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我大A股常年割韭菜不止,常年跑输国际同行,是有制度根源的!
【博览财经分析】近日,一篇《穷人,请不要碰股票!》的标题党文,刷屏财经圈,文章借用华仔监制的神剧《东方华尔街》里面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为什么“穷人永远不要碰股票”!可谓说出了当前万千被割的惨兮兮的韭菜们的心声:
这些年,身边玩股票的人不少,大多一波三折死在了半山腰。普通人:“多买房,少买股”!股市和楼市,庄家讲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就像有的小散户,连“资本运作”都没搞明白,就想着和庄家博弈大赚一笔。到头来,终是韭菜。
或者也可以直白点说,A股本身存在的制度问题,决定了今年来,而且过去多年来A股总是远远跑输全球市场,是有必然性的!该文章重点从影视娱乐板块的角度揭露了股市存在的哪些根本性不公平或者说制度矛盾。
1、富人躺着赚钱,穷人拼命赚钱。
为什么有些企业都要拼了命地上市。因为只有上市,才可以把梦想卖给别人,让大家跟着一起做梦。
而当所有人都在做梦的时候,造梦者却早已把梦想偷偷兑了现。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世界上真正值钱的,只有钱!
例如冯小刚和华谊兄弟这档子事儿。
2015年9月的时候,冯小刚注册了一个公司,叫做东阳美拉。资产总共是1.36万元。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公司还负债1.91万元,也就是说,冯小刚的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欠债5500元的空壳公司。
神奇的是,就这么一个空壳公司竟然有人愿意花10.5亿人民币收购,而且还是收购的股份的70%,这个公司就是华谊兄弟。
有人开始惊叹,华谊兄弟这是疯了吗?还是观音转世,下凡来救苦救难来了!
不好意思,不是疯了,也不是救苦救难。资本是嗜血的,自古以来没有变过。
其实,华谊兄弟在8月份冯小刚皮包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就向阿里创投、平安资管、腾讯计算机、中信建投四家公司定增1.46亿股公司股票,募资总额约36亿元。
只不过是把资本募资来的近三分之一资金都投给了冯小刚,买下了这个负债5500元空壳公司70%的股权。
因此,冯小刚的这家空壳的公司的资产一夜之间翻了10万倍!
从-5500元到15亿市值,这就是梦想。而为这个梦想买单的人正是数以万计的股民。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四家大资本愿意花这么多钱给华谊兄弟,而华谊兄弟又为何肯买冯小刚的公司?
这里又涉及一个资本运作的关键词叫做,「对赌协议」。在电影行业里,「对赌协议」往往被称作「保底发行」。
冯小刚玩对赌协议,向华谊兄弟承诺2016 年净利润为 1 亿元,并保证每年上浮15%。这就是华谊兄弟愿意花10.5亿收购东阳美拉的原因。
至于怎么做到的?当然是靠冯导的老本事,拍电影,卖情怀,炒IP,造流量,总能弄出个票房大作!只要票房大卖,他不但能挣影迷的钱,还能带动华谊兄弟的股价上涨,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说实话,对赌协议在影视业就是毒瘤。很多明星为了赚钱,纷纷和资本玩起了对赌协议。
有了对赌协议后,就相当于你有了非常紧迫的KPI要完成,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拍戏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等一个喜欢的剧本、等一个喜欢的角色。毕竟,别人提供给了好处给你,你也必须被充分“利用”。
资本社会,讲究的是“效率最大化”,对赌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牵涉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道德品质问题”。
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为什么一个编的非常烂的剧本,偏偏你所喜欢的演技派明星就硬生生的和那些“流量小生”在一起搭戏了,这或许就是对赌协议惹的祸。
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梦的人都活在被设计的虚假的世界中。
2、资本操纵下的电影投资——空手套白狼成标配。
其实华谊兄弟的这套资本运作还算是最简单的,如果你看了「东方华尔街」里面的这种方式,你绝对会怀疑人生。
剧中讲「百传媒」是一家上了市的公司,但是因为没有钱,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时候男二号韦航出现了。他给这个公司策划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所有人都知道拍电影如果想成功就一定需要三个因素,经验、钱以及票房,但这些因素在资本运作面前就显得小儿科了。
1)拍电影没有经验怎么办?
