微企业。 2、观察期 风向确实在变,降准的必要性不断降低。 4月19日,政治局会议召开。 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相关的内容表述只有两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同时,一季度央行例会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但当前M1同比增速4.6%刚处于底部企稳时期,因此货币政策并不具备大幅转向的环境,只是从宽松进入到观察期。 所谓的“观察期”,就是可能暂时不会再进一步宽松,但也同样不可能再次收紧。毕竟经济复苏前景还不明朗,实体经济还在嗷嗷待哺。 近期央行重启逆回购,续作MLF。4月24日,央行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被戏称为“特麻辣粉”)操作。以上这些都是央行在呵护资金面的动作。 3、真正的挑战 未来,制约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真正因素,很可能是通胀。 与通货膨胀“作斗争”是央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未来通胀显著上升,央行将不得不再次收紧货币政策。 全球来看,通胀的风险来自于油价反弹,而国内推动物价水平上涨的动力则很可能来自于猪肉价格的上涨。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养猪行业这一轮“去产能”十分迅猛,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难以避免。最新公布3月份CPI数据已经重回“2时代”。农业部官员最近也表示猪价将超越历史高点。预计今年下半年的CPI数据将对此作出反应,届时或将成为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最大阻碍。
投资参考
官宣:猪价将突破历史高点!六张图看懂“超级猪周期”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4月23日表示,猪价已经提前进入了上涨周期,预判全年猪肉产量会下降,后期生猪供应会趋紧,四季度活猪价格将会突破2016年的历史高点。官方人士的表态无疑等同于下半年猪肉价格直线拉升的“官宣”,此轮“猪周期”已被市场认定为“超级猪周期”。过去的猪周期,亏损导致养殖户现金流断裂是去产能的主因,猪价需要在低位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养殖户现金流断裂,产能去化速度慢,猪价上涨速度也慢。而本轮猪周期,疫情肆虐和恐慌性抛售导致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暴力去产能”。 历史经验表明,当猪价进入上行周期,“养猪股”股价及盈利表现出高度的周期股特征,这个阶段,单纯PE、PB估值效果不佳,定价应更多追随猪价波动趋势。经验上看,“养猪股”的股价高点出现在猪价经过大幅上涨之后的滞涨阶段而非猪价见顶阶段。
【博览财经观察】4月22日、23日和24日,A股市场连续三个交易日表现低迷,猪肉股成为盘面上为数不多的亮点。 消息面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4月23日表示,猪价已经提前进入了上涨周期,预判全年猪肉产量会下降,后期生猪供应会趋紧,四季度活猪价格将会突破2016年的历史高点。官方人士的表态无疑等同于下半年猪肉价格直线拉升的“官宣”,此轮“猪周期”已被市场认定为“超级猪周期”。那么超级周期与以往究竟有何不同?又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一一解答。 一、全球范围内的猪肉价格上涨 4月21日是西方的复活节,火腿是美国人复活节餐桌上的食物之一,但他们这次得为这顿大餐支付更多的花更多的money了。 彭博援引美国农业部数据,今年3月美国无骨火腿(boneless hams)的零售价触及4.31美元/磅,创2015年3月以来新高;月涨幅达到7.6%,创至少十二年以来最大涨幅。由于非洲猪瘟的蔓延,未来美国将贡献重要猪肉进口增量,这也间接推高了美国猪肉价格。 更现实的情况在国内。近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据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通报,一季度猪肉价格止跌反弹,3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环比涨6.3%,同比高7.6%,生猪集贸市场均价环比涨14.3%,同比高20.5%,可以说上涨是比较明显的。
下半年随着生猪出栏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节日需求的高峰,猪价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专家初步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创历史新高。 二、本轮猪周期与以往有本质区别 相对于上一轮猪周期15%产能去化下的猪周期反转,3月份数据支撑猪价高点创新高,行业有望迎来“超级猪周期”。 何谓“超级猪周期”? 生猪养殖是周期性行业,通常在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见顶开始回落时,预示着新一轮周期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到来。但“非洲猪瘟”的出现使得此次猪周期与以往大为不同。
(图片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过去的猪周期,亏损导致养殖户现金流断裂是去产能的主因,猪价需要在低位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养殖户现金流断裂,产能去化速度慢,猪价上涨速度也慢。而本轮猪周期,疫情肆虐和恐慌性抛售导致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暴力去产能”。这意味着生猪供给将在6~10个月后断崖式下滑。 同时,如果短期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养殖户复产能力与积极性也达到历史最低,预计本轮猪周期使国内猪价至少持续景气至2021年,且高点将超越历史周期的高点。
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致死、扑杀、补栏信心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逐月加快。 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存栏数据,截至2019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2.3%;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8.8%,环比下降1.2%。
三、猪价直线拉升,上市公司盈利明显改善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滑,意味着生猪的供给将在6~10个月后断崖式下滑,必然导致猪价直线拉升,涨幅将十分陡峭。预计年内高点达到22-24元/公斤,全年均价达到17-18元/公斤,养猪迎来暴利期。预计2019年上市公司头均盈利区间约500-700元,2020年头均盈利超1000元,均有大幅提升。
另外,从头均市值来看,和之前周期高点时头均市值在1万元以上相比,当前从事养猪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价还有上涨空间。 据市场机构测算,对应2020年的出栏量,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的头均市值分别为5211元、5511元、2045元、1750元和1708元,而在上一轮周期以2015年的最高市值对应2016年的出栏量计算的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的头均市值分别为14121元、12444元和5973元。 四、股价与猪价 历史经验表明,当猪价进入上行周期,“养猪股”股价及盈利表现出高度的周期股特征,这个阶段,单纯PE、PB估值效果不佳,定价应更多追随猪价波动趋势。经验上看,“养猪股”的股价高点出现在猪价经过大幅上涨之后的滞涨阶段而非猪价见顶阶段。
(图片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根据公开资料,部分相关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部分经营数据如下—— 天邦股份:一季度2019年1-3月销售商品猪76.26万头,销售收入10.1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78.93%、60.49%。 正邦科技:2019年1-3月,累计销售生猪168.75万头,同比增长58.87%;累计销售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3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