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
十大券商展望2019A股:都毫无意外看涨,但也并非全是废话
当然,就像某大V调侃的一般,各大券商每年走出的对下一年度的展望报告,几乎从来没有谁对下一年的展望是认为“熊市将到来、要警惕风险”的,都是以“希望、上涨、机会、积极布局”为主基调,这是从政治正确和自身利益考虑的必然选择。对此读者们无需太过当真,置之一笑报以理解就可。从历史数据来看,券商的年度展望跟下一年度实际走势的天差地远,对绝大部分券商来说是必然。
但这并不是说券商的年度展望报告没有价值。所谓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总结教训才能看清现实,避免未来再犯同样的错。各大机构在对2018年的市场成败得失经验总结,以及对2019年局部市场特点和热点的预判和有关逻辑,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2018年仅余最后5个交易日,回顾年内A股市场,震荡不止。
同期深证成指报7337.60点,年内跌幅33.54%,区间最大跌幅39.10%。
而跌幅较小的银行、公用事业、消费者服务跌幅也分别达11.37%、16.91%、17.15%。
东方证券蒋晨龙、薛俊研报分析,2018年A股市场下跌的主因在于估值出现大幅下调。导致估值下调的原因包括:
2、去杠杆带来的信用和融资等流动性持续收缩;
天风证券刘晨明、李如娟、许向真、徐彪研报认为,整体看,各指数均上演着“跌跌不休”的行情。
意料之内的预测-券商2019年A股走势展望共识:将触底!
广发证券戴康团队认为,2018年泥沙俱下之后是2019年大分化,结构性机会涌现,小市值真成长弹性最大,配置盈利逆周期与政策逆周期品种。
华泰证券曾岩、张馨元、藕文、陈莉敏、钱海研报分析,“通渠”政策的进度决定了2019年A股的节奏,重点关注2-4月、7-8月两个时间点;预期2019年全A盈利增速回落至5.5%,但呈U型,趋势或好于2018年,A股有望回升;认为流动性结构决定了市场高度,小行情or大行情取决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谁的边际增量更显著;预期技术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决定了市场风格偏科技成长。
中信证券策略研报判断,政策“再平衡”托底经济,减税+稳杠杆+改革的搭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预计2019年经济的增速在Q2-Q3见底回升,而A股也将在风险充分释放后,迎来未来3-5年复兴牛的起点。
申万宏源王胜研报分析,2019年为磨底年,倾向于对这次经济底部运行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预期,做充分的准备。不过,报告也对未来2个季度的A股市场,多一份信心。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小市值风格有望占优;若下半年社融增速回升,则A股整体都会有更好的表现。最可能的结果是政策“风牛”,转化为社融起后的“浪牛”。预判全年走势呈现“N”字型。年度指数关注创业板指。
但另一方面,同样需要看到“乘风踏浪”的机会。
1、主动去库存阶段开始,营收增速下行或将于2019年下半年见底回稳。
3、机构借道ETF布局A股热情不减,而打破刚兑有助于资金分流至A股。
中金公司也表示,在增长继续下行、政策逐步托底等基本面与政策交互演变影响下,当前到2019年底的股市或会经历风险继续释放与机会显现的阶段,时机把握较为关键。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2019年股票市场资金供给有望改善,境外资金将成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且融资资金大概率逆转流入。
资金需求方面,股市的融资功能会得到强化,限售解禁压力有所下降。并购政策的全面回暖将带动再融资需求的回升,科创板的推进可能使IPO较今年提升。另外,2019年限售解禁规模下降,减持压力相应减小。据测算,各项资金需求合计约7375亿元。
中泰证券笃慧、王仕进、卫辛研报认为,如果2019年融资政策有所放松,乐观来看,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1.5万亿。同时测算潜在的资金增量为1.3-1.6万亿,其中外资流入速度与被动指数基金的扩张速度尤其值得关注,综合来看,明年股市资金面供需均衡,整体流动性有望改善。
这里补充点个人看法: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券商一拍脑袋,搞个简单的算术,多少增量资金流入的结果就出来了。但是,恐怕市场更关心的是,哪些场内资金是切切实实地流出了的吧。毕竟,无论是入MSCI还是郭嘉队资金,尽管潜在的体量规模巨大。但要么是以服务于指数配置需求的买入,要么就是看政策导向而定,其神秘性、精准性和高技巧性,根本不是外界靠一些基础性的传闻消息的依据能得出结论的,券商也如此揣测未来一年的市场流动性,不过是暴露自己的散户思维,或者说是“坑散户”思维罢了。
略有参考价值的部分预测-机构看好板块一览
中金公司也给三大投资建议。
二是关注下跌时间长、幅度大、估值低、预期已经较为悲观的部分板块边际改善机会,包括券商、保险、军工、部分新能源等。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从目前来看,2019年成长股占优,并表示有以下几大信号:
2、利率信号:当前十年期国债利率突破了3.5%的关键点位,从历史上来看基本是小盘股相对占优的重大信号;
4、业绩信号:中小创业绩和商誉规模拐点来临。由于2017年开始,并购数量下降,A股整体商誉增加量明显回落,估算2019年商誉减值缩减至416亿,创业板商誉减值基本表持平至166亿。而中小创业绩有望迎来拐点,2019年开始,商誉减值对净利润增速的影响基本消除,创业板业绩增速迎来拐点;
报告判断,2019年将大概率是2015年牛市以来的主题大年。具体包括:信息科技类主题、政策类主题、卡脖子主题,以及科创板映射主题。
又在大忽悠的预判:2019年“春季躁动”有望准时开启?