不需要经验,只需要策划一部电影,不需要多好,但一定要够吸睛,引起市场关注。
至于怎么吸睛,很简单。找个人人都知道的导演,找一些人人都知道的明星,然后拍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随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用花一毛钱就能赚到钱。
2)拍电影没有钱怎么办?
拍电影还用钱吗?因为这个世界,股票远比金钱有价值。你没有钱就把股票给这些导演明星,股份当片酬。
例如百传媒现在5元一股,半价卖给明星导演,他们肯定开心。电影只要大卖,股价必升。合约到期后,他们把股票卖回给百传媒,赚一倍,如果股价高于5元,赚更多。
3)电影没有票房怎么办?
说实话,不一定,但可以想办法—请流量明星、小鲜肉,不就是用来夺眼球的吗?所以搞CP,炒话题,刷榜单,买影评,造票房,明星见面会,9.9元特价票……大佬再告诉你:票房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很多时候观众对于自己到底要看什么电影是没有太大主见的,一般都是最近大家在谈论什么电影,什么电影电影院里都在放,什么电影明星多,我就看。
所以要砸宣发,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部电影。还要刷票房,让影院出于利益都排这部片子,让观众看到片子如此火热,票房这么高,电影院都在放,一定不错,买买买,看看看。
后续只要片子质量不血崩(这么多明星和导演合伙人在呢),靠观众的口口相传(办公室谈资),又是一轮新人来买票。
这就是小钱撬动大钱的故事,至于刷票房的钱,在《让子弹飞》里有经典的回答: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3、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样翻新。
《东方华尔街》」剧的开头提到一款游戏,叫做「大富翁」。
《大富翁》是1903年一位女经济学家伊丽莎白·玛姬发明的,而最早的时候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鼓励大家平均创造财富来完成这个游戏,而这个版本显然不受大众欢迎。另一个版本,主要就是垄断,「一个人获胜,其他人破产就可以结束这个游戏了」。很显然,第二个游戏更吸引人。
股市的资本玩法就是这样。我们都说中国股市是内幕交易,内部有庄家出没收割散户,例如前一阵被抓进去的徐翔,就是内幕交易的头把交椅。
内幕交易和庄家确实存在,用的基础手法也和剧中很类似。
坐庄的第一步是控盘。一支大盘股是没有办法坐庄的,因为流通的股票太多了,坐庄最好选择小盘股,因为只需要不多的资金就可以操纵价格。
然后逐步分多个户头,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当所有户头总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你就控制了这家公司的股价。请参考宝万之争以及相关领域的经典小说《门外的野蛮人》。
第二步是砸钱交易,股市很多时候和菜市场是一样的,某只股票就代表着某种蔬菜,而蔬菜价格就是股票价格,倘若今天白菜是1毛钱,但是有人出1块钱买下了一棵白菜,只要成交,那么今天白菜的成交价格就是1块钱,其他人会把自己的白菜挂一块钱,因为真的有人卖掉了。
所以只需要用一笔钱来高价收购别人手里的股票,股价立刻就会跟着上涨。
砸价同理,就是把1块钱的白菜以1毛钱卖出。
第三步是控制舆论,利用散户的信息不对称来操作他们的行为,例如开始拉升某只股票的时候,不断放出利好信息(购买舆论鼓吹疑似XX交易,疑似XX并购),不断讲有什么内幕之类的,吸引无知的群众来购买。
上面说了股票市场和菜市场是一致的,大家都觉得白菜值1块钱,都来花1块钱来买白菜,那么白菜,真的就是1块钱,因为成交价摆在这里。
而庄家控制的那批账户,则会在白菜上涨的时候,逐步分批脱手,最终白菜涨到什么价,和他无关,他已经在差价中赚的盆满钵满。
剧中有一句话颇为经典,“股票就是故事,只需要用谣言和新闻就可以炒热一支股票。”
而在这个故事里,“富人是讲故事的,穷人就是听故事的。”
所以穷人永远玩不过富人,因为他们永远猜不到何时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4、股市里拦不住的人性贪欲。
剧中男主叶抱一是一个悲观的人,在他看来,经济的大趋势无法因为人的努力而振兴,而永远在轮回里打转;同样在他看来,妄图改变的努力,就像是西西弗斯往山上推石头一样徒劳无功。
但他还是选择去做这样的努力—他想要做一个“金融白武士”,也就是用自己的手段压制强梁,从而给天真无邪可怜的散户们一个“公平”的环境。
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屈服于现实。因为他发现即使他花多大功夫,都无法把周边贪婪的散户们从噩梦边缘拉回来。
在看到朋友在股市赚钱后,最后片子里勤姐因为投资亏损跳楼了,也让这部剧,在更广泛的现实上更加意义深刻。
“金融市场就是资本操纵下的零和博弈,资本永远在剥削散户。”
股市的跌涨,关系到每个散户的利益,甚至是每个人的生命,有很多人因为股市暴跌而跳楼。
但每个散户想不到的是,当他们为了股市的一点点波动而心跳加速的时候,会有也叶抱一有这样的幕后操盘手平静的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和助手对股价的跌涨而赌一顿早餐。
当然,不光是哀大A不争,外部不想A股好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除了制度问题之外,当然,还不得不从阴谋论角度说的一点是,6月份是一个大事频发的月份,而每逢大事A股必定下跌,这几乎已经成了A股的习惯。
最为典型的是上一次的一路一带银行成立,A股以暴跌应对。按照常理说人逢喜事应该是精神爽,但是A股却是一个例外。只要是国家有什么大事,近几年的A股基本都是以下跌来回应。
为什么总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是所有了都愿意中国好。境内外有这么一批人就见不得中国富强,每逢中国有什么好事总要闹点幺蛾子。以前是因为A股开放程度比较低,他们想利用A股做文章也没有那个机会。随着A股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外资参与A股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操纵A股也就成了可以做到的事情。
炒作上证50就是要把A股带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疯狂炒作白酒、房地产,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取暴利,而是想用他们炒作的影响力把中国投资引向歧路。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突破,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全面投资科技是某些国家、某些团体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引导国内巨额的资金向白酒、房地产去投机,不仅可以扰乱中国经济的正常次序,还可以囤积大量资金于那些毫无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的白酒企业、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哪一个能担当起国家未来的重担?
炒作上证50还是一张砸盘的好牌。由于邪恶投资者的资金量有限,他们很难做到全面砸盘。而上证50却是一张炒可以用,砸也可以用的好牌。只要遇到中国有什么重大好事,这部分资金就会提前推高上证50,然后到了时间就开始主动砸盘。这两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大事全球媒体必定都会重点关注,而砸盘A股不仅可以在精神上打击广大投资者,还可以尽量减少全球媒体对于中国大事的关注度。让A股新低成为一条吸引关注度的新闻。因为他们真的不愿意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家里的好事。
然而作为A股的监管者却没有吸取前几次的教训,在重大事件之前并没有做好严防。北上资金大肆炒作上证50,把某白酒炒出新高,这其实就是一个警报,监管者却丝毫不设防。虽然A股在目前市况下,正常的投资者主动做空的积极性已经很低,但是如果遭遇上证50的砸盘,市场还是会出现脉冲式恐慌抛售。这样来来回回砸市场,最终的结果是上证50并没有太多下跌,但是整个市场却被砸得一塌糊涂。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对北上资金以及外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A股的新低还将不断上演。
个人以为,上述阴谋论的说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人觉得牵强,但如果你结合一下今年来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的交锋就可以发现,为什么美国人一再要求中国金融开放,华尔街配合美帝阻击中国产业转型和进一步崛起的战略思考确实在其中。所以,我们越鼓吹高新技术板块未来前景,股市层面反而越以短炒然后暴跌来干扰资金的预期。这是不得不警惕的!
未来的黑马躲在哪个角落?小城故事多!
短线市场仍然是风险因子较多,避险也前几日就提到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点生活中的思考……
这几个周末基本上都是在小城市度过的,闲逛的同时还是带着研究发现的心态去观察身边的变化。这一站是在湖北黄石大冶下辖的小县城阳新。
一个不能够再普通的小县城,如果上回说到鄂州的消费升级故事,还有人说是因为鄂州市要建华中快递中心的缘故的话,那么今天我想说阳新应该是当前中国很多小县城正在上演的城镇化中的一个现象。
因为亲戚在这边的缘故,我会偶尔到这来,不过来的次数很少。但是恰恰是这次来给我感觉是阳新变了个样。

老城区步行街不再有多少人,而新城区则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莲花湖骑行,湖畔都是在建的高楼。城市广场、阳新光谷广场,新城区的一些街道很有省城武汉的模样。

而前一两年的阳新在我看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街道狭窄而拥挤。
新城区旁边的大饭店和楼盘鳞次栉比,这和我上次说的鄂州的变化如出一辙。
其实投资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善于观察的话,会看到很多机会。
总的来看,我想谈几点感受:
第一个就是关于中国经济。
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在贸易上的刁难也使得中国作出了不少让利,这种环境下,出口的不乐观让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更加悲观。
我依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十足,当然这种韧性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只不过是走老路。
从目前来看,中国城镇化建设依然还有很大空间,在4.25政治局会议决策层提出扩大内需之后,未来为了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冲击,一方面中国需要开源节流。还有一个重点方向就是扩大内生需求。
扩大内需目前切实可行且能够令经济避免硬着陆的就是加快推进四五线城市的城镇化建设。
从某种程度看,这确实是在走依靠房地产来救中国经济的老路。但是与老路不同之处却是没有通过大水漫灌的刺激手段来实现。
当前对于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基本上是中产阶级为主,但是小城市和小县城的人对于经济的感受却是大大不同于大城市的人,因为身边基础设施的飞速扩张和物质生活的真实改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的是中国经济依然很好。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前几年家电下乡推进之后,农村的消费能力基本被透支了,依靠扩大内需也没啥希望。
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过去类似家电下乡这种手段,也仅仅能够满足尚且有点消费能力的农村居民。因为过去也有很多农民工在房地产黄金时代有了一定的积蓄。但是要想形成规模性的效果,必须依靠城镇化建设。
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居民要解放其消费能力还得需要城镇化来实现,这部分人不像其他城市居民那样是由于房贷提前透支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他们确确实实是因为没钱消费。
而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一直着重强调精准扶贫。
过去我们更多是在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依靠城市的发展和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扩张。但是这个路子已经慢慢走不动了。
而现在中国更多是在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如今在很多四五线城市都已经形成了多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
就像阳新县城,现在已经成了可以不逛“步行街”(老城区),但是不能不去城市广场(新城区)。
我相信大家也能真实感受到身边的这种变化,多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消费习惯。
以武汉为例,过去很多人要想“消费升级”一把,还得过江去汉口等老城区。现在随着光谷的飞速发展,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人过江到这边来了。引申到其余小城市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并不能因为现在依靠城镇化建设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就说政府在走房地产救中国的老路。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成为了城里人。
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消费群主力。
从5年左右的时间来看,我认为会是中国四五线及六七线城市城镇化建设的高峰期。这段时间会让中国的小城市的房价水平得到一个大的提升。而基于棚改货币化安置会让很多农村居民变得富起来,起码在5年左右的时间他们还是很有消费能力的。
所以说这个期间内对于中国经济没有必要过度担忧,在平衡对冲美国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的环境下,中国也不会像很多人调侃的那样简单的在北上广深各建一个小区来解决。
中国的增量消费群体不在原有的一线二线大城市,而在一个个不起眼的四五线、六七线城市。
对于这些地方发展所涌现出的投资机会,我认为有几个方向:
第一个就是这种地方的房子会有不错的升值空间。专家学者们说话动辄就是要买地铁口的,要买学区房的,这种二百五都知道的事情还用得着他们说。
我现在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对这种过去不起眼的小城的房子太过轻视(当然,房地产投资这个东西除了买的早,未来也要卖得早)。
过去说白了,房价起不来更多是与背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消费能力有关。而现在很多小城镇的房子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与二三线城市相媲美,叠加政府城镇化建设征收了大量的农村土地,大批农村居民变成城里人,他们也有了消费能力。
所以,对比之下,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小城镇的房地产价值。
第二个就是在资本市场上仍然要重视消费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
一个时代的投资机会往往与时代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90年代,中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道路,物资匮乏,需求旺盛。轻工业和家电等是当时的热门,四川长虹也是当年中国股市的风向标。
00年代,中国飞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生意,招保万金成了中国股市的大热门。
当前处于10年代的末期,但是透过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爱尔眼科、海康威视、大族激光、涪陵榨菜、海天味业、桃李面包等大牛股,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新的时代,中国呈现出高科技与消费升级同步共振的局面。
而在这个期间,我认为消费升级仍然更胜一筹。这主要还是由于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切换到高科技的进度和条件还不成熟。
虽然说十九大和两会都着重强调科技自主创新,但是透过中兴事件可以看到的是起码在现阶段中国要想避免经济硬着陆还靠不上新经济,扩大内需来稳住经济阵脚才更靠谱