据华泰证券陈莉敏、曾岩研报统计,2009年以来,即使A股上市公司处在盈利下行周期,春节前后均出现春季躁动,或长或短,或早或晚,但永不缺席。
回顾2009年以来春季躁动行情可以发现:
2、春节前后指数均能观察到一段显著连续上升行情。躁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1/14个交易日(2015/2016年),长则52/47个交易日(2011/2013年);
报告分析,春季躁动主要受到经济基本面趋势、季节性库存波动、流动性收紧或放松、经济调控政策四大因素影响。经济下行预期较强时,节前易出现V型调整,节后经济调控政策与流动性宽松决定躁动空间和持续性。
2019年预计经济基本面下行背景下,春节后季节性库存回补或较弱,因此流动性、扩内需政策对节后春季躁动行情影响较大。预计节后流动性宽松难超2015年,节后指数回落压力较大。
在策略行业比较上,报告表示5G和新能源汽车是最为关注的两个方向。其中5G是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而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电池和上游矿产资源,新能源汽车最吸引人的是汽车电子化的方向,本质上是智能手机装上四个轮子,这两个方向都是占据未来战略高地的产业,产业链长,影响深远,是政府“新基建”刺激的最佳选择。
中国股市二十八周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业。
一转眼,28年过去了。说句老生常谈的话,不到3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
巨大的成就确实值得骄傲,但是,套用《让子弹飞》里面葛大爷的一句台词:“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现象之一:重融资,轻回报
近两年来,证监会不断完善A股现金分红监管规则,引导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对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持续强化监管。2017年,证监会对连续三年具备现金分红条件而未分红的24家公司,及其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进行了约谈。
现象之二:IPO多,退市少
在IPO数量高企的同时,退市的公司却寥寥无几。2001年,大A股有了自己的退市制度,可直到今天,沪深交易所年均退市率不足0.35%。28年来,A股市场退市公司仅有95家。
今年以来,长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金亚科技等3家公司启动了强制退市程序。其中,长生生物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退市、中弘股份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被强制退市——目前A股市场已诞生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第一股和“1元面值退市第一股”。
现象之三:大股东减持套现多,增持少
前不久,胡润搞了一个“2018套现榜”。在前30位套现富豪中,就有13位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共套现金额310亿元。其中,减持股份所得金额215亿元,占比69.35%。
而且,为了减持,大股东各种“盘外招”也使得不亦乐乎。什么离婚减持、炮制利好拉抬股价之后“逢高减持”的路数都在A股市场上出现过。
很多企业家在自己的公司上市之后,根本就没想着把企业做大做强,只是等待锁定期一过,就迫不及待大手笔减持。这也是很多公司在上市当年业绩最好,上市之后就是王小二过年,业绩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之一。作为大股东和公司高层,如果这些人都对自己的企业没信心,一心只想套现,那么这样的公司还有投资价值吗?
可以说,一些大股东肆无忌惮、不惜违规减持套现行为,是对中国股市公平和公正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完善减持制度是监管层的必然选项。
2018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收购及股份权益变动信息披露业务指引,股东减持信息披露的间隔从5%缩减至1%。
现象之四: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低
董事长失联,大股东“宫斗”,信披违规,业绩变脸等等“幺蛾子”屡见不鲜。
另外,不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极易导致存在披露违规行为。扇贝跑了、G20用了我家钢琴等等公告,或忽悠投资者,或蹭热点,一次次地刷新着投资者对于“奇葩”的认知。
总之,过去28年,中国股市的各项成就固然可喜,但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之路依然漫长,面对如此多损害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行为,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想,只有依靠严刑峻法。平心而论,现在对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各种违规操作的处罚,实在是太轻,以至于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背景下,中国A股的开放程度也是不断提高。这种形势倒逼A股各项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2018年中国股市趁势掀起了完善制度的小高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未来A股走出“长牛、慢牛”